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朋友家拜年,朋友的小孙子长得白白净净,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正窝在沙发里玩iPad(平板电脑),在奶奶的催促下叫了我一声,算是打过招呼,然后继续埋头玩。对于我送给他的红包,他连看都不看。朋友无奈地叹息说:“真没有办法,整天玩这玩意儿。”
玩手机、玩iPad是如今小孩子很热衷的事,连说话还不利落的小宝宝,都已经会用粉嫩的小手触摸屏幕。就像“80后”“90后”年轻人小时候迷恋电视一样,让很多父母头痛。
手机、微信是互联网时代的虚拟身份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从PC(电脑)端转到手机端。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通信工具,还是你的钱包、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百科全书、你的快乐大本营、你的生活助理……未来,信息化程度会更高,对手机的依赖会更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可能不受影响。对于孩子来说,掌握手机这个工具是未来生活必备的能力。手机、微信是人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虚拟身份,没有这个身份,你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是这个时代的“黑户”。
家长们一想到孩子用手机,脑海中首先跳出来的是各种负面的信息:孩子玩手机容易玩物丧志,耽误学习,影响健康,容易学坏,等等。但是任何一种工具都有两面性。汽车可以给人带来快捷的交通、舒适的乘坐体验,还会带来交通伤亡事故,但是人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制造、驾驶汽车,根本原因是汽车的利大于弊。同样,手机的正面意义是可以让孩子查阅资料,获取大量的资讯,与同学们建立友好关系,带来人际关系的提升,娱乐身心,方便生活,总之正面作用大于负面影响。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逃避它、封杀它。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玩电子产品
孩子们为什么会沉迷于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呢?我以为,一是因为无聊;二是可能真的需要查资料或跟同学交流。孩子普遍精力旺盛,如果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在家里又没有玩伴,总不能期望一个小孩子像老人那样沉思、晒太阳、睡觉吧,孩子也不可能一整天都在学习(除了考试前)。如果没有比手机更好玩的玩具,没有比玩手机更有趣的事情,他不玩手机、不玩iPad、不看电视才怪呢。
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如今的社会已不同于我们小时候,那时的社会形态是直线的、单向的,生活圈子是狭小的,而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活是富足的,人们开始注重社交。社交和吃饭一样,本身就是人天生的欲望,现在连上幼儿园的孩子都有社交,有朋友圈。既然要社交,就需要社交货币。什么是社交货币?就是你的信息能够帮助其他人社交的某个过程,这就相当于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激励——社交货币。
要想社交就要有聊的话题,不要以为只有成人才会聊天,小孩子也会聊天,他们也会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创造话题是孩子们构建友谊的方式,也是在积攒社交货币。
某个阶段迷恋某样东西很正常
孩子在某个阶段迷恋某样东西是正常的现象。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迷恋的东西。回忆一下你小的时候,是不是手不离俄罗斯魔方、变形金刚?如今孩子玩手机就如同我女儿那一代孩子迷恋看电视一样,虽然载体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家长们总担心孩子玩手机会占据学习时间和干正事的时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当年迷恋变形金刚的少年变成今天的家长,不必因你的孩子今天玩手机、游戏而过于焦虑或恐慌,要用过来人的同理心对待,帮助孩子迈过这道坎儿。
如何让孩子生活充实
如果孩子因为无聊才迷恋手机,那么当家长的首先要反思自己,要想一想如何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充满乐趣。你有没有给孩子更好玩的东西,有没有培养孩子除玩电子游戏之外其他的爱好?如果在家里耐心地陪孩子一起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跟他一起互动,他就不会自顾自地玩手机、玩游戏,也不会不理你;如果带孩子踢球、下棋,和孩子一起养个宠物、养盆植物,他一定高兴;到现实中的动物园去玩,比看屏幕上的动物园更有趣;真人版的CS对抗赛比网络上的CS(反恐精英游戏)更让孩子有感觉。
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们带她去动物园,先是骑马,骑上十圈马后,拔草喂鹿、喂兔子,带着香蕉、花生喂猴子,回来的时候到花鸟鱼虫市场看看猫猫狗狗。上学以后,我们常带她到书城看书、买书,孩子看看这本,翻翻那本,最终买下自己喜欢的那本书,一天都很快乐,不会急着回家看电视。大人们原以为孩子天生都不爱看书,实际上不尽然,只是因为你没有给孩子探索的机会,让他没有机会爱上读书,没有机会爱上其他的东西。父母花些时间和精力陪孩子,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找出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然后陪孩子一起玩,孩子的生活就不会无聊,自然会少玩手机或者不再沉迷打游戏。
当孩子正常使用手机时,不应该指责孩子
如果孩子因为查阅资料或者正常交往而使用手机,家长就不应指责孩子。如果孩子不会用手机,家长还应指导孩子使用。要知道,作为一个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竞争力。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孩子玩手机不能自拔。家长们对此很着急,但又不可能24小时盯着孩子,没收手机的做法又太生硬,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那么不妨试试用温和的方法取得孩子的信任,再一手软加一手硬综合治理。父母可以放下架子,以朋友的心态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孩子聊聊玩游戏的感受。
家长要和孩子有共同的社交语言
为什么有的家长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因为跟孩子没有共同的社交语言。如果家长只问孩子的学习,孩子一定是抵触的。但是,如果跟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玩游戏,跟他交流动画片和游戏里的人物,你会发现孩子是愿意跟你交流的。找到与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便能渐渐地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觉得你是朋友,而不是管着他的人,对你不再设防,就能听进你的话。
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后,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做其他好玩的事情,分散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摆脱手机、游戏、电视。
家长做出榜样,制订规则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自己放下手机,少看电视,给孩子做出榜样。我女儿小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让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是孩子迷恋看电视。我曾问过女儿为什么不迷电视,她说:“我放假时一个人待在家里也看电视。开学后,你们每天只看新闻联播,看完后就关电视,我只得回屋学习,何况你也在我旁边看书。时间长了,也就不想看电视了。”
第二,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具体、详细的玩手机和玩游戏的规则,如每周玩几次、每次玩多长时间,如果学习成绩下降,将减少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把这些规则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严格执行。
生活在当下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不可能完全脱离手机,家长想不让孩子接触电子游戏、不玩手机是不可能的。与其这样,不如转变观念,客观地看待它们对孩子的影响,与之共舞,把握好“度”,充当孩子的“安全带”。
【孩子迷恋电子产品,家长该如何引导呢?】相关文章:
孩子内向该如何引导04-24
家长如何正面引导孩子成长05-27
家长如何正面引导孩子早恋05-27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04-15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05-26
孩子迷恋游戏该怎么办09-20
该如何养生呢06-26
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儿童呢?01-22
孩子受委屈了家长该怎么化解呢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