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的复印件

时间:2023-10-30 11:09:58 教育 我要投稿

  自己做得好,胜过枯燥说教和严厉训导。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的复印件。

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的复印件

  周末的时候,邻居一家带着小孩,来我家吃饭。

  小家伙长得很好看,就像年画上那种粉妆玉琢的男娃娃,眼睛乌亮亮,透着一股机灵,真是讨人喜欢。

  但是没过多久,我对他的印象就彻底改变了。

  这孩子到了别人家,一点也不生分,很快就开始满地乱窜,连滚带爬,钻上跳下。

  小脚丫蹭上灰之后,又跳上茶几开始蹦,把糖和瓜子踹得到处都是。他奶奶却喜眉笑眼,一边看,一边夸孙子活泼可爱。

  吃饭的时候,他吃什么都用手去抓,动作太猛,打翻了菜盘。桌上有一盆西红柿鸡蛋汤,他居然直接把手放到里面,搅一搅,蘸一蘸。

  我稍微说了他两句,他总算好了一点。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他把两只沾满了卤味酱、油水和菜汤的小手,往雪白的墙上一按,按出两个大手印,然后回过头来,自鸣得意地冲着我笑。

  我眼睛都瞪圆了,孩子奶奶却在一边笑道:

  你看我家宝贝儿,多会玩。

  而孩子的妈妈,则称赞他聪明有创意,学会用手指作画啦。

  我就坐在旁边,全程尴尬脸。

  后来我跟另一个邻居说起这事,邻居一副深受其害的样子,吐槽说:

  别提了啊,他们对孩子一直是这样,惯得没样儿。

  那次他们去我家,那小男孩看我不顺眼,就在布艺沙发上小便。

  我跟他奶奶抱怨,她却指着那块污渍说:‘这是好东西啊,你知道童子尿有多金贵吗?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敢情你弄脏我家沙发,还是让我沾福分喽?

  我听了之后,哭笑不得。

  家长爱孩子的时候,总觉得他千好百好,他的放纵是活泼,他的失礼是大胆,他浑身上下都是优点。

  然而,高尔基曾说:

  爱自己的孩子,母鸡都会,重要的是教育他们。

  对孩子疼爱,那是情理之中,但是培养孩子时,需要正确的育儿理念。孩子尚小,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正需要做家长的,给他树立准绳和规范。

  如果孩子调皮捣蛋,家长还是一味地夸赞,娇惯,那么孩子就会受到纵容,变成熊孩子,随心所欲无法无天。

  如果家长能懂得及时制止,让孩子适可而止,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会被修正,习惯就会被改善。

  熊孩子都是家长惯出来的,但是,好孩子也是家长管出来的。

  曾经有个网友,在论坛发帖,说她小的时候,就是个标准的熊孩子。

  因为爸妈结婚很多年,才有了她这么一个孩子,所以恨不得把她含在嘴里,捧在手心。

  渐渐地,她就变得特别刁蛮。

  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姐姐手里拿着麻花,她犯馋,伸手就抢。

  因为没抢到,就使劲挠了一把人家的脸,留下十条红红的深沟,血迹斑斑。

  家长在旁边看见,也没有阻拦,反而挺高兴,说道:

  我女儿真厉害,以后一定不会受人欺负!

  家人的做法,更是助长了孩子的气焰。很快,她就开始变本加厉地任性,不但随意打人,而且随便骂人,脏话一套套的,口无遮拦。

  到了后来,邻居一见她,就赶紧把自己的小孩领走,不让他们跟她玩。

  没有了玩伴,她便开始自得其乐,跟自己过家家。

  一天,她看到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走过路边,就抓来一只小鸡,用玻璃片活生生把它的肚皮剖开,把内脏掏出来,摆了一地。然后心满意足地跟妈妈炫耀,说这是她做的饭。

  妈妈看到死小鸡,吓了一跳,觉得这孩子真能下狠手,于是傻了眼。

  这位做母亲的,忽然明白,如果继续纵容女儿,对她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方面,因为她调皮过度,其他孩子会跟她疏远,让她在童年得不到足够的交流,也融不进集体,体验不到友情的温暖。

  另一方面,小孩子意识不到自己做的是错事,如果你不告诉她的话, 她会永远黑白莫辩,也没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俗话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时偷针,长大便会偷金;小时候敢对无辜的小鸡下手,长大了不知道有多危险。

  从此,她家的教育方式,就开始改变。

  有一次,她妈妈值夜班,故意带她一起去,把她放在单位宿舍。

  她一个人在宿舍呆了很久,蜷缩在床头,害怕周围的寂静和孤单。

  这时妈妈回来了,给她煮了点面条暖肚子,然后问她:

  你自己一个人怕吗?

  她说:

  好害怕。

  妈妈就告诉她,孩子小时候,不能离开父母的陪伴,不然会很痛苦。

  因为她刚刚经历了一个人的孤独,所以,妈妈的话,一直说到她心坎上。

  然后,妈妈再顺势对她说,小动物也是一条生命,它们也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父母,应该快快乐乐,留在父母身边。

  这时候她忽然想起,她弄死的那只小鸡。将心比心,她明白了,她把小鸡抓走的时候,它没有妈妈陪着,一定很害怕,而她杀掉小鸡,它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多难受啊。

  从此,她逐渐开始学会尊重和敬畏生命。

  在那之前,她觉得自己就是公主,就是宝贝,对世界上的一切,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所以,她为了自己开心,就可以对别人的痛苦视而不见。

  可是,当妈妈教她懂得了道理,这样的错误,她就不会再犯。

  由此及彼,由己及人。在妈妈的继续引导下,她举一反三,不但开始善待弱小的生灵,也开始友好地对待周围的小朋友。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原先那个人见人烦的熊孩子已经不见了。她变成了可爱的小萝莉,校园里的萌娃,对人很礼貌,老师同学都喜欢。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他们像橡皮泥一样柔软易变,如果能抓住这段时间,善加改造,就能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很好的起点。

  孩子因为精力充沛,有时是会皮一点。

  几乎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看到过一些淘气的表现。但是只要培养得法,就可以不让这些行为内化成习惯,固化成特点,避免他们变成真正的“熊孩子”。

  我们不妨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同理心

  大教育家孔子的学生曾问他:“一生若行持一个法,该是什么?”

