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期包括哪些阶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关键期。在这段关键期内,孩子会对某种技巧有着非常的感觉,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接下来便详细介绍儿童教育期包括哪些阶段。
儿童教育期包括哪些阶段1
1、0~6岁,用心陪伴
孩子6岁前,也是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最深刻,也是最直接的,这个时候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孩子会无条件的接受,并且能很快得到反馈。
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重要阶段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我们陪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个瞬间里,让他们感受被爱和爱的需求帮助他们成为真正幸福快乐的人。
2、6~12岁,好的教育
父母对教育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认知高度也几乎决定了他人生的下半场。教育不是放任,更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如同教练一般,有充足的耐心去培养孩子,从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去养成孩子的好习惯,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孩子精神和心灵上的领路人。
3、12~18岁,尊重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强烈的领地意识,迫切的希望能和父母保持距离,需要的是像任何一个成年人一样被尊重。当父母和孩子的意见发生冲突时,父母能认真地体悟、理解孩子的感觉及需求。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父母都要尽可能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
儿童教育期包括哪些阶段2
1、婴儿期(0-2)
卢梭将从出生到2岁划为婴儿期,他认为应以体育保健为主。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智慧的工具。体育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时的体育主要是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其关键是“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
他反对捆绑婴儿的四肢,要求衣服宽松肥大,使婴儿的肢体可以充分自由活动,而且衣服不宜穿得太多,应该养成他们适应各种天气变化的能力。
卢梭还主张婴儿应该由母亲哺乳,由父母亲自养育。儿童还应该培养具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赖医药的治疗。不能溺爱儿童,不强迫或加速儿童语言的发展,应该顺其自然。
2、童年期(2-12)
2岁至12岁为童年期,卢梭称这一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童年期的孩子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缺乏理性的力量。所以这个时期不要直接对儿童进行智育,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因为外部感觉器官是智力教育的前提。
为了发展外部感觉器官,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为了触觉,应该让孩子亲自去摸去抓每件东西,多在黑暗中做游戏,由此使儿童了解感觉与引起感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了发展视觉,要让儿童尽早地学习写生画和制图;为了发展听觉,卢梭主张应使儿童练习唱歌,注意发音纯正、清晰,并习惯听有节奏、有旋律的声音。
对于儿童的味觉和嗅觉,卢梭认为不应该竭力加强发展,儿童的食物应该是自然的,简单的。卢梭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详细地研究幼儿外部感觉器官的教育问题的人,这对后来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少年期(12-15)
12至15岁为少年期,卢梭认为这时是“劳动、教育、学习的时期”。因为儿童到12岁时已经有了强健的身体,有发育良好的感官,有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可以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这时期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卢梭认为应该以有益的、必需的、正确的和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的知识为主。
他尤其重视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如天文、地理、物理、几何以及读、写、算等学科的学习。他完全排斥神学,但也排除人文学科,认为这些学科要到15岁以后才能学习。除智育以外,卢梭对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减免的责任,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他是贫或者是富,是强或是弱,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
只有劳动才使人“过着自由、健康、诚实、勤劳和正直的生活。”卢梭要求爱弥尔首先学习农业劳动,因为农业是最诚实、最有益于人类的。但他又让爱弥尔看到农业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是不自由的。所以爱弥尔还要再学习一种劳动技能。
他认为,在人类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而手工劳动中最有益、最适合学生兴趣的是木工。木工可使人灵巧、机敏,能发展人的'优美典雅感,他要求爱弥尔每周要有二天的时间到木匠的工场里学习木工技术。这时期的教育使爱弥尔既有工匠的双手,还有哲学家的头脑。
4、青春期(15-青春期)
15岁到成年为青春期。卢梭称这个阶段为“激动和热情”时期,应该进行道德教育。
卢梭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观点出发来看待道德和道德教育,他认为人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欲,即“自爱”,“扩张自爱而爱他人,这就变成为道德”。基于这一认识,他把道德教育的任务归为: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为了培养青年善良的情感,应当让青年去观察人类的苦难、贫困和悲伤的情景,以培养同情他人的感情。
为了培养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历史和伟人传记。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则需要实际的练习,即社会道德的实践。总之,他认为在道德教育方面“一定要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人物,以实例教育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儿童教育期包括哪些阶段3
一、教育孩子有哪四个关键期?
