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阶段教育,家庭教育,可谓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接下来便详细介绍儿童阶段教育。
儿童阶段教育1
1岁半至3岁:记住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受到限制,他们可能无法分辨是非,在这个时候,父母的规则是空的,对他们而言是形而上的,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过多地约束孩子,并支持和陪伴他们想要尝试的事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并让孩子们始终对未来的生活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但这并不是要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在给予他们自由的同时,必须让他们知道某些事情是永远做不能做的,例如不握刀,不能接近栏杆,不随便吃陌生人的食物等,以提高儿童的危险意识和自我预防。
3至4岁:礼貌合理
抵抗是现阶段儿童的最大特征,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方面,他们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父母的青睐,另一方面,他们想统治外部世界,所以他们会故意制造麻烦,检验父母的`反应,与父母讨价还价,不打招呼等等。如果父母不采取惩罚措施,孩子会认为坏事并非不可能,从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因此,父母应该在此时教他们理解基本的礼貌,尊重他人,并且要理性。
4至5岁:分辨是非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好”和“坏”的意识已经开始出现,他们已经开始理解一些基本的是非关系,同时,他们可以逐渐意识到并惧怕长辈的权威,当他们做错了事情并受到父母的谴责时,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变得更加恐惧和困惑,但是此时父母一定不能软心,必须清楚地告诉他们对与错的概念,否则孩子可能会讨价还价。
56岁:犯错后会受到惩罚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在行为端正和叛逆的极端之间徘徊,孩子世界的中心已经从母亲变成了自己,他们希望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愿望生活。
这时,父母必须全面教育子女并制定规则,使他们意识到,如果他们犯了错误,就必须受到惩罚,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儿童阶段教育2
1、 孩子在3岁之前
儿童在3岁前,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极大的安全感,这个阶段的儿童大脑在快速发展,对世界充满好奇,在快速成长。在这一阶段,我们给孩子最多的是关爱,好好陪伴,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2、 孩子在3岁到6岁这个阶段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对待孩子了。在这一阶段,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行为能力有所提高,如果父母再一次照顾、纵容,孩子容易形成蛮横的性格。
在这一阶段,孩子非常依赖父母,尽管他们有一种想要独立的倾向,但行为能力跟不上,对于父母的指导和教导,孩子仍然会听从。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是父母立威的好时期。
3、 孩子在12岁之后
在孩子12岁以后,孩子就进入了青春期,父母要给孩子以价值,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重视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活动。
遇到问题时,及时疏导与沟通,避免孩子钻牛角尖。
那是李玫瑾老师最核心的理念,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第一眼看到她的育儿观,就觉得很合胃口。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给予幼儿足够的.安全感,当幼儿成长到一定阶段,胆子就会变大,变调皮,变有自己的想法,这一阶段要重视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
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但孩子有的时候是不愿意与人沟通的,是在耍花招的,这个时候家长要强势一些。
儿童阶段教育3
0—3岁阶段(情感、人性培养期)
这是幼儿阶段,是孩子跟大人接触最为亲密的阶段,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与大人特别是妈妈的互动最为密切。在这个阶段,他与妈妈的整个互动就构成了孩子的整个世界,妈妈的气味、声音、相貌都在孩子的印象之中。
孩子需要吃奶了,就会通过自己哭的方式渴望得到妈妈的回应,孩子哪不舒服了,也会以自己的方式与妈妈互动,这样就构成了一种交互,孩子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信任,从而构成了他以后与世界的关系。
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安全感?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害怕失去,不能够坦然去接受某些东西?其实就是因为那个时期,养育人与孩子的互动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孩子整夜哭,但是没有人来照料,他的一些需要得不到满足,这就给他以后的人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挥之不去,等到他长大的时候,他就会在与同学交往、与他人互动过程中存在某种缺失,怯弱、胆小、忧郁,很难形成一种积极正向的心态,可以说这都跟那个阶段的互动方式有关。
在这个阶段,父母就需要跟孩子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同孩子建立信任,孩子都会有反应。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他是有感觉的,父母对孩子笑,孩子也会对着父母笑,