  孔子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孩子如果有同理心,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就不会让人感到难过或不便。

  同理心,是情商理论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正确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彼此关怀。孩子的同理心是敏锐还是迟钝,和爸妈的教育方式高度相关。

  在刚才的那个故事里,家人一开始态度纵容,放手不管,孩子就丝毫不知道为别人着想。但当家长正确地加以干预,孩子的行为模式,就出现了可喜的改变。

  为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我们可以做好下面几点:

  1.角色扮演

  如果孩子欺负了小朋友,就可以让他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自己还原当时的场景,让他设身处地地思考,处于被欺负的一方,会有怎样难过的心态,从而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发展出敏锐的同理心,明白行为的界限。

  2.以身作则

  孩子会观察大人的行为模式,然后加以效仿。如果大人为别人着想,对人尊重礼让,孩子就会有样学样。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自己做得好,胜过枯燥说教和严厉训导。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的复印件。

  3.寻求攻击行为的内在原因

  有时候,孩子大闹,不是因为本质恶劣,而是因为渴望关注。

  那么,你就不要忽略对他的陪伴,好弥补那份缺失的温暖。还要告诉他,需要关注时,可以直接跟家长沟通,不要大闹,让周围的人感到不便。

  有时候,孩子打骂小朋友,不是因为他恶毒,只是因为觉得他们优秀,就刻意显示自己的强大,以博取心理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让他明白,这个世界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如果觉得别人优秀,就和他们互相学习,你追我赶。

  了解孩子表面行为的内在动机,才能治标治本,正本清源。

  二、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家长要会正确归因。

  生活中经常可见这样的场景:

  孩子打碎了碗,家长却说“都怪碗不好”;

  孩子踢翻了凳子,家长却说:“凳子坏,竟然挡住我们孩子的路。”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会有错,从而变得盲目自大,唯我独尊,爆发出“熊孩子”的乖戾。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做错了事情,自己要承担后果。弄碎了碗就要打扫,弄翻了家具就要整理。

  不过,承担后果,和承受惩罚是有区别的。

  比如,有的孩子玩游戏,玩得不想吃饭。那么,过了饭点就没有饭吃,就是让他承担后果。而怒火冲天地把饭倒进垃圾箱,并把他大骂一顿,就是让他承受惩罚。

  承担后果,能让他自然而然地矫正自己的行为;而对他进行情绪化的惩罚,则容易适得其反。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新闻:南京浦口区有个三年级的孩子叫小昊,他特别调皮,经常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孩子们都不愿跟他一个班。

  当他做错了事之后,他爸爸不是引导和规劝,而是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狠狠掐住小昊的脖子,掐得儿子差点断气。

  可想而知,孩子当众受了体罚,又丢了脸面,愤怒之下,并未有所收敛,而是更加肆无忌惮。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惩罚往往不能让熊孩子有所好转,而是激起他心中的反叛。

  当孩子做错了事,正视而不偏袒,让他承担犯错的成本,改变行为即可,千万不要变成虎妈狼爸,进行棍棒教育,因为物极必反。

  三、避免给孩子不良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一个人受到他人的判断与态度影响,在主观上做出相应的反应。

  孩子的心理尚未发展成熟,脆弱而敏感,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给孩子带来正面情绪和积极体验;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容易让孩子自我否定,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

  如果孩子一调皮捣乱,就被家人贴上标签:“你真烦人!”“你这孩子,咋这么讨厌!”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停地自我暗示,“原来我就是个烦人的捣蛋鬼啊。”

  然后就会破罐破摔,放任自己的脾气。这样,偶尔为之的淘气,就变成了长期不变的特点,并影响他今后的行为模式,从而真的变成了传说中的“熊孩子”。

  法国历史学家米涅曾经说过:

  一个被认为是什么样的人,会很快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良好的心理暗示,当他偶尔任性,要帮助他自我修正,一心向善。

  我们常说:“小树要砍,小孩要管。”

  是啊,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棵稚嫩的小树,如果只是一味宠爱他,惯着他,那就像给树一味施肥浇水,这时,树的枝丫就会疯长,胡乱伸展。

  只有对其洒药捉虫、适度修剪,才能让它生机勃勃,叶茂枝繁。

  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身为父母,身为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人,我们真的需要谨言慎行,不溺爱不娇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时常修剪孩子的心灵之树,才能防患于未然。

【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的复印件】相关文章:

父母毁掉孩子的行为09-04

父母教育孩子错误的行为有哪些10-26

父母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行为有哪些?10-24

父母这4种行为会毁掉孩子的自信!10-28

父母无形中伤害孩子的行为有哪些10-26

做父母,最高的境界就是孩子拿你当朋友10-29

最毁孩子的行为08-25

制止孩子的有害行为09-19

孩子自卑的行为有哪些10-26

游戏化解孩子危险行为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