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儿童的情商

时间:2023-10-01 15:39:57 教育 我要投稿

  儿童情商教育要在孩子3-13岁开始,这个年龄段是孩子的一个塑造期,就像泞固中的水泥一样。儿童的情商教育分为:儿童自信力、儿童社交力、儿童适应力、儿童情绪力,这四大版块

  儿童自信力表现分为以下几种:

  1、自信心与表现力不足,挫折抵抗力有待发展,自我认识不清、缺乏兴趣与动力、害羞消极退

  2、喜欢表现、追求成功,但是在意评价,容易退缩

  3、拥有“不够合理的自尊”(过于敏感、在意批评等),需要自我认识的调整,学会有效客

  提高儿童自信力的具体方法如下:

  1、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己可做的事,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多给孩子正面的常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例如表现对孩子的信心,可对他说:“我相信你做得到的”;当指出孩子的优点时,父母可以说:“我觉得你的数学能力很好”、“你会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是很好的优点”、“你的字写得很工整,看起来很舒服。”

  3、接纳孩子的原貌,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中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总是依照自己的野心来要求孩子,而不衡量孩子的能力。作为父母的,要尽量接纳孩子原来的面貌,不要把他塑造成你所希望的样子,不仅要接受他的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不要时常对孩子做出负面的评论,这样会使孩子误以为自己的能力不好,而自暴自弃。鼓励他勇于尝试,勇敢地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最重要的是让他懂得,“自信力”并非是父母或别人给他的,是从自己身上找到的

  儿童社交力表现分为以下几种:

  1、害羞、胆小、拘谨,回避人群与团体活动

  2、缺少同伴支持,朋友较少,与同伴关系不好,遇到人际压力事件不知如何处理

  3、不擅长与人沟通协商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争取机会表现消极,缺乏交往技巧

  4、无法很好地理解别人的意图,做事不合时宜、“不懂事”、不会表达关怀、“常惹事儿”

  提高儿童社交力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尽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养他敢说话,爱说话的性格。家庭大事,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应当从孩子的正当权益和今后发展考虑,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大胆而正确地与人交往,品尝与人交往的各种滋味,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其次,教给孩子交往的方

  交往能力是孩子与他人,尤其是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想要让孩子获得交往能力,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门,或者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当交往的机会到来时,家长要学会藏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头。然后要教孩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行吗?(好吗?)”“可以吗?”“你先玩,我后玩”“我们一起玩”“玩具借给你玩”等这些神奇的话,使孩子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第三,创造机会增加孩子交往能力

  安排孩子和不同层次年龄段的小朋友交往。如:和同年龄的孩子玩他们可以学会与同伴相沟通和配合的技能;与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活动,他们又会变成活动的带头人,锻炼他们怎样说服下级,取得对自己的信任。在日常交往中也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如:在商场,让孩子试着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马路上,让孩子有礼貌地向别人问路;在家里,让孩子帮助奶奶洗菜、扫地;坐客时,让孩子与不同的亲戚朋友交流、玩耍等等。

  此外,大声地赞美孩子的积极交往

  赞美如同阳光。面对孩子的积极交往行为,我们要充满激情,毫不吝啬地大声赞美。如果能够加上肢体语言就更棒了:亲一亲,摸一摸,拍拍肩膀,拥抱一下,竖起大拇指等等,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对的,并不断加以巩固和延续。

  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一定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为孩子创设与人交流的机会,并向孩子传授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能,多鼓励、多激励孩子,逐步消除孩子交往的恐惧心理。这样孩子的交往能力一定能有更大的提高与发展。

  儿童适应力表现分为以下几种:

  1、适应性不强,对陌生环境感到抗拒,在新情境中感到紧张焦虑而无法集中精力,对于事情发生变化较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