古代成亲的步骤

时间:2023-09-25 08:10:02 服饰 我要投稿

  古代结婚详细流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

  古代成亲的步骤1

  1、提亲

  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做主,所以一开始需要媒人上门提亲,之后互换庚帖,看两人是否相配,相配之后便可商议婚事。

  2、定亲

  古代的婚姻多数都是买卖婚姻,所以一般需要两家开始谈论聘礼,成为小礼,定亲之后,男方需要将商议好的东西用箱子抬到女方,女方回礼一般都是闺女自己做的绣品。

  3、成亲

  成亲的日子称为是好日,这一天就是喝喜酒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钱,新郎会拿着红纸写知单,来请长辈亲友吃喜酒,长辈们也会在自己的名字下面写上一个知字。

  4、嫁妆

  定亲之后,男方会去女方搬嫁妆,一般女方的嫁妆是需要让人观看的,所以一俺都是放在厅堂里,嫁妆一般是衣物、钱财珠宝等,等嫁妆搬到了男方家,婆婆会来翻箱子。

  5、花轿

  坐花轿有明媒正娶的意思,一般分为四人抬和八人抬,迎亲日新郎官或花轿出门,以茶糕点来供奉矫神,之后放鞭炮一路吹吹打打到新娘家。

  6、开面

  在女子出嫁的时候,会有一个叫做喜娘的人给新娘绞去脸上的汗毛,被称为开面,就是我们现代人的脱毛之说,为了美丽和喜气,新娘都要进行开面。

  7、上轿

  新娘上花轿之前,需要男方喜娘催三次,这样会显得新娘不愿意出嫁,寓意告诉新娘不要忘了养育之恩,之后做进花轿后,女方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在轿顶。

  8、拜堂

  花轿进新郎家的门,男方家开始奏乐放炮仗迎花轿,之后有一个小女孩俗称出轿小娘迎接新娘,用手拉三次新娘的衣角,之后拜堂,随后新郎将新娘引入洞房。

16948796656505cfb12fcad994439.png  

  古代娶亲流程

  1、纳采

  男方请媒人去女方提亲,若是女方同意,那么男方会正式向女方求婚,正式求婚的时候会携带活雁为礼。

  2、问名

  就是托媒人问女子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之后合婚,要是男女八字相合的话,便进行下一步纳吉。

  3、纳吉

  合婚的消息告知女方,然后会送活雁以及一些珠宝钱财作为礼物,也就是订婚的意思了。

  4、纳征

  男子将聘礼带入女方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彩礼和一些礼物,女方则会回一些礼物,比如女子的绣品。

  5、请期

  男方选定吉日,告知女方,一般吉日会选择两个,让女方挑选,女方则会避开女子的月经期。

  6、亲迎

  吉日已定,在吉日那天去女方家迎接新娘,之后回到男方家,拜堂随后进入洞房。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成亲的步骤,古代娶亲流程的全部内容了,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后也对古代成亲的章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成亲的步骤2

  1、纳采

  这是一趟“破冰之旅”。

  男方委托的媒人到女方家来拜会一番,放下一份彩礼,客套几句——您看这俩孩子都挺般配的,给个机会行不行?

  一般来说,女方是不会拒绝的。

  为啥呢?

  因为其实男方上门“纳采”之前,还有一个前置的小程序,叫做“下达”,就是说,由媒人先来登门踩场,共同对男方家进行“资产审计”,只有感觉真的“般配”,才会同意对方上门“纳采”。

  不然的话,岂非太冒失了?

