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1岁
感知积木个体
1岁前的宝宝(婴儿),正在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拿积木来说:
我们都知道,积木(客体)和自己(自体)是分开的。当我没有动积木时,积木不会因我而动。
但婴儿呢?他不知道。对他来说,积木只是一个忽隐忽现的、不稳定的知觉图像:当他玩积木时,积木才出现;当他不玩时,积木就消失。
换成人话就是:如果我不玩积木,积木就在冷宫,如果我想玩,就去撩它!
▲婴儿不知道,积木和他独立共存在于同一空间
这阶段,婴儿需要不断地摆弄、无目的地玩耍积木,才能逐渐区分出——积木是积木,我是我。
【练习重点】
宝宝只能躺着时,他可能会把积木放到口里,感受质地、温度,甚至咬一口,感受软硬。这时最好给他EVA或布制积木。
当宝宝可以坐了,并发现自己能控制手,他就能把积木拿在手里感受重量、触感,当抓握熟练后就会对敲,还会把它拨过来拨过去,感知积木在平面移动的因果规律。这时可加入形状各异的原木积木各1-2块。
当宝宝能站立后,他会尝试让物体在空间中运动,例如放手让积木掉落,感受积木是如何离开自己的,会掉到哪去,逐渐产生模糊的空间探索欲望。之前用到的不同材质的积木这时都可以用。
1- 1.5岁
控制积木运动
1岁左右,宝宝基本能区分积木和自己是不同的个体了,于是,他对积木有了主动操控的愿望。
这个时期,宝宝对积木的控制主要以单手为主,并藉此体验自己的手部力量。
【练习重点】
把积木不断推倒。这是感知“上下”这对空间概念的重要方式。此时孩子还不会构建积木,爸妈要多给孩子搭建不同高度、不同形体、不同组合的“建筑”,让宝宝在各种体验中获得“如何更好更快更准地推倒物体”的策略。除了软积木(EVA),硬积木(原木)开始上场了。
把积木拨乱,使它们分开。宝宝往往喜欢在推倒积木后,把堆积的积木块拨开,以感知“整体”与“个体”这对空间概念。他只有理解建筑(整体)是由单个积木块(个体)组成的,才能在未来用个体组建整体。
有目的性地扔积木。这是孩子初步感知“力与抛物线”之间的关系。除了指引孩子往安全的地方扔,爸妈还可以把装积木的大箱子清空,把积木倒在地垫上,让宝宝不断捡起积木扔到箱里,感知“里外”这对空间概念,并进一步感知“个体”。这是短程的,随着手臂力量的加强,宝宝会喜欢往远处扔,而且用上很大的劲儿。
1.5 - 2岁
单线组合积木
1岁半左右,宝宝开始对序列产生兴趣,通常是单线的,即二维的。而且宝宝的精细动作也发展到可以支持他把积木从一个点开始,沿着固定方向组合成线。
逐渐让宝宝从软积木往硬积木过度。
【练习重点】
水平排列。先帮宝宝把方形积木块挑出来,然后爸妈边说“火车来了”,边示范着把一块块积木首尾相接成长条状。
垂直积高。准备工作同上,爸妈可以说“我们来做个电视塔吧”,然后示范一次。宝宝第一次尝试时,最好用正方体,这样孩子不需要考虑不同立面怎么垒高的问题;此外,爸妈可帮忙固定最下面那块积木,提高孩子的成功率。在宝宝熟练后,可以让他尝试用不同形块积高。
完成简单的水管积木插接工作。挑出水管积木中的直管构件,让孩子自己试错,找到插接方法,首尾I对接成长棍。
用积木填充小空间。准备不同形状的中小型容器,例如饼干桶、玩沙的小水桶、月饼盒等,让宝宝随意地放积木进去,感知空间的方圆。
挖、埋积木。准备一个宽约25CM的小塑料箱,装入占箱体容量2/3的决明子或大麦,当着宝宝的面把几块不同形状的积木埋入“沙”中。宝宝会主动挖,这是感知形块的大小及空间位置。埋积木块时要露出一点来让宝宝找、挖,等宝宝熟练了,他会自己把积木埋进去自己挖。草草教过的宝宝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经常一玩可以独自玩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很专注。
2 - 2.5岁
建构简单建筑
2岁左右,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越来越好,不再需要别人帮助也能垒出8-10层高的积木塔,还可能是夹杂着长方体、正方体等几种形块。
宝宝的认知水平也提高了,能辨认出红绿蓝、大中小、圆方角(形状)。于是,他开始根据一定的逻辑,利用积木来构建简单的建筑。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运用到找不同、匹配等策略。
既然是建筑,就不是之前的二维物体,而是三维物体了。
【练习重点】
摆设弯曲的轨道。宝宝发现,除了摆成直线,还可以是曲线;可以是直角,也可以任意角度,歪歪扭扭。爸妈可以给他设置一个情景,例如:“小猪佩奇一家要开车回家了,他们的路在哪里?”或“大灰狼要来吃小猪了,我们赶紧建个围墙吧!”
