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谁都想力争上游成为跳龙门的成功者,谁都不愿意成为被“泥沙俱下”裹挟到社会底层的倒霉蛋。
所以,励志文章就火了:首先,你一定要努力,其次,不仅自己要努力,还要把真实的世界剖析给孩子看,让他们从小就明白,这个世界很残酷的,你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好吧,我先表个态,对于“父母自己要努力学习、力争上游”的这个观点,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可是,既然为人父母,没事就去吓唬孩子,这未免就十分欠妥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你知道,安全感对一个孩子来说,究竟有多么重要吗?
你眼中的经验,可能是孩子眼中的灾难
我理解,身为父母的,谁都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一骨脑儿传授给孩子,好让他们少走弯路,直达生命的巅峰。
可是,在传授这些经验之前,我们必须要考虑三个问题——
你的经验究竟是不是“绝对正确”?
就算正确,你的老经验是不是适用于孩子全新的人生?
以孩子的认知能力,究竟能不能接受成人世界的残酷经验?
对于“孩子有没有能力消化吸收父母的人生经验”,雨果奖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曾经在小说《人生》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终于可以将母亲的记忆用“遗传”的手段全盘传递给孩子。科学家欢欣鼓舞地认为:第一个接受实验的胎儿,出生后一定是个天才。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胎儿拒绝出生,因为他从母亲的经验里得出结论——人生好辛苦啊,到处都是荆棘和危险。
哪怕科学家苦苦规劝:“外面的世界并不是风雪交加的寒夜,它也有春光明媚的时候,人生是不容易,但乐趣和幸福也是很多的”,他依然坚持相信母亲的信息。
最后,为了逃避可怕的人生,胎儿拒绝出生,选择扯断脐带自杀。
科学家终于恍然大悟:
现在我明白了,进化为什么关闭人类的记忆遗传:对于在精神上日益敏感的人类,当他们初到这个世界上时,无知是一间保护他们的温暖的小屋。现在,我们剥夺了孩子的这间小屋,把他扔到精神的旷野上了。”
人在什么时候会感觉最痛苦?并不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而是在遇到挫折,而自己又偏偏无能为力的时候。
生存在世上确实不易,但成人眼里的“不易”和孩子眼里的“不易”完全是两种概念。
成人遭遇挫折,多少总有应对的法子,就算无力应对,成人也能学着去开解自己;而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孩子对危险的感知,是会放大的。
比如,一个母亲如果对孩子说:“家里最近经济有点紧张哦。”很多孩子会把这句话理解成:“我是不是马上就要没房子住,没东西吃了?”心理学家的建议是,即便你要把困境告诉孩子,也需要“先安抚,再告知”,免得他们多想,比如对他们说:“你不会受影响,困难只是暂时的。”
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你把世界最残酷的地方解剖给他看,除了绝望,还能带给他什么呢。
焦虑会影响孩子一生
我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前段时间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她有个病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每天都要给新婚的丈夫打电话。早上打个电话,中午打个电话,晚上打个电话……丈夫及时接了还好,如果遇到点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接,比如加个班、开个会,信号不好,堵车,她就会在家里转来转去转来转去,一身冷汗,心率失常。然后她老公就觉得不胜其烦,夫妻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看到这儿,诸位一定觉得这女病人是个控制狂,生怕老公没事出个轨的那种。
但其实不是的,她才不怕老公出轨,她怕老公,死掉。
原来,女病人小时候,有一次她爸爸突发急病,送去医院就没回来。
“我长到快30岁还会有一种奇怪的幻觉,”女病人对心理医生说,“我没法和男性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如果我一旦和某个男性成为最亲近的人,他会不会就像我父亲一样,突然间就永远消失了呢?”
“你看,童年遭遇的不安全感多可怕,”咨询师朋友对我说,“我见过许多成年丧父的人,也遇到过许多真正遭遇丈夫出轨的妻子,但他们在情感上遭受的伤害,全都远远没有儿童期遭受伤害的程度那样深。”
那位一直担心老公死掉的女士,她为了对一个小概率事件——丈夫猝死的担忧,而浪费掉生命中大把的美好时光,去焦虑,而不是去享受。
这与一边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边焦虑担心自己会——“生病,导致阶级下滑”,“结错婚,阶级下滑”,“入错行,阶级下滑”,甚至还把这样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其愚蠢程度,并没有什么不同。
咨询师朋友最后像总结陈词一样地告诉我:
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童年。”
焦虑伤害孩子的格局
写到这里,也许你会说:“我只是想给我家孩子励志,我只是想给孩子看清社会现实……后果有那么严重吗。”
好吧,可是现如今的大人们,都是怎样传授孩子们生活现实的呢?
“孩子啊,你要好好学习啊,否则,你就会像那些清洁工一样去扫马路了哦。”
“如果你考不上这个名牌小学,你就上不了名牌中学,上不了名牌大学,那你长大了就找不到好工作……”
“孩子啊,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波涛汹涌的大海,每个浪头都可能扑过来拍死你,所以你要学会,抓住身边一切碎木片,勇敢地生存下去!”
……
这些话听着好耳熟啊,因为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们,经常会对我们的父母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啊,如果你们今天出门不能钓到鱼/挖到蛤蜊/抓到螃蟹……我们的晚饭就没菜吃了啊。”
这样说有问题吗?似乎没有问题。这不就是在陈述事实吗?
