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误了,父母不能先安慰或者抱一下孩子吗?

时间:2023-10-29 10:45:49 教育 我要投稿

  还记得前不久去杭州旅游的时候遇过这样一件事。

孩子犯错误了,父母不能先安慰或者抱一下孩子吗?

  火车进站后,旅游客都匆匆忙忙的走出车厢,那时候的人流量很大而且十分拥挤。当我路过一个车厢门前的时候,看到一个小男孩一边玩着手机一边被他母亲拉着往外跑。估计是他们走的太急了,没注意脚下的缝隙。然后我就听到一声——“哎呀”。

  - 01 - 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孩子不小心踩空了,脚陷在了列车和站台的缝隙里,幸好他的妈妈手还牵着他,然后将他大力拉了上来。

  这时候令我最讶异的是,男孩的妈妈这时候不仅没有蹲下来检查孩子是否有受伤,而是选择破口大骂而且还用力打了他的屁股,声音响彻了整个走廊:

  这么大的裂缝你没看到吗?瞎了呀!

  你说要不是我刚刚拉着你,掉下去看你怎么办?!

  叫你玩手机,活该!现在摔疼了吧!

  ……

  这个小男孩可能是觉得自己理亏,又或者还没回过神来,只是惊恐的听着妈妈一直在“教育”他的话。而手一直默默的抚摸着受伤的大腿和挨打的屁股,应该是刚才不小心踩空的时候被站台边缘挂到了,觉得痛。

  而我快到离开站台的时候,还是听到了他妈妈训斥的声音...

  其实孩子这次确实不对,而妈妈这么着急也是情有可原。因为孩子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很频繁,适当的教育可以避免这种事再次发生。

  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人谁无过呢?我们大人外出的时候都有可能会遇到这种事情,更何况是个小孩?

  当我看到这个小男孩被他妈妈一顿狂骂的时候,显得又委屈又畏惧。这和很多小孩子平时犯错误时就挨打(骂)的情景一模一样,让人心疼不已。

  其实我想说的是,就算孩子犯错误了,你就不能先安慰或者报一下他么?

  由宁波东开往重庆的K1245次列车驶进株洲火车站,三岁男童不慎从车厢与站台的间隙处掉入股道,当孩子被救出来后露出了一脸恐慌的样子...

  - 02 - 这就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事。

  那是我好像就6、7岁的样子,很庆幸的是由于我是家里唯一一个男孩,所以爷爷给我买了一辆三个轮子的儿童脚踏车。哎呀那叫一个高兴,于是我就老是开着脚踏车在家里的走廊里玩。有一天,家里就我和我爸爸在家里的时候,我又开始玩起车子。

  我爸由于那天休息放假,因为那会我也很乖,平时他也就没不担心我会发生什么事,于是乎就让我一个人独自在走廊玩。可是我小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发作了,我在楼梯的顶端想着:直接从楼梯冲下去肯定会很有意思,而且我还付之行动了...

  结果很明显,因为抓不住,我从单车上面滚了下来,重重的摔在地上,然后我就撒开喉咙哇哇大哭起来。

  当时候哭泣的声音确实很大,不仅引来的我爸爸,还引来了附近的邻居跑过来问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我就开始觉得大事不妙了,因为我知道爸爸脾气比较暴躁,而且最烦别人对他指指点点...

  我在这边哭泣的时候,邻居家的奶奶就一直在批评着我爸爸:“你怎么不好好看着孩子啊,一个人玩单车多危险” “你这个也太不小心了吧”;然后我爸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直接又气又急的瞪了我一眼,一方面心疼我的伤,另一方面也是气我这么调皮,还有让他在邻居面前丢了面子。

  等邻居一走之后我就遭殃了,被爸爸一直训斥着我:“你怎么就一点都不让我省心” “我刚没看你多久就给我搞出幺蛾子 ”...我在旁边就很莫名其妙:明明现在受伤的是我,你不安慰我就算了,还一个劲的教训我?难道就不会关心下我有没有受伤吗?

  所以很长时间我都觉得自己很委屈,凭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是安慰,而我却是惩罚?

  - 03 -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段非常不好的经历。因为就像文中险些陷进站台的小男孩,首先是摔伤的疼痛、对后果的害怕、然后是不被理解的委屈、做错事的自责、对家长的畏惧……明明都写在天真的小脸上,却没有被最亲的人看到。

  无论是火车站的妈妈,还是当年初为人父的我爸,他们都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迫切地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担心危险还会再次发生。他们做的这些只是出于爱。

  但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却只有大人的愤怒和让自身的恐惧。其实孩子这时候已经知道错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咄咄逼人呢?

  如果火车站里那个小男孩在犯错后,他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她对他进行安慰,然后再轻轻的跟他说:

  以后不要边玩手机边走路知道吗?这样太危险了!

  所以你以后要多点注意脚下,别再被东西绊倒了。

  妈妈不一定每次都能帮助你,所以希望下次你能够注意力集中,保护好自己。

  那么,孩子的满眼委屈和畏惧,是不是会变成努力点头的回应?

  如果我小时候,我爸能冷静下来,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发生了什么?你有没有摔疼?”我或许就不会对那时的疼痛、尴尬那么记忆犹新,而是只记住一个关怀我的爸爸。

  - 04 - 孩子其实是特别容易记住不快乐的东西,因为可能一个巴掌、一句辱骂的话语,都会让孩子记忆尤深。而这些回忆将会伴随孩子的成长并不断提醒他:“我只要犯错了,爸妈只会大骂我、而不会安慰我”。这不是玻璃心,也不是小心眼,只是孩子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而已。

  儿童心理疗愈大师——Terry Kottman说过:“我做了30多年的儿童心理疗愈师,见过各种各样的孩子,我发现从来没有坏孩子,其实孩子们最心底的愿望都是一样的——想要知道自己被看见、被关心,仅此而已。””

  其实我看见过很多父母,当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觉得很开心很幸福。但是每当犯错调皮惹父母生气的时候,他们往往变脸比谁都快。或许只要他们代入角色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要是他们犯错的时候,是想看到愤怒的脸、还是温和的微笑和安慰?答案显而易见,只是父母忘记了,孩子这时同样需要被看见、被关心、被理解!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表达关心和安慰,这并不代表溺爱。而是在变相的告诉孩子:“爸妈知道你是什么感受,错误谁都会犯,只要下次做的更好就可以了”。相反,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用责备和埋怨的利刃伤害我们所爱的人,这无疑是最愚蠢的行为。

  当孩子做错了事,立刻发火很容易,冷静下来思考和安慰孩子却并不简单。可这恰恰是我们做父母最重要的一门功课,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