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控制不住内心的洪荒之力?
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会吼叫,而是在一些特定环境下,情绪容易瞬间爆发。想想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下班回家,开门前还跟碰到的邻居友好打招呼,开门后看到一地的玩具,立刻“笑脸”变“怒脸”,脱口就对孩子吼起来。
表面上看,是孩子没有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导致我们对Ta大吼大叫,但深究内因呢?
吼叫——孩子确实犯了错,而且屡教不改
当妈之前,我们或许想过,教育孩子一定要温柔。结果,当了妈以后,感觉一天到晚被孩子挑战底线,脾气变得那叫一个大啊,不吼孩子都不可能。
与其自问为什么一秒变“吼叫妈”,不如想想为什么不管怎么教育孩子,Ta都常犯错误?
有一次在我们社区的学习中心,几个孩子一起看书,其中有个孩子一定要玩另一个家长带来的IPad,任凭他妈妈怎么威逼利诱都不行,那位同行家长也准备把IPad准备递给孩子了,谁知孩子的脾气一上来,顺手就把IPad给重重地扔到地上!
顿时两位家长脸色都变了,孩子妈妈一个劲儿地向另一位家长道歉,并拉着孩子生气地说:“你怎么能摔阿姨的东西,快跟阿姨道歉!”
那个孩子看到妈妈责备他,同行家长脸色也不对了,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立刻大哭起来:“谁叫你们不给我玩!”然后两脚蹬蹬地把身边的书也踹了。
孩子犯错后,单纯地让孩子承认错误还不够,就像上面这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还是试图通过继续犯错来掩盖之前的错误。
吼叫——孩子是“出气筒”
迁怒于孩子也是吼叫的一个原因,你在别的地方受气了,比如老板、同事,甚至另一半,吼孩子,只是把Ta当成了自己的“出气筒”。
还记得那个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吗?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的批评,回到家把沙发上蹦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于是狠狠去踢身边打滚的猫。被踢的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撞伤了路边的行人。
明明我们的愤怒来自他人,只因为孩子比我们弱小,并且依赖我们,所以吼孩子便成为一种让我们最简单、快速、有效地发泄不满的途径。
吼叫——原生家庭的影响或“遗传”
对于有些家庭,吼叫更像是“遗传”。从小被吼叫着长大,而为人父母后,吼孩子也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模式。
Diane就有一个“怒吼妈”的原生家庭,这给她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当孩子让我烦躁时,我会下意识对他们吼:“你们什么也做不好!”
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重复妈妈的行为,直到有天我整理小时候的房间,在抽屉里翻出一张叠起的、泛黄的笔记纸。纸张上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
“当我长大,变成妈妈以后,我绝对不要:打我的孩子、对他们大喊大叫、骂他们搞砸了一切。”
我终于想起,这是我七岁生日时写下的生日愿望。这才明白,我彻底地辜负了七岁时的自己,我成了像我妈妈那样的人。
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监控,一旦发现自有吼叫的前兆,我就提醒自己闭嘴、深呼吸,耐心听孩子解释,不像过去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他们。
同时,我也告诉自己,虽然妈妈对我造成的伤害已是既成事实,但我仍能主动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现在和将来的生活。
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并一定都是负面的,关键是我们需要有意识去改变。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方式,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射出吼叫的来龙去脉。
记录吼叫事件,看清楚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吼起来
意识到自己是“大嗓门妈妈或爸爸”,说明我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在改变了。有一个方法能让戒吼事半功倍,那就是——记录“发吼事件”。
记录触发吼叫的事件,能够让我们在盛怒过后,根据触发吼叫事件的原因、频率等,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对孩子的吼叫是哪一种情况。也就是说,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一,根据可见的表象,让我们清楚吼叫类型归属,父母据此戒脾气。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能力选择为人父母的方式。因此,如果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吼叫与自己的父母有关联时,不要把父母给自己的印记又给孩子烙上。从我们自己开始,切断“吼叫”的家庭遗传。
如果是拿孩子当“出气筒”,戒吼就从父母管理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脾气做起。
二,根据孩子经常令我们吼叫的事件,跟孩子具体事件具体约定,让孩子真正改掉容易犯错的毛病。
孩子犯错,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一起分析,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什么是对的?这次错了该怎么做,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才让孩子获得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也不再轻易犯错。比如,把我们期望孩子做到的,先跟孩子做一个平等的“君子协议”。
说到这里,有家长要说了,朝孩子吼叫的时候,哪里还管什么记录不记录,即使想到要记录,怒吼过后,也无从记起了。
所以,Dora妈为大家设置了一些简便的记录点,能让我们有效地记录吼叫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便于从根本上“戒吼”。
这样记录最有效!
