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方式改变孩子的一生
有些父母最近跟大树老师说:“有时候我夸我家孩子很聪明,孩子挺开心的。但有时候却不领情,说他自己很笨,是为什么呢?”
从孩子的表达来看可能是父母的说话方式不正确。好的说话方式会让孩子更加理解你的意思,接受你的想法,成为无所不言的朋友。那么怎么算是好的说话方式呢?
描述式赞赏
在孩子画画时,总是画的不太好,多次尝试后,稍微有些进步。父母会说:“孩子你真棒!”
父母的这种赞赏,就是现在普遍性存在的“评价式的赞赏”,诸如“聪明”、“漂亮”、“很棒”一类的词语。不仅没有让孩子关注到自己薄弱的一面,更会让他们灰心丧气,不再去尝试了。
如果父母想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就需要避免一些带有“评价”感的词语,只需简单的描述自己感受和你看到的样子即可。
例如父母描述自己感受,可以说:“我喜欢你画画专注的样子!”;“我享受与你一起进入画画的世界,你的那幅画让我有一种快乐的感觉”。
当你这样夸奖孩子的时候,孩子是能够感觉到你对他的关注的。理解你懂他内心的感觉,能够激发他对于画画的热情。
而父母描述你看到的样子时,可以说:“孩子,你刚刚一直在那个人物线条上进行多次修改,直至调整好正确的线条。你解决了这个问题!”
孩子听到这句话,明白到父母认可了他有解决的能力,并且做到了,远比你夸孩子一句:“你好棒!”来的更有意义。
这两种表达方式不仅肯定了孩子的努力,更加帮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内心就会告诉自己:“我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不能放弃,因为爸妈说我可以的!”
“描述式赞赏”是父母培养孩子自信最有利的说话方式。
愤怒的父母
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前一天告诉自己我今天一定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我要做一个耐心、温柔的父母。但第二天,却坚持不了,仍然对孩子发脾气,大声吼骂孩子的不懂事。
“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这么笨?”这种话一出口无疑是对孩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孩子不仅不会改变,还会变本加厉。
教育孩子压力非常大,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真实的感受。
曾经儿童心理学家汉姆.吉伯特博士跟一位母亲交谈,面对自己的孩子特别生气的时候,母亲说:“我很生孩子的气,不知道该打他,还是杀了他!”
博士说:“那就打他,不过要在打孩子之前能够蹲下来,做出一个恐吓的手势,告诉孩子说‘我非常生气,非常非常生气,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
一周后母亲告诉博士这种做法很有效,孩子意识到了父母生气的情绪,暂时逃离开,并且没有对父母产生不好的情绪。
父母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不能依赖于某一种策略,而是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用“我”代替“你”
最常见的就是父母经常会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怎么样?”,“你怎么又这样做了”,“你到底在干吗!”。这些带着指责的语气,明确指明的“你”就像一把刀,刺进孩子的心里。
孩子反而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更多集中在如何自我防卫和反击。“我没有做”,“不是我”。
父母这个时候就可以尝试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我很沮丧,你总是打断我的话”,“我很难过,你总是破坏我刚刚打扫好的房间”。
这种用“我”代替“你”的表达方式,更多是让孩子能够明白你的想法。了解到自己的做法给父母带来的困扰,反而更能引起孩子的自责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大树老师小贴士:语言是门艺术,好的说话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说话技巧,而且还能提高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更能理解父母的感受。
与其吼骂,强迫孩子照做,不如先学会好的说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