可问题是,在贫乏感和危机感爆棚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生存”这个最最基本的要求上,紧紧抓住当下可以抓住的一切资源,而失掉了冒险的勇气,也丧失了他们应该有的格局。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美国宜家玩耍。食品部正在发试吃小饼干,所有的饼干都高高地堆在一个盘子上,客人们想品尝了,就自己拿一块来吃吃。
就在这时,两个中国老太太出现了,一对母女,60多岁的女儿,推着80多岁的母亲。她们直接走上前去,女儿用手撸,母亲接过来往皮包里放(也不嫌油腻),转眼就把一盘子饼干扫荡一空。
还有一个中国大叔,他拿着杯子在宜家餐厅的饮料机旁边灌可乐喝,一边灌一边喝,一动不动地守着那个机器。我开始就餐的时候他在喝,我吃完了饭他还在喝……
作为同胞,我对他们的做法深感汗颜,可是我又没办法走上去义正词严地斥责他们,因为我明明知道他们这样做的深层次原因——他们都经历过贫瘠的、充满忧患的童年。
三年自然灾害,饿到两眼发绿;遭遇下岗大潮,举家失去保障……
所以直到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今天,很多上了年纪的国人,还是时刻做好了准备,要为又一次的饥荒攒够余粮。这就像当年他们需要饿着肚子四下搜索觅食一样,与其说是素质差,不如说是童年的习惯;与其说是童年的习惯,不如说是童年的伤痕。
问题是,我们愿意把这样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么?我们的孩子,真的应该承载这样的童年么?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应该变成,这样一群,缺乏安全感的大人吗?
有句话说的好:“格局决定成就。”
看见小便宜就占的人,今生最大的成就,恐怕也就是多灌几杯可乐,多撸几块饼干。
为什么美国人的创新发明层出不穷?因为美国富裕了几百年,他们的孩子,看到的世界都是彩色的。
为什么中国如今的年轻人素质越来越高?因为童年生活的匮乏感越来越少。
焦虑导致无能
再说,即使你把焦虑感传递给了孩子,你也不能保证他“不会阶级下滑”,相反的,焦虑的孩子,他下滑的速度还会更快一些。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Sendhil Mullainathan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说:特别忙和特别穷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会过多将注意力花在追逐稀缺资源上,从而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
在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长期匮乏的状态下,对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让他们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和资源管理的困难。”
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者特别没时间的时候,你的智力和判断力会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
一个穷人,生活在紧绷的焦虑中,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最终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一个过度忙碌的人,生活在时间紧迫的焦虑中,为了完成各种任务,而没有“带宽”去思考更加长远的发展……
对孩子来说,这样的带宽损失就更加明显。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研究,每一个研究都能告诉你:焦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无论是学术表现、自我评价,还是社会交往能力,都低于平均水平。孩子越焦虑,表现越差。
焦虑甚至会导致多动、抑郁和狂躁。
在我看来,生活上的贫困固然很难熬,但精神上的紧绷和贫困感,对一个人的伤害,更要大得多。
反正焦虑也没什么用啊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焦虑什么呢,反正,焦虑,除了给人生平添烦恼,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啊。
不管你认不认,人的成就,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命运。
我们先说一句天赋,爱因斯坦想一天就能想通的事情,我们想一辈子可能未必都能想明白。勤奋很有用,但勤奋永远是在你固有的基础上给你加上有限的分数,不可能把你变成爱因斯坦。
我们再来说命运——你奋斗了15年,拿到了年薪50万,终于在北上广贷款买到了一套房,可你的同学翠花家随便拆了一次迁,就到手现房6套半。
怎样?想不开吗?生命就没意思了吗?
人生本来就是难以预测的,有那个焦虑的时间,还不如马上爬起来,愉快地,学习、工作,尽你所能,热爱和拥抱生活。
另外还要记得,孩子是很敏感的,焦虑是会传染的,要想孩子不焦虑,最好的办法,是作为父母的你,先要学着把心变大一些。
不要害怕孩子必将经历的痛苦和挫折,它们就像一场场感冒,每生一场病,孩子就会坚强一层,这种经历,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也没有必要,更不应该由我们这些当家长的,去越俎代庖。
我们不该告诉孩子:生活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你的小船随时都可能被拍成碎片;我们应该告诉孩子:
生活是藏满了惊喜的森林
你经常会遇到最棒的风景
可能会遇到藏宝箱,偶尔会遇到狮子老虎
但只要做好了准备,它们就没什么可怕的……
不过,你究竟会遇到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因为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
要说我能给你什么祝福,很简单——
Enjoy your life,good luck.
【不安全感有毒,别没事去吓唬孩子】相关文章:
别没事儿就吓唬孩子,不安全感有毒!10-27
家长 别要求孩子事事不“出格”09-04
吃食物别吃这些有毒部位09-30
孩子3岁前,千万别弄丢他的安全感!10-28
怀不上孩子 别忽视心理治疗10-10
如何知道孩子有没有安全感?孩子缺乏安全感有哪些表现10-19
孩子去幼儿园就闹脾气,到幼儿园又没事,需不需要担心?09-02
如何给女孩子提供安全感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