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长此以往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在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与时俱进,备受社会的欢迎。
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也愈丰。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他还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认清世界,体味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
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没有正确的思考,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那些成大事者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人生的难题。可以说,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是出自思考,思考可以支撑起人生。但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父母必须牢牢把握的家教关键,是诸多教子课题的“重中之重”。
一个孩子能否成才,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从小能否进行有效的思考能力的锻炼。纵观世界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思考。
为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
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太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对成人的合理建议,相信孩子们的每一次保证等。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逛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和孩子一起阅读或看电视,然后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只有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让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中长大,没有拘束和压力,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境,才会不时闪烁出创造的思维之光。
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因此,在父母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使父母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的创造力互动的主力。父母不应该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的人。他们是从来不嘲笑,从来不气馁,没有命令、没有压抑的人。
让孩子学会思考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与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等问题,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对于已上学的孩子,可采用启发式,诱导孩子逐步展开思考。当孩子在想问题时,父母不要太心急,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不要轻易把答案告诉他们。孩子答错了,可用提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
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人才都有超出常人的强烈好奇心,如居里夫人、爱迪生、达尔文等,他们都是从幼年时期即有相当强烈的好奇心。当孩子头脑中有疑问时,他们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父母亲如果正确引导,不压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因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开始。
曾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铜牌奖及亚太数学奥林匹克银牌奖的林英豪同学,从小父母就给了他许多思考能力的训练机会。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经常问个不停,林先生夫妇常针对孩子的提问,教他一些常识,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教材,通过巧妙安排,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通常孩子有疑问时,林先生夫妇要他想一想,而不是马上给他答案。偶尔遇到难解决的问题,稍一提示,孩子便想通了,如果真没办法,父母再告诉他答案。父母不妨经常提出些问题让孩子去解决,让他们从中多方思考、探索,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开拓思路,由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中,找出最好的答案来。
常常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不知道各位父母朋友有没有问过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给他思考的机会了吗?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争取把孩子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