  这里送的所谓“彩礼”,也不是今天论斤称的人民币,而是一只大雁。

  至于为什么用雁?说法也不一。

  有从精神文明上讲的,说大雁作为候鸟,遵从天时,暑来寒往,从不爽约,以此表明,媒人和提亲者是守信之人。

  不过,我老刀还是赞成物质文明上的解释——能射落大雁,至少说明,准新郎有合格的射猎技能,身体和身手都不错,将来足以养家。直到今天,在非洲的某些部落,男人必须要打来猎物,证明自己的技艺和勇气,才能有娶妻的资格。

16948796456505cf9d5fe33837371.png  

  2、问名

  收下彩礼之后,女方觉得差不多,可以继续推进了,男方就会再来拜访一次,再送下一只大雁,然后把女方的姓、名,连带出生日期都问清楚,郑重地抄下来带走。

  这可不是多此一举,因为古代讲究“同姓不婚”,不然就有乱伦之嫌。

  按照先秦时期的称谓惯例,女子才称姓,男子之间彼此称氏。就拿孔老夫子来举例吧——

  孔子本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按照当年的习俗,男子称氏,因此称“孔丘”;要按今天的习惯,其实该叫他“子丘”了。

  当时在外边抛头露面的,主要是男人,所以说,彼此之间只知其“氏”、不知其“姓”,倒也不稀奇。这样的话,结婚前就必须问清楚,以免“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当然了,秦汉之后,姓氏逐渐合一,这个程序也就简化了。

  而对一些大家族来说,还要额外再问一下女孩母亲的姓名,这主要是为了搞清楚,女子是嫡出还是庶出?这一点,对将来婚礼的规格,婚后在夫家的地位,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甄嬛传》里的宜修皇后,庶出之女的身份,就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至于问生日,是为了计算夫妻双方的年龄是否般配,但最重要的是,为了下一个步骤定吉凶。

  3、纳吉

  在这一步,要把男女双方的生日卡片,拿到男方家的家庙,看看婚配结果是吉是凶。

  先秦时期,估计只能找专业人士来卜一卦,宋代之后流行四柱(生辰八字)预测法,那么在街上找个算命先生,也是可以的。

  如果得到的是吉兆,男方依旧是找女方登门拜会,依旧是送上一只大雁——这倒霉的大雁,它招谁惹谁了——一般来说,女方会表示“不敢辞”,也就是说,准许继续推进。

  当然,也可能得到凶兆,那么婚礼程序就此终止,两个年轻人一别两宽,一只大雁也幸运逃出生天。

  这个环节在今天看来十分可笑,但在古代,其实是用祖宗和老天爷在做信用背书,给婚姻赋予了神圣性。纳吉之后,假如女方要悔婚,或者男方要退婚,那可就是和祖宗神明对着干,要背负很大的社会压力了。

  4、纳征

  这一步,男方将正式下聘礼到女方家里,相当于今天的订婚,所以宋代以后,纳征也被称为“纳成”,也就是说,百年大事,到此为止,其实就算是“成”了。

  所以说,今天的人们,其实混淆了“彩礼”和“聘礼”这两个概念。

  5、请期

  亲已经定了,就该选日子迎新娘了。

  事实上,男方早就找人算好了良辰吉日,但是无论如何,为了表示对女方的尊重,下面还是要带上一只大雁——大雁听了欲哭无泪,我TM的'何罪之有——再次登门,请示一下。

  作为对等的礼节,一般来说,女方会欣然同意男方的选期,也不会要求改期。

  6、亲迎

  到了约定的日期,新郎就要亲自出马去接媳妇。

  和今天最大的不同,古时候“婚”通“昏”,这可不是说,我因为“昏”了头所以要结“婚”,而是说——亲迎要选在黄昏时分。

  直到唐代,中国才逐渐改为白天迎新娘。在今天中国的某些地区,婚宴必须在中午12点之前上菜,过午办婚礼,那是二婚的表现。

  在这一天,女方要家庙里办筵席,以保证亲迎的过程是在女方祖先见证下完成的。

  三个月后分尾声:庙见、返马

  严格来讲,即使入过洞房,也不见得就是“咱家的米”了,整个礼仪还有一个长长的小尾巴。

  就像今天入职有“试用期”一样——打个比方,女权主义者莫骂我——古时的婚姻,也有三个月的“犹豫期”。

  亲迎之后三个月,婆家人认可新媳妇合乎妇德,没有大肚子出怀(这说明,新娘至少在婚前的几个月之内,是守贞的),便请小两口去家庙行拜祭仪式,认可新媳妇为夫家的一员了。此后,才能称她为“妇”,是为家族编制内的“正式员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