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童年时代的孩子,他们在成长中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有赖于父母的帮助,但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懂得正确的方法,以下分享优秀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优秀家长如何教育孩子1
一、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促进孩子学习的力量源泉中,兴趣是最最重要的。古今中外许多的科学家取得巨大的成就,无不和他们从小的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相关,如爱迪生、爱因斯坦、李四光、陈景润等等。兴趣可以让学习之苦变得甜蜜,可以让学习者增添无限斗志。
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应该像保护孩子的眼睛一般的小心,呵护孩子心灵一般的需要智慧。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呢?因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所以学习知识对入学的孩子来说那是本能;那么什么最损伤孩子的兴趣呢?无原则地比较和学习功利化,而这些正是我们不少家长最“拿手的”
二、好习惯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
好习惯就像你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的款子,你有着取不完的利息;坏习惯就像你欠了别人一大堆的债务,你将接受一生的沉重。“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养成好习惯,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在努力做的。但是很难。
有人说,一个好习惯需要二十一天的坚持,我没有实验过。你们可以试试。那么学习中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记录作业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检查作业的习惯、少用或不用橡皮的习惯、保持作业整洁的习惯、及时修改错误的习惯。
整理书包的习惯、写字读书的姿势正确的习惯……老曹认为,凡是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做法,都应该成为习惯加以保持,并不断强化。
三、恰当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最好的钥匙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很多情况,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能容易把学习者的责任进行转移。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玩是给谁玩的?聪明的老人就转嫁了孩子的动机,把给自己的玩,变成了给别人玩。结果孩子们不玩了。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
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有智力的原因,根据人的多元智能理论,有的人逻辑数理智能超强,有的人语言交际智能优异,还有的身体运动智能突出,当然也有的人音乐艺术智能卓越,作为家长我们要从小观察孩子的智力的倾向性。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突出的一方面,这样便于造就在某个专业方面突出的人才;学生学习除了智力原因,大多数情况是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什么学习方法是恰当的,没有固定的答案。
应该说,适合孩子的方法就是恰当的,孩子不同,方法自然不同。有的孩子早晨背诵速度快,有的孩子晚上背诵质量好。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也要不断地发现和总结孩子的学习方法。有了方法,就能让孩子的学习步入快车道,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优秀家长如何教育孩子2
1、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2、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都转化为了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激励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8-99分,家长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100分。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3、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责任
有的家长爱对老师说:“以后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这些都属于家长的失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会求助于家长。
因此,家长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管教责任。但这种管教应该是建立在亲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对待,简单粗暴,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4、声音法则:
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效仿,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优秀家长如何教育孩子3
一、父母放下‘’教育者”的架子。
在很多父母的观念里,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是“权威”,父母的话,孩子必须要听,毕竟,父母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丰富,再说,父母说的做的,都是为孩子着想,为孩子好,所以,孩子听父母的话,不会错。
于是,很多父母早已习惯了站在成人的立场,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总是不停地命令孩子,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的错误。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很多父母似乎处在一个“统治者”的位置,习惯于对孩子发号施令,很少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就造成了教育中的很多问题。
比如,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亲子沟通问题。
哈佛研究发现:80%孩子的叛逆源于和父母的沟通。
曾经看了一份《亲子沟通调查问卷》,这份问卷统计了近两千个家庭的主要沟通内容,其大致分为五个方向:交友、学业、外表、日常琐事和隐私。
结果显示:
75%的家长想和孩子沟通学业问题,而45%的孩子想和家长诉说交友问题。
可见,父母和孩子的出现的.沟通问题,很大原因是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真正想要沟通的是什么,以致造成孩子不愿意再跟父母沟通,从而引发亲子关系的很多矛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尊重被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
父母要尊重孩子,就要只有放下“教育者”的架子和身段,和孩子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给孩子以鼓励和帮助。
教育专家程桂英老师曾经说:“要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
建议父母做到‘’四多”、“四少”:
多问少言:遇到事情,父母放下身段,多问孩子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不要凭经验及主观意识,不停地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
多听少辩:在生活中,多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以取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多笑少怒: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多露出笑脸,让家庭充满温暖气氛,给孩子安全感,少发脾气。
多看少管:父母要学会多观察孩子,孩子的每个言行都是内心情绪和想法的体现,然后,再对症下药,管得恰到好处。
二、父母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一个家庭中,由于父母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和生活背景不同,往往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不能一致,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有时候,爹说爹有理,妈说妈有理。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态度的不同,是存在在家庭教育的一个潜在危机。
当孩子有问题,父亲要惩罚和管教孩子,而母亲却当面指责父亲不应该对孩子这么严格,在家庭教育中出现这种‘’父管母护"或者‘’母管父护”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觉得家里只有一个人说了算。只怕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严管的那个人在家时,他会安分守己,而一旦这个人不在家时,他则会顽皮,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以致教育对孩子失去了约束力。
心理学上,有个“手表定律”,
即只有一块手表时,可以知道确切的时间;但是当你拥有两块或者更多的手表时,却无法知道确切的时间,而且也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准确判断的信心。
孩子年龄小,分辨不清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需要加以帮助才能逐渐辨明是非,如果父母的意见不一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一样,出现两个标准,会造成孩子无法辨别是非,无所适从。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教育任务,就是时刻做孩子最好的榜样,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引导;而父亲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积极的评价和肯定,以及更多的关爱。
尽管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分工不同,但要切记一点:在教育子女的时候父母态度一定要达成默契,要自始至终保持一致。
【优秀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相关文章: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09-23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07-14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08-20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06-02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方法09-20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09-03
家长如何教育偷盗的孩子11-20
家长要如何教育孩子10-16
孩子早恋家长如何教育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