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外源性因素

时间:2023-09-10 15:12:58 教育 我要投稿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智力发育是渐进的过程,呈现一定程度的连续性,不存在某个阶段的飞越或停滞。同时,医学研究还表明,如果儿童没有受到遗传因素或脑生理结构异常的影响,那么在婴幼儿期,男女之间智力发育是在同一起点上,并且在婴幼儿期各个阶段的发展水平也比较接近。然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有些儿童在进入学龄期后却表现出比其他同龄儿童智力发育迟滞的现象。这部分儿童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与运动能力上,还是在社交活动或心理承受能力上都显得较其他儿童差,这是为什么?

  原来,儿童智力发育除受到内源性的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外源性因素的影响,使得儿童智力发育之间形成了差异。精神与心理学家指出,影响儿童智力的外源性因素可涉及母亲因素、教养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情绪因素等5个方面,简述如下:

  母亲因素:妊娠期母亲的喜怒哀乐方面的情绪变化和某些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等,通过生理和行为的信息传递过程可直接干扰胎儿脑发育,或使胎儿脑血流量减少,成为造成婴幼儿期发育迟缓的主要因素。不良的妊娠经过或妊娠期的某些疾病,如宫内乏氧、贫血、高热等,也可诱发胎儿脑组织损伤而使智力发育迟缓。此外,早产小月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往往偏低,这些儿童的注意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及活动能力早期可较正常胎儿为差。由此可见,妊娠期母亲状况不仅与胎儿的安全与健康关系密切,还与婴儿的智力发育息息相关,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以降低妊娠期发病率,减少不良妊娠经过的负面影响。

  教养因素:父母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学龄期后儿童智力发展构成的影响是十分突出的,主要是与父母的个人素养有关。调查表明,父母文化程度高、修养好,聪明,以及在和谐相处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儿童,其生活习惯与学习成绩也往往相对较好,很少发生行为问题,反之,父母个人素养偏低,家庭不和睦的儿童行为问题往往较多,其智力发展也相应偏低。所以,为人父母必须注重个人素养的提高,重视家庭气氛的和谐,以为孩子作出榜样,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减少行为问题。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综合性的,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些环境因素从小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与行为方式构成诸多影响,并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将逐渐加强。因此,怎样为儿童提供一个好的养育、学习、生活及社会环境是一个值得人人关注的大事,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变得越加聪明与活泼可爱。

  营养因素:营养是大脑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整个大脑发育的近90%过程集中在2岁以前,特别是妊娠期的后3个月和出生后的6个月内,为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母亲或婴儿营养不良,就会对儿童大脑发育构成不良影响,使得儿童智力发育较差。因此,在妊娠期中母亲要特别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胎儿大脑发育提供足够营养。当孩子出生后要特别重视母乳喂养并按时添加辅食,以保证婴儿获得足够的蛋白质、能量及其他营养物质,促进儿童大脑正常发育,减少因营养因素对智力发育的负面影响。

  情绪因素:儿童若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及其他消极情绪中,可因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使得儿童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反映能力下降,极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因此,父母要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在儿童患病期间要注意孩子的精神与心理状态,给予鼓励与支持,防止引发情绪障碍而影响儿童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