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们全家坐地铁出去玩儿。车上来了一家三口,小女生比子觅还小,顶多也就三岁。有人给让了座位,妈妈抱着孩子坐,爸爸站在面前。
小女生很有表达欲,从上车开始,她就在不停呱噪地说话。
从坐下之后,妈妈一直在忙,擦汗,擦手,喂水,喂面包,忙得不亦乐乎。对于小女生说得所有的话,都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应和着,爸爸一直在聚精会神给妈妈打下手,拿面巾纸,开杯子盖儿,对孩子讲的话,置若罔闻,完全没反应。
吃完东西,小女生的活动力差一些,慢慢地,她不再开口,在妈妈的怀抱里睡了过去。妈妈一直抱着她,爱怜地摸着她的头,眼神动作,全是温情。
我想如果从社会学,或者心理学定位中国父母,大概可以算是:“感情饱满,但是主导思维下的单向驱动型父母。”
因为所有的交流都是单向的,没有循环性。
我遇到过非常多的父母。我发现基本分成两大类:
1照顾型父母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这些父母的作用,都只是在“看”着孩子。
聊天,看手机,或者自己发呆,跟孩子只会有一搭无一搭,心不在焉地应和。没有互动,没有激情,没有笑声。其中大多数人还会直接说,“去找小朋友玩儿吧”。
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则是大人对孩子有要求:喝水,吃点心,擦汗,不要坐地下,不要脱衣服,不要脱鞋,去上英语课,去弹钢琴……
2教育型父母
这类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讲得每句话,都是按照育儿百科的教学方式和大纲,有教学目的和意图的。
度假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爸爸抱着自己的孩子在游泳。
小男生只有两岁,第一次下水,又好奇又害怕。爸爸一直试图在教他,腿该怎么蹬,手该怎么划。爸爸很耐心,不停声的边讲边演示,还有意夸张的高声鼓励,使劲鼓掌。学了半小时,孩子冷了,有点发抖,就抱着孩子走了。
两岁的孩子,现在学不会游泳,要紧吗?只知道拔苗助长的教孩子学游泳,就是看不到旁边的孩子专门玩儿的浅水池,而且那边有阳光,为什么不可以去玩儿一会儿呢?
我想大概是那个耐心十足,鼓足勇气要做好爸爸的年轻男生,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玩儿?
因为“玩”本身是一种创造力,可惜大多数父母,都只局限在急于功利的教育。
在国内,能跟孩子玩,而且会跟孩子玩儿的父母是凤毛麟角,极为少见。
我们家的两个孩子也不喜欢跟我玩,就是因为我无法控制的优先教育的态度。无论玩什么,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找到一些教育意义。
譬如一起玩卡片,我会让她们数,每个人分了多少张卡片;让她们按照颜色归类;把卡片上的字读出来,然后根据大小和不同的属性,再分开;玩儿的时候,为了鼓励她们,我还总是让她们赢,让她们有积极性,可以更自信。
我自己觉得,这个游戏玩得多值啊?一个游戏让孩子们认识了颜色,数字,字母,大小,还能找到自信。怪不得说“玩”着学,事半功倍特有效。
事实上,第一局也许可以遵循我的教育方式玩下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孩子就是孩子,有时候她们仅仅需要玩,需要开心,需要精神愉悦,不知道为什么哈哈大笑,释放过剩的精力而已。
我家的两妞儿喜欢和爸爸玩。
卢中瀚不但可以和她们玩儿,会耍赖,还会偷懒。赢的时候,得意洋洋地说:“看你们老爸多么厉害”,输的时候会生气地喊:“我要再来”。而且他还会发明很多新鲜的规矩,把原先的游戏翻出新鲜花样,让人眼花缭乱。
譬如,现在两个孩子特别喜欢去坐地铁,因为在地铁上,如果人不多的话,爸爸会指导她们抓着中间的钢管立柱,花式转圈圈。
正着转,反着转,走两步退三步的转,或者走一步跳一下的转,撞到一起,就亲亲。当然每次玩,第一要宣布的是游戏规则:手要抓住钢管,不松开。松开就输了。输了罚两站不能玩。
每次孩子都笑个不停,让整个车厢的人都愉快起来。当车上人多起来的时候,卢中瀚会给孩子们说:“人多了,我们不可以影响别人,下次车空的时候再玩儿。”
孩子们虽然意犹未尽,但是心情愉悦的时候,什么都好商量。
其实从教育观点上来看,孩子们也还是会学到东西,但是卢中瀚优先的是趣味性,顺便学些什么,自然是好的,但是目的不是学会,而是开心。于是在这场游戏里面,孩子们总是特别开心。
陪孩子玩,是一个考验智商,情商,注意力和体力的任务;陪孩子玩,更是取得孩子们的信任,让孩子们爱上父母的最好方式,没有之一。
父母子女,血缘让我们连在一起,无法分离。可是如果不提养育的恩情,仅仅作为一个人,我们的孩子会喜欢我们吗,会和我们亲近吗?
作为成年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塑造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
可是作为孩子,除了被动的迎接,承受和忍受父母的爱,孩子们会不会自己从心里觉得,父母是一个有趣,有价值,有威信,值得信任和尊重,让自己热爱的人?
这是一个被隐藏掉的问题,没有答案,因为没有可能。
永远的一本正经,义正严辞,孩子们会怕你。
永远的苦口婆心,精心精意,孩子们会烦你。
永远的好好先生,孩子们不会听话。
孩子们的听话程度,是和父母在孩子们心中的威信和信任成正比,和爱的关系不大。
我一直努力的在学习和孩子们玩儿。
譬如我家孩子,吃自己不喜欢的饭菜,真的是个难题。比起大声呵斥或者惩罚不吃,现在我会揉揉脸皮,笑嘻嘻地说,“不吃了?那妈妈要摸摸,肚子里还有没有位置。”
孩子们把衣服掀起来,露出小肚子,然后我就有模有样地摸:
“这里是肉肉,这里是米饭,这里是鸡蛋,这里,这里怎么是空的?赶快吃,要把它填满。”
孩子们的快乐是很容易的,这时候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保证大口大口地吃。咽下去之后,我还会再说:“再让妈妈,摸摸。”
再摸一边,“这里是肉肉,这里是米饭,这里是鸡蛋,这里是刚刚吃的鱼。”
把孩子抱起来轻轻地在地上垛一垛说:“现在又腾出一点空儿来,再吃三口。”
这个主意百试不爽,现在思迪七岁啦,还会哈哈笑着让妈妈摸肚子。
孩子们的一辈子还很长,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却很短。每个人每天就算再有成山的琐事要处理,每个孩子就算再要奋力向前,拼命努力。
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留一点点时间,只有我们,笑成一团,满是欢愉。
这就是所谓的天伦,人生中总要有点没有实际意义,但是美好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