1.0-3岁——幼儿期
这个时候的小家伙们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并且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日常吃喝拉撒上,也体现在心理诉求上。
孩子们内心的安全感在这个阶段被快速的建立起来。与此同时孩子对于环境刺激保持一定的敏锐度以及学习力,比如说这个阶段,孩子学会了语言表达。
2.3-6岁——幼年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他们希望这些想法可以被他人看见和认可。
于是父母们会发现这个阶段孩子比较喜欢“拒绝”,尤其是对父母的要求,孩子甚至会表现出“为了拒绝而拒绝”的姿态。孩子们更加倾向于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很自然地会做出忽视规则的行为表达。
3.6-12岁——童年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入学,他们做接触到的社会因素更为复杂,孩子的生活中除了家人多了老师、同学等社会角色。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于认同的诉求非常强烈。孩子们希望自己能够有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来自于家庭也来自于集体。
4.12-18岁——青春期
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状态比较敏感,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叛逆心理或者是行为。孩子们希望有自己的空间,越发地希望自己的个体的独立性被尊重和认可。这个时候孩子们对于环境刺激更为在意,对于外界评价也较为重视。
看得出来,孩子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中时,他们所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父母给予的教育引导也应该由此而发生一些改变。只有父母看到孩子内心最迷茫的部分,才能够为孩子点亮指路的明灯。
二、在不同时期父母要如何机智应对?
1.幼儿期——给予孩子爱和信任
在孩子还处于懵懂的幼儿期的时候,父母们要注重自身给予孩子的爱的陪伴,帮助孩子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让孩子从父母处得到充分的爱的满足,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在育儿过程中,父母的高度参与远比早教机构来的有意义。
当孩子可以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爱,并且愿意信任父母时,这无疑是对父母养育的高度肯定。
2. 幼年期——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李玫瑾教授多次在讲座中提到管教孩子要趁早,在3岁左右时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最恰当。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有了一定的丰富,但是却缺少对于规则概念的`理解,于是孩子们以挑战父母的规则为乐。
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要觉得孩子还小而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事实上,此时培养起孩子的规则意识要比长大后再纠正熊孩子的所作所为简单得多。
3.童年期——满足孩子对于归属感的诉求
这个时候孩子们渴望自己获得更多的归属感,所以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员。
父母可以可以鼓励孩子去参加社交,让孩子在社交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当孩子确认了自己身上的社会角色后,孩子对于自我的认知更加全面。
4.青春期——给予孩子理解和尊重
这是孩子们向成年的过渡期,孩子们希望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可以被看见和认可。所以这时候父母的管教中要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才能够让亲子间的沟通顺利起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变化,远比关注孩子的成绩分数更加重要。
父母管教孩子时,既是指引者又是同行者,但是却绝不是掌控者。就像伊能静说的那样“父母看到的并不是世界的全部,而孩子可能会看到父母看不到的世界。”
父母的教育理念并非就是完全正确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的调整才能够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聪明的父母不会让狭隘无知的教育理念拖了孩子的后腿,真正聪明的父母最懂得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儿童教育期包括哪些阶段】相关文章:
环境包括哪些04-11
养生的内容包括哪些04-24
环境主要包括哪些04-12
民俗都包括哪些04-07
民俗包括哪些内容04-07
精神民俗包括哪些04-07
民俗包括哪些类型04-08
生产民俗包括哪些04-10
经济包括哪些行业04-11
家庭包括哪些成员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