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

时间:2023-07-01 14:10:27 教育 我要投稿

  鲁迅先生赠给瞿秋白之辞。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1

  这是鲁迅先生赠给瞿秋白之辞,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不求多,但能有一个最真心的就好。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固送了此诗。

  1931年至1933年底瞿秋白在上海这段时期,和鲁迅共同领导了左翼文艺运动。出于对旧中国统治者们的痛恨和诅咒,出于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对祖国和人民的诚挚的爱。

  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抱负,共同的努力。瞿秋白和鲁迅这两位文坛巨匠心心相印,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鲁迅和瞿秋白之间彼此欣赏,相互鼓励。当时,鲁迅翻译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刚出版,瞿秋白在信中称赞《毁灭》的出版“是中国文艺生活里面的极可纪念的事迹”,并说:“看着这本《毁灭》,简直非常激动,我爱它,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

  扩展资料

  鲁迅和瞿秋白之间的故事

  瞿秋白和鲁迅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32年夏秋之间的一天。两人见面后并无陌生感,就像两个老朋友久别重逢,他们从日常生活谈到彼此的遭遇,又从淞沪抗战谈到中国革命和文学战线上的情况,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后来,瞿秋白与鲁迅的交往愈加密切,包括在危难关头,瞿秋白多次临时转移到鲁迅的家中避难,每次鲁迅都毫不畏难,热情接待。

  在见面以前,瞿秋白已经深入研究过鲁迅的作品,并通过与鲁迅不断交流探讨,他已十分了解鲁迅和他的杂文。

  于是,他用四天四夜编成了《鲁迅杂感集》,并亲自撰写了序言,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最早对鲁迅及其杂文做出科学评价的论文。

  瞿秋白将《序言》拿给鲁迅看后,鲁迅诚恳地说:“以前就没有人这样批评过。”又说:“我只觉得说得太好了,还应该对坏的地方也多提些。”

  两人在文学上的惺惺相惜,延伸至在白色恐怖下互为对方人身安全的考虑上。当时,鲁迅的名字一直排在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暗杀名单上,鲁迅则一向横眉冷对,无所畏惧,瞿秋白多次提醒他注意安全,并劝他到苏联疗养,编写中国文学史。

image.png  

  鲁迅坦然而幽默地说:“要杀就杀吧,我就是不走。如果我真的走了,他们就要狂叫,鲁迅收受莫斯科的卢布了。”

  而在鲁迅看到瞿秋白的病容,想到他不断被“猎犬”搜捕时,反而积极地劝他到苏联去疗养和写作,足见两人情谊之深。在这期间,鲁迅曾亲笔写过一副对联赠给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借以表达两人之间难得的友情。

  1934年1月,瞿秋白服从中共中央的决定,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临行前,他专程到鲁迅家中与之告别。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进行长征。瞿秋白没有参加长征而留在江西,以孱弱的病体与国民党军队周旋。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被捕后,随即给鲁迅写了封求救信。就在鲁迅与杨之华商议营救方案时,因叛徒出卖,瞿秋白的身份暴露。

  鲁迅又想与陈望道、柳亚子等发起公开营救活动,同时还请托蔡元培在国民党上层援救,但都无功而返。1935年6月18日,年仅36岁的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

  噩耗传来,病中的鲁迅抑制着悲痛和愤怒,与瞿秋白的几位好友在郑振铎家里共同哀悼这位坚贞不屈的烈士和挚友。

  鲁迅还为瞿秋白题写了一副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家。”同时,大家商议收集瞿秋白的译著文稿,为其编辑出版《海上述林》。鲁迅不顾肺病缠身,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夜以继日进行编辑、校改等工作。

  当《海上述林》上卷《辩林》出版时,鲁迅说:“我把他的作品出版,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抗议,一个示威……人给杀掉了,作品是不能给杀掉的,也是杀不掉的。”

  这部书,鲁迅以“诸夏怀霜社”的名义出版,寓意九州共怀秋白烈士,可见鲁迅的良苦用心,也反映出两人之间非同一般的革命友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2

  知己的诗句

  (一)

  寄扬州韩绰判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二)

  客至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三)

  赠汪伦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四)

  过故人庄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五)

  别董大

  朝代:唐代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image.png  

  (六)

  问刘十九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

  (七)

  送友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

  (十)

  送元二使西安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相关文章:

人死后一般会给谁托梦04-23

有一种人谁接近谁倒霉04-21

女儿出嫁谁送最好04-14

彩礼一般给谁拿着04-15

属兔人一生克谁06-14

女生得体大方的穿着03-28

孕妇吃什么生得快04-10

离婚一般子女会判给谁04-22

男生的第一次往往是给谁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