辨认积木的不同面。爸妈预先把积木不同面的轮廓画在纸上,让宝宝找合适的积木填充。
(部分积木桶的桶盖有多形孔洞的设计,但不理想,例如对于长方体来说,可以用正方形、长方形等口放进去,并不唯一)
插接带转角的水管积木。这时候可以把之前收起来的非直管构件都拿出来,让宝宝自由组合了。
塔桥。宝宝开始用3条长方体组合成桥,这说明他已经感知物体有多个不同的面。
围栏。宝宝在观察多种形体后会发现,除了三、四边的,还有五边、六边的……于是他就想做出来。
搬运积木。随着秩序敏感期的到来,爸妈可以让宝宝在玩完积木后收拾玩具了。这是个新的任务,宝宝通常会乐于尝试。为了增加游戏感,可以说:“积木宝宝要回家了,我们来帮他们吧!”宝宝一开始可能会用手抓一两个积木扔到桶里,但看到爸妈是把积木堆到一起,然后用双手捧起来倒时,他也会放弃低效策略,改用高效策略,记得及时肯定他的改变:“宝宝,你用了新的方法,捧起来倒积木,会更快!”
抛撒积木。宝宝在收拾积木时学会了用两手向中间堆聚积木,他会觉得聚在一起的积木很有成就感,于是喜欢两手捧起积木,然后像撒花一样向上抛撒积木,这个过程也能让宝宝感知物体重量与抛物线的关系等等。有妈妈担心这个动作有危险,会砸到宝宝的脸甚至眼睛。别担心,通过前面的实践,2岁的宝宝已经有能力保护自己,孩子正是通过这些练习才懂得调节力度、方向,不会在以后做出不小心伤害别人的事来。
简单组合(花样)。爸妈鼓励宝宝结合之前掌握的策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三维建筑,如城堡。
2.5 - 3岁
用积木表达所想
随着宝宝的认知、记忆、辨别和视觉空间能力达到新高度,他开始回忆大脑积累的一些图像来重建模型,还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开挂啦!
这个时期开始,宝宝的积木建构正式往花样性、象征性发展。
随着手指灵活度大增,之前玩圆形接口的水管积木时积累的策略,能帮助宝宝理解如何玩方形接口的乐高积木。
虽然这个阶段宝宝可以开始玩乐高了,但还是应以玩木头积木为主。因为木头积木的每个面都是平整的,不像乐高等塑料积木有凹凸能插嵌。
宝宝在堆砌积木的过程中,慢慢熟识形体的性质、形体的能动性(球体)、形体的稳定性(柱体),以及整体结构的平衡关系等重要的物理理论,从而理解人与物理的关系。
【练习重点】
结合实际+想象,建构非独体建筑。宝宝上一阶段建构的以单个建筑为主,通常是各种造型的塔楼,这个阶段会开始扩大范围,有主楼、有围墙、有门口的院子。即把水平排列+搭桥+垂直积高这三种策略结合起来。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来构建,通常建的是他理想中的家,他还会告诉你他住哪。
搭建斜面。随着对三角形块的理解,宝宝发现了斜面,发现放东西在上面可以沿着斜面滚下来,他开始有意识地构建有斜面的建筑。
用积木填满划定区域。2岁前,孩子尝试把积木放入立体空间(箱、桶等),这个阶段,他们回到平面来了。爸妈可以用贴纸划定一个区域,让宝宝把积木填满这个空间,这为孩子理解面积提供了直观认知。
尝试乐高积木。大颗粒乐高积木里有花朵构件,它是圆形接口的。宝宝刚开始玩较容易把花插到方形积木块上,但不容易拼接方形接口的方块构件——他必须掌握四角对四角这个策略。一般在2岁开始玩拼图的孩子都能掌握这个策略,所以理解空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 - 4岁
关注建筑美感