如果父母一脸不高兴,孩子也会有不开心的迹象,这就说明亲子关系在这一阶段主要就是父母为主导,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朝着健康正向的方向发展,需要父母注意自己同孩子的一系列用心的陪伴。
3—6岁阶段(社会行为建立的关键期)
孩子到了3岁以后,就开始跟孩子培养和建立一些社会行为和模式了,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行走坐卧的能力,可以有一定的社会行为,这个阶段孩子的一言一行也无不在模仿父母,跟随父母的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样学样”。
父母对孩子的.某一个行为不高兴了,就会给孩子以脸色,孩子感受到了也会调整。孩子也会跟随你对待长辈的态度来对待你,所以这个时候的三代教育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虽然现在年轻一代生了小孩以后不愿意与父母同住,但是三代教育的实质并不改变,自己对待父母怎样,自己的孩子也会怎样对待自己。
当然整个6岁之前主要为养育,也就是重在养和育,教育还是在6岁之后的事情。在这个阶段,父母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父母怎么样,就决定了孩子将来怎么样,因为孩子是学习父母的,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就深刻地影响着孩子,这会给以后的学习、成长、事业、婚姻、下一代都是紧密相连的。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孩子在与外界接触并也接受着外界的反馈,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骂人也说“他妈的”,如果把“他妈的”说完整,就是“他妈妈教不好”、“他妈的教养不好”,可见家庭教养(育)才是基础,是根本。
因此,在社会行为建立的关键期,我们就主要注重孩子基本品行、品德的培养,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这也需要我们观念的不断灌输,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6—17岁阶段(学习习惯)
国内心理学教授李玟瑾女士就提出孩子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智力,一个是技能;智力是个性遗传,是天生的,技能则是后天可以学到的。当家长发现孩子某个方面学习不占优势的时候,你就需要研究他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们常常有一个误区就是会对孩子讲,“别人能考100分,你为什么就考不到?别人英语剑桥过级一下子就过了,你为什么不行?”这其中都牵涉到的其实是孩子的一个能力问题,因此我们是需要甄别孩子的个性,找到孩子能力之所长,而不是盲目比较。
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就是帮助孩子学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学习认知、学习思维和学习行为上入手,有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不是学习能力不足,而是学习上的思维上不注重很好的养成,才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后果。
在学习思维、认知方面如果重复三次,那么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如果在孩子学习行为思维上的偏差没有及时纠正,那么也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我们也常常看到孩子的行为上的问题,
其实背后是思维上的,要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就要在孩子行为发生之初就制止,不断纠正,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思维上的定势,从而根本上纠正,而非表面一下子就改正行为,但是自己没有真正从知觉思维上做功课,那也是没有用的。
18岁以后(修养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然成年,但是在18岁—30岁这个阶段,他的具体的一些思维还有待于成熟,这是需要一个逐渐打磨的阶段,打磨的是什么呢?是他的修养。因为前期工作做好了,那么家长也才能对孩子这个阶段形成心理的影响和一些关键性的指导,这个阶段需要怎么与他相处?怎么给他一些教育上的启发呢?
在孩子进入大学以后,18—22岁左右,孩子已经是无形中去影响孩子了。在这个阶段,他要开始独立走自己的人生路,需要做好自己的选择,需要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父母要给孩子一个鼓励,同时要告诉孩子剩下来的路你要自己走了,但是父母也一直会在身后默默支持他。
一方面我们要让孩子去自己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去真正运用自己的这些见识、文化于社会生活之中,实践出真知,大学阶段的孩子都比较理想化,现实却是实实在在的,要避免的是一切想当然,现实情况是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这些也都是在磨炼孩子的自我品行。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孩子在这个阶段给自己的未来做规划,可以有时间就多和孩子聊聊人生,可以打听孩子的思想活动,家长需要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确保孩子在这个阶段不出大乱子,包括恋爱、婚姻、事业、人际、学业这些都可以谈,多沟通、多交流、多引导,家长才不愧为家长。
【儿童阶段教育】相关文章:
儿童教育发展阶段05-16
儿童教育期包括哪些阶段05-16
儿童阶段几岁到几岁09-27
多动症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表现08-25
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10-26
儿童阶段性玩具的导购07-03
对不同阶段的儿童编程学习介绍10-02
儿童依恋发展的阶段包括什么方面09-15
培养不同阶段儿童的社交能力!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