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究竟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每个家长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都会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那么孩子究竟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
孩子究竟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1
(一)给孩子一个幸福和谐的生存环境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快乐的品质通常是自幼逐渐形成的,与家庭氛围和家庭教养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家庭是孩子最强大的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不仅包括物质支持,还包含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积极的支持系统能让孩子感受幸福、缓解焦虑、应对压力、发挥潜能。
家庭是孩子的直接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积极乐观的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无形中就会给孩子的性格注入快乐的元素。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坚定磐石,有爱且尊重孩子的家庭,哪怕孩子在外遭遇再多的挫折,内心都是安定并有力量的,家永远是他们最有力的后盾和稳定的靠山。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发挥与学校、社区的合力,为孩子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在安全、稳定、有序、积极的氛围中成长成才。
(二)学会欣赏孩子,善于发现孩子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潜能,面对逆境时也能自我恢复,即使是再令父母头疼的所谓的“问题”孩子也有闪光点。好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优评师”:肯定他的努力,欣赏他的态度,鼓励他的创意,赞美他的坚韧。
持续关注孩子身上正向的潜能和特质,孩子便会在心灵层面接受鼓励和认可,进而自觉成长、发生变化。正如作家林清玄所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与赞赏。”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提供环境激发孩子该方面的潜能。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家长应该及时表扬他,让他们感受到取得进步、获得赞赏的喜悦,这样就会起到强化的作用。
此外,夸孩子时需要注意避免赞扬先天优势与性质。比如夸孩子聪明,孩子容易关心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否符合此性质,当他们觉得自己行为的结果可能达不到聪明时,就没有动力去行动。再如,夸孩子漂亮,则容易让孩子将先天优势归因于个人能力,忽视自身的努力。
(三)重视孩子优良品质的培育
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弱点。心理学家认为,激发出人性中的那些美好的品质,如宽容、责任、利他等等,人就会感受到快乐。分数并不是一切,在重视孩子成绩的同时,还要重视孩子优良品质的培育
。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懂得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孩子在帮助别人、履行职责的同时,也会感受到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满足感。家长要乐观,待人接物要以身作则,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通过榜样示范、言传身教引导孩子自发自觉地形成积极的处事态度和行为品质。
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教会他们如何用心灵感受生活中的善与美,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一种爱的情愫,让他们在良好品格的形成中体会到快乐。
家庭活动是亲子双方积极参与的动态教育过程,是增进家庭和谐和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平台。家长要以家庭活动为培养契机,发掘孩子的积极心理潜能,培养孩子优良的品性和行为。亲子双方共同设计家庭活动,引导孩子参加家庭义务劳动、社区公益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借助感恩实践、角色互换等家庭活动营造积极的家庭文化氛围,丰富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生活体验和经历。
(四)重视孩子的积极心态的培养
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铸就什么样的人生。家长要重视孩子积极心态的培养,帮助孩子多体验正面、积极的情绪,减少负面、消极情绪的体验。
首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避免给孩子贴标签,规避无意识语言。积极心理学下的社会标签论指出,社会上有一些固有化的思维模式或刻板印象,它从外界给个体贴上快乐和痛苦的标签。就像许多家长无意中说的.一些话语,“如果你没考上重点中学,你就考不上重点大学”“如果你没有考上重点大学,那么你不会有好的工作”“如果你没有好的工作,你就不可能有好的生活”。如果反复使用这样的负面标签,容易让孩子产生更多负面的情绪,总是对自己不满意。
其次,家长需要学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积极心理学系统阐述了积极情绪的功能,建议在应对压力事件时,“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当孩子遇到压力事件的时候,家长不能越过孩子的情绪反应而直接处理事情。
情绪释放,是孩子心理压力的减压阀。一个善于及时宣泄情绪的孩子,能在遇到困境时,更快地帮自己调整情绪,进行心理建设。家长要深入理解对方情绪要求,表明和孩子情绪处在一个平台上,期待孩子能够恢复理智,面对挑战,进而达到情感共鸣,方能再实施教育方案。
最后,家长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家长应该明白,挫折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独自去处理一些事情,教孩子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这样,他们就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挫折事件,而不会惊慌失措。另外,要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孩子能正确对待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
(五)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沟通
每个孩子都希望和父母有良好沟通,父母也希望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动交流。有的父母感觉不理解孩子,说出的话惹孩子不高兴,有的父母尤其是中高考学生的父母深感“心难”,甚至不敢多说一句。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人的主观体验,这对家长教育孩子有重要的启示,家长要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内心动态,要重视孩子的想法,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拥有自尊心,而自尊心是孩子发展的助推器。
孩子逐渐长大,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独立的意向与做人的尊严,父母要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立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从而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才能为孩子成长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氛围。
孩子究竟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2
1.感恩教育
因为大部分的孩子是独生子,父母家人给予了太多的关爱,使得孩子总是认为父母为自己做这些事情是应该的,不懂得感恩父母。在以后他们进入社会以后,对别人施以援手的帮助也会不懂得感恩。这就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因此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感恩教育,将孩子培养成才。
2.自律教育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家里玩完玩具之后,父母就会去收拾好各种玩具,这便导致孩子根本没有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这就是自律性教育的缺乏,平时父母应该要求孩子将垃圾扔在垃圾桶里,不能随处乱放,玩具玩好后要收拾好,不能乱丢。这些对于平常小事的一些要求,便可以很好地约束孩子。
3.尊重教育
中国家长总是喜欢以一种权威的姿态来教育孩子,其实这就是一种尊重教育的缺乏。另外,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惯养,导致孩子总是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这也是一种尊重教育的缺乏。因此,父母需要尊重孩子,也需要培养孩子对他人的尊重,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孩子也会因此获得他人的尊重。
4.勇敢教育
现在的孩子性格中总是存在懦弱的一面,遇事会退缩,会逃避,这就使得孩子缺乏一种勇敢前进的态度。因此父母在平时要注意孩子的勇敢教育,鼓励他们去挑战新的事物,不要一味的保护着孩子,将他们变成温室里的花朵。
5.远大理想教育
小的`时候,老师都会问,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小朋友们往往都会回答科学家,警察叔叔,大老板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简单的口头说说,真正的理想教育是了解孩子的理想之后,教他们如何努力地去为这个理想而拼搏而奋斗,最终得以实现这个理想目标。而中国的孩子,即使小时候有梦想,也在长大后被一点点地磨灭了。所以父母要关注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成为有理想的人。
孩子究竟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3
首先,应该根据不同的小朋友的具体情况,具体的进行因材施教。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要发现自己的.小孩到底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特长,然后不停的发挥孩子的特长,积极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努力去奋斗。
其次,一定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培养孩子喜欢读书,按时完成作业。可以带孩子学习一下弹钢琴、绘画,或者是带孩子跑步、游泳,做一下运动,这一些方面都是很好的教育方法。
最后,也应该给予孩子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尤其是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积极主动的表达和沟通时,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让孩子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与自己建立良好的关系。
【孩子究竟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相关文章:
孩子究竟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呢05-15
孩子应该接受怎么样的教育05-15
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早恋05-26
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05-05
任性的孩子父母应该怎样教育12-07
小孩子应该怎样教育05-16
孩子特别贪玩应该怎样教育10-13
晚餐究竟应该怎样吃才减肥10-03
2岁接受双语教育,对孩子究竟是好是坏?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