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关于小孩子的评价,出现频率很高的话语,肯定包括这句:“他小孩子懂什么!”因为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喜怒哀乐的情绪基本不会避着孩子,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得当,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坏影响。
我曾经路遇一孩子,不到两岁的样子,肉嘟嘟的,脚步尚不稳当,背着个小背包,走起路来,小屁股一扭一扭,身上的肉肉一颤一颤,那叫一个可爱哟,看的人心都要化了,恨不得把他抱回家去。
走着走着,突然画风一转,孩子把背包从身上甩下来,啐一口,又踹几脚。奶奶在后面跟着,嘴里喊着:“唉唉唉,怎么能这样,可不兴这样!”说完哈哈一笑,说:“这个小捣蛋鬼!”孩子闻言“咯咯”笑着跑开了,留下奶奶捡书包。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叹气,这哈哈一笑,多少苦口婆心的大道理都能推翻了。
这么大点的孩子确实天真烂漫,可爱至极,哪怕是犯了错也勾不起别人的怒气。但是,大人能不能别在孩子面前把那点无所谓的小心思暴露无遗?
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对错,判断起来,全靠大人的言行和脸色。孩子会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说话好像是在批评我,可是你满脸笑容开心的不行,那肯定是因为我干的漂亮。
于是,下一次,孩子还会把背包甩出去,啐一口,再踩几脚。次数多了,大人烦了,可是孩子却是习惯性的改不了,大人开始不耐烦的叫嚷:“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殊不知,这种不听话根本就是大人造成的。
多少家长,尤其是老人家,孩子就是心头宝,哪怕是调皮捣蛋,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调皮捣蛋的更技高一筹。
如果孩子踩板凳上桌子,家长吓得不得了,赶紧给抱下来,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危险啊,好危险!”转头却把这件事当成趣事,用轻松愉快的口气,笑哈哈对每个认识的人都讲一遍。
孩子在一旁听了一遍又一遍,自然当作是夸奖,下一次恐怕爬的更高。至于危险,自然是当成了耳旁风。
孩子在外面和别的小孩起了争执,毫无惧色地抬手给了人家一下子。家长慌忙拉开,教训道:“不能打人。”
换个场合却当着孩子的面,用骄傲的口气告诉亲朋好友,“这孩子,有胆气,以后吃不了亏!”
孩子于是再一次觉得,自己受到了嘉奖。下一次的动手更加毫不迟疑。
一旦养成习惯,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孤立,被指责,被投诉,可想而知孩子的心里是什么感受。但是,他始终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从哪里开始错的。
还有一类家长,总觉得自己家孩子做的不够好,比不上别人家的谁谁。一腔的焦虑全在脸上,数落起来,也毫不留情:“你看你,你怎么就是比不上人家,你怎么那么笨?”
久了,孩子就真的相信自己笨这个事是事实,心甘情愿的破罐子破摔。殊不知,要是当初,家长能稍稍掩饰一下自己的焦虑,收起责难,把数落换成鼓励,就会收获一个聪明自信的孩子。
不要真的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其实什么都懂,他们的感知能力尤其强,他们只是不太会表达。
请不要在他们面前毫无顾忌的表演你的喜怒哀乐,没由来的夸赞,不合规矩的沾沾自喜,于孩子毫无益处,不过是家长的虚荣心作祟。气急败坏的指责,言辞激烈的攻击,也不过是家长内心虚弱的表现。
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言传身教最重要。你以为你的每一天都是在平凡度日,而孩子的每一天却都是在观察,学习,模仿。无论你做什么事,你所用的方式,所说的话,甚至脸上浮现的表情,孩子都尽收眼底。
所以,一个好的家长,应该是宠辱不惊的,对于孩子的种种,赞许,但不要骄傲,鼓励,但不要斥责,指正,但不要羞辱,把骄傲,失望,苛刻都深深的埋在心底吧,负能量无须传递给孩子。
一个好的家长犹如一条静水流深的河,载着孩子这只小船,见识山川峻美,欣赏平原广阔,领略四季变换,眺望大海波澜壮阔,却仍能始终如一地包容,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