第一条:记录孩子做什么事最容易惹恼你,具体到时间、地点,例如
事件:孩子早上赖床
日期:×年×月×日,星期×
时间:早上×点
地点:孩子房间
第二条:记录你在吼叫前的身体和心理反应,比如体态、手势、声调以及呼吸的变化,例如
身体反应:嗓门变大,甚至做出要打孩子的动作
情绪反应:感到不耐烦、火气冲头
心理反应:辛苦带孩子、管家,还要上班,生活像一起鸡毛
第三条:记录你对孩子吼了什么话,例如
你的吼叫:“再不起来,早饭也不要吃了!”
或者威胁孩子“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第四条:记录你在吼叫中,另一半、孩子各自有什么反应,例如
另一半的反应:置身事外,或者帮你一起吼孩子,或者护着孩子
孩子的反应:对你的吼叫见怪不怪,或者大哭大闹,或者虽然害怕,但还是拖拖拉拉
第五条:记录你对孩子吼叫之后的心情和接下来的行为,例如
自身感受:为自己不能控制情绪和脾气而后悔,或内疚
接下来的行为:看到孩子害怕,或不开心,试图跟孩子和解等
第六条:根据前5条记录,判断自己的吼叫是习惯性的,还是发泄性的,还是孩子犯错导致的,并给出戒吼对策,例如:
戒吼类型:孩子某个错误一犯再犯,导致你忍无可忍的吼叫
戒吼对策:跟孩子沟通、交流,做一个约定,并且一定要遵守
从戒吼记录中找出令你发吼频率最高的事,消灭它
通过每次发吼发脾气的记录,你会发现,对孩子大吼大叫的事情有很多:跟孩子说话时,他漫不经心;写作业拖拖拉拉,还容易出错;没给Ta买喜欢的东西,耍赖撒泼……
借着记录,时刻提醒着自己并总结:
孩子的哪些事是令自己容忍不得的?
哪些事又多少次地频繁出现?
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还是自己纠正孩子的方法不对?
......
从戒吼事件的记录中,找出频繁发生的、最令你无法控制情绪的事情,跟孩子一起“消灭”它。
比如,孩子因为不愿意写作业而拖拖拉拉,我们先确定自己没有带个人负面情绪在里面,然后跟孩子交流、沟通,告诉Ta,这是Ta的责任跟义务,必须要完成,并定下相应的规定。
定好以后,一旦孩子再出现这种行为,就严格按照规定来处理。
一到两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拖拉行为会大大减少,你吼叫的次数也会变少哦。
等到你把第一个“发吼事件”彻底消灭后,再选择另一个作为新目标。依次下去,相信你一定会成为预想中的“温柔妈妈”!
【在对孩子发吼前,请试试这一招!】相关文章:
对孩子吼骂的严重后果04-14
99%父母都在对孩子施加冷暴力!08-26
请给孩子适度的溺爱!10-27
请对你的孩子停止“羞辱”09-02
请接受孩子的不完美08-22
别让孩子在电视前玩耍09-06
请不要忽视对孩子的情感引导!08-10
家长们请关注孩子的听力09-18
简直找死,婚礼前请前任吃饭的星座男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