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一句话,差点毁了一个孩子

时间:2023-10-30 07:09:56 教育 我要投稿

  “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拼命奔跑的孩子”

老师的一句话,差点毁了一个孩子

  1、前几天,我跟家中亲戚约好一起去南京旅游,加上各自家的小孩同行的人有十来个,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表弟家女儿笑笑。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京博物馆,热心的志愿者提出要带我们领略一番这充满浓厚人文气息的文物的风采。然而对于志愿者口中的青铜、玉石、陶瓷、竹木牙角等,我一向自诩读过不少书,很多东西却还是一知半解,其他亲戚更是一头雾水。

  然而笑笑的表现却让我很意外。一路上,他和志愿者侃侃而谈,相谈甚欢。上至远古,下迄当代,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让我们一众人听得是目瞪口呆。

  离开的时候,志愿者一个劲儿地夸奖笑笑,没想到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不过表弟却没有那么开心,皱了皱眉头:“这个小孩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努力,心思不在学习上,一放学回家就看课外书,这次期末考试数学居然还没及格。”

  “去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也说笑笑很聪明,只要用功考个好大学没什么问题的!”表弟接着说道。

  印象中,每年春节回家的时候,总能听到大人们这样评价笑笑。

  2、我当了十多年的老师,每年班里总会有几个学生,他们看着挺聪明却十分不用功,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但是课后辅导一下,马上就能理解,再加上考前临时抱佛脚,最后也能考个六七十分。

  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也会用“孩子挺聪明的,就是不好好学”来安慰一些家长,其实我说这话的时候,是因为找不到孩子身上其他优点可以表扬了。每次家长听完老师们的评价,对孩子的信心是增加了,可是丝毫不会改变孩子的学习现状。

  不可否认,这世上是有天才的,我初中一个同学,回家基本都是打游戏,后来却考进了清华大学,现在在美国读博士。所以真正聪明的孩子,即使是不太努力,也是可以考出想当好的成绩的,而不会只会中下游水平。

  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绝对高的智商,那要想考进清华、北大等这些名校,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3、那么,孩子看上去很“聪明”,但心思又不在学习上,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转变关注目标

  很多家长平时把孩子学习的重点,全放在了分数名次上了,长期如此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所有的学习,而是在为了父母,一旦某次名次差了,分数降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相反的,如果家长把目光放在学习成就上,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比如,当孩子拿了一份75分的数学试卷回来,只看成绩的家长一定会暴跳如雷:“你怎么考这么差?”、“怎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等等,而有远见的父母会这样对待,他们告诉孩子:“你考了75,说明你至少有1/4的知识是没有搞懂,或者粗心弄错的,我们一起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吧”。这样一来,能让孩子持续热爱学习,努力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后者更加看重的是,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这能让他有极大的成就感,更容易看清自己哪些方面掌握了,哪些知识还不熟悉,对以后的考试帮助很大。

  2)培养孩子学习弹性

  要想孩子不吊儿郎当,时刻保持学习的热忱,除了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以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

  所谓的“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与接受挑战的能力,就像弹簧一样,你压的越用力,它就会弹得越高。具有弹学习弹性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时,学习瓶颈期时,又或者遇到一些负面评价的时候,都能从容应对。

  考试中遇到难题做不出来,就放弃,心想自己不会别人也不会;

  学习成绩上不去的时候,不是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

  遇到负面评价的时候,不哭泣不抱怨,而是用更好的成绩去反击。

  当然这些需要父母平时不断的鼓励,让孩子变得更自信;偶尔让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体会一点生活的苦;暑假也可以带孩子爬爬山,钓钓鱼,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训练他的耐力,懂得持之以恒。

  亲爱的家长们,再也不要用“其实你挺聪明的,就是不努力”来夸奖孩子了,这样的夸奖就像泡沫一样,一触就破;还容易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要知道:成功永远属于始终奋力奔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