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叮当又突然半夜闹觉了,我还在赶稿,让老公赶紧去哄哄他。
“臭小子,哎!别哭了,这大半夜的你到底是想干嘛呢?”
我一听语气不对,赶忙放下稿子,过去救场,说来也神奇,每次只要我一接手,把叮当抱在怀里拍背,轻轻地安抚:“宝宝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啦?”“宝宝做噩梦了?别怕,妈妈在”......
或者试着给他揉揉肚子,解开衣扣,挠挠身子,看看他是热了还是痒了……
这样摸摸弄弄一番,叮当都会渐渐安静下来,至少不会再撕心裂肺地嚎下去。
刘先生觉得挫败,委屈地抱怨:“同样是哄,为啥我越哄越哭,好像暗地里掐他了一样。”
我回想他一遍哄孩子一边叹气、焦虑的声音,突然明白了为啥孩子总不认他了。
他觉得我神奇,能镇得住孩子,其实我自己清楚,我只是做到“无条件接纳”罢了。
什么是接纳?
就是当孩子的行为和你预想的不一样,你暂时把自己当下的负面情绪和批判想法放一边,仍然愿意换位思考去理解、认可他的需求和感受。
一、无条件接纳是一种信任
心理学家林文采对于“无条件接纳”,有两句很经典的两句解释:
“无条件接纳的基础是信任”
“无条件接纳的通道是看到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情绪”
刘先生很佩服我哄娃时的耐心,但我却告诉他:不是我更有耐心,而只是我更信任孩子。
我一直信任孩子是不会无理取闹的——他不可能放着好好的觉不睡,成心给我们找茬,他一定是哪里不舒服才会哭闹。
所以当我抱起嚎哭的叮当,我第一个想法不是怎么止哭,
我依然信任他不是无理取闹,
依然愿意换位思考去理解他“睡不着”背后的需求与情绪——他是不是热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这就是一种接纳,一种无条件的接纳。
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那种被气得讲不出话、被老公扔下一句“无理取闹”的时候。
孩子所有的“无理取闹”,其实不过都是因为他们无法表达,我们又不肯去懂他,而只好用“哭”来发泄。
二、无条件接纳不是无底线纵容
最开始,我跟刘先生谈接纳,他是有抵触的,所以会故意出些问题“刁难”我:
比如他问我:“孩子非要把遥控器扔鱼缸里,扔进去可不坏了,这还能接纳?”
我:“你先阻止他,别让他扔。”
他:“那他就哭啊,他不干啊。”
我:“那就让他哭啊,让他不干啊。”
他:¥%&*#¥%
比如他带叮当去楼下母婴店玩,回来后问我:“家里这么多玩具,叮当还想买,我不肯,道理也和他讲了,他还是在地上打滚,这怎么接纳?”
我:“你把他抱起来,带出去,让他平静一下”。
他:“可是我弄不动他啊!”
我:“他才1岁半,你33岁大男人,你真弄肯定可以弄得动的。”
他:¥%&*#¥%
许多父母觉得无条件接纳,就是孩子做什么都不能干预他,我想这是大家一直以来都“无条件接纳”最大的误解。
当孩子发现父母对自己是没有底线的,只会更多的去试探父母的底线。
孩子不对的行为当然需要干预,我们要去“无条件”接纳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与需求:
接纳孩子想把遥控器扔进水里的好奇,你不让他做,他很着急,如果他只是好奇,可不可以去找一个旧的遥控器,让他扔,满足他;
接纳孩子喜欢玩具的天性,你不让她买,她很伤心……阻止她打滚,但同时也告诉她“妈妈很爱你,妈妈知道你很想要,如果你真的很想要,下次生日的时候妈妈买给你好吗?”
当然,所有的方法,都只是方法,没有一种方法是无懈可击的。
满足孩子需求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一定是纵容和顺从,但只有我们先去接纳信任孩子,深刻地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看到他的需要,才知道如何去满足他,平复他。
不过,孩子的需求,往往不是表面上他表达的,或是你看到的,这需要需要我们俯下身来,认真地感受与倾听。
三、无条件接纳是允许孩子哭
即使孩子还是不接受我们的办法,那就允许孩子哭好了。
允许他用“哭”祭奠一下“这个世界怎么不再围着我转”的挫败感,陪他哭,允许他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教她怎么更好的发泄:
给他一个枕头丢一丢
教他在哭到抽泣时深呼吸
放弃控制,放下焦虑,放弃阻止她不哭的想法——我曾在咨询师李雪的书中看到一个这样的片段,一个妈妈讲述她试着完全接纳孩子后的分享:
无条件接纳是面对孩子的哭泣,有定力,不逃跑也不阻碍。
四、无条件接纳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带来尊重,获得成长。
前段时间有个爸爸咨询我说孩子脾气急,前几天和幼儿园的伙伴吵架了,回来就说“要杀了他”,他很害怕孩子真的会怎么样。
我给他的第一个建议,还是接纳。
正如上文所说,接纳的起点是信任。
如果我们真的信任孩子,就不会仅凭一句话去预设孩子会杀人。
信任孩子的父母,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孩子今天怎么了,是什么让他这么生气”。
带着这个问题,
我们才会走向对孩子的沟通与倾听——“告诉爸爸,是什么让你这么生气”;
走向对孩子情绪的理解接纳——“哦,原来是他抢走了你最喜欢的玩具,所以你这么生气”
更重要的是带领孩子从单纯的情绪发泄,走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
爸爸:“他为什么要抢你的玩具”
孩子:“因为他想玩”
爸爸:“那如果他先征求你的同意再拿去,你还会生气吗?”
孩子:“也许不会了”
爸爸:“那明天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他想玩可以先问你”……
说“要杀人”的孩子要得到的教育并不是“不能杀人”,而是如何处理愤怒,处理人际冲突。
而只有孩子在被接纳中,感受到爸爸不再是抓着他小辫子不放,随时想要教训他的敌人,他才会放弃对抗。
而只有在这样一段尊重信任的关系中,孩子才会放松下来,愿意与你心平气和地探讨如何改善。
其实孩子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那正确,但当因为自己一时气愤做了自己也知道不正确的事的时候,有机会改正,才是真正能让孩子看到希望,带来成长的事情。
【这才是孩子越哄越哭的真正原因!】相关文章:
孩子越打越差?10-27
父母越功利孩子越逆反10-12
让孩子越吃越聪明的食物09-12
揭秘头发越溪越毛躁的原因08-26
你越将就,孩子越不讲究10-05
孩子越吃越聪明的营养食物10-14
什么食物孩子越吃越聪明09-11
孩子越来越胆小的原因有哪些10-25
色彩小游戏让孩子越玩越聪明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