3岁后,孩子开始把积木作为一个实验工具来用,他希望构建出牢固、稳定的建筑,并探讨结构与稳固性的关系。作为爸妈,应多让孩子自己“试错”,他们现在可是小小物理学者哟。
这个时期,孩子已经能较轻易地建成一个独体建筑,所以他们开始有精力研究花色等装饰性元素。这时候我们可以给他准备带有图案的彩色木头积木了。
你说乐高?它当然也能做到呀!一开始,宝宝喜欢用纯色来积高,做成墙体,然后慢慢加入其它颜色组成墙体。
注意,到这个阶段结束为止,孩子都是单独玩的状态;即使来了客人,有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大家也是各玩各的,不会有合作共建一物的事情发生。
爸妈要理解4岁前的孩子,不要为了面子老催促孩子和别人合作什么的,那是打扰,会破坏他的专注力。
和绘画一样,孩子在这个时期喜欢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希望介绍他的想法,因为他知道有些想法还没能用积木表现出来,所以爸妈要耐心倾听哟。
【练习重点】
选择喜欢的颜色和图案来构建。对3岁孩子来说,砌积木是为了表达所想,当然要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啦。孩子一般喜欢明亮点的颜色,不喜欢蓝色和紫色。
掌握平衡。孩子会像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那样,把积木垂直垒高到他的视野高度,在这过程中寻找让积木不倒的策略。
关注对称性。孩子在无数次试错中发现,如果积木偏向一边,没有居中,很可能会掉落或不稳,于是慢慢发现对称这个策略。
通过情景游戏构建复杂建筑。孩子喜欢和爸妈做情景游戏,由爸妈主导情节,然后孩子配合需要建构积木。例如妈妈说,小羊来到河边,它要去对面的草地吃草,但没有桥,于是孩子就会搭个桥;妈妈继续说,过桥了,小羊看到天快下雨了,它要躲雨,孩子就会盖一个有屋顶的房子……
锻炼耐心。积木是一个“慢”活动,它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锻炼其耐心。当孩子因为失误而功亏一篑时,抱抱孩子、接纳孩子的失落情绪,孩子有了你的爱和理解就有了力量,可以重新出发,继续尝试,别说教。此外,看到孩子处在瓶颈位时,也别急于出手,要等孩子向你求助再给他指引性的建议,不要直接帮他砌。
4 - 5岁
按图样组合积木
4岁的孩子开始进入审美敏感期,在建构时会追求完美。他希望组合成的建筑是平整的、有美感的、甚至独特的。
因为木头积木容易因碰触而变形、坍塌,所以部分孩子会在这个时候慢慢放弃操作木头积木,主攻塑料积木。这并没有问题,孩子在按他的理解求索,顺其自然就好。
与交际敏感期同步发展的,是孩子开始从个体操作进入群体合作,不过这个阶段还是以少数的2-3个人合作为主。大家会交流想法、分工合作。
这个阶段,孩子由之前的在一个空间内建构单个复杂物体,逐渐趋向建构多个小物体。
【练习重点】
按照已有的图样组合积木。福禄贝尔有专门训练平面及立体组合的积木。孩子看到二维的图画,然后用三维的积木再现出来,这是培养孩子平面/立体转换能力。
掌握镂空策略。孩子的建筑正往庞然大物发展,他会发现积木数量不够,怎么办呢?孩子会从平时的所见中吸取创新灵感,例如墙体不再使用填实的砌法,而是镂空砌法。这个策略一旦掌握,孩子就灵活多了。此外,孩子也清楚建构的物体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事物,没必要如实还原。
排多米诺骨牌。这个游戏需要孩子按照同等间距排列积木,它包含了数学逻辑思考。
从用途出发构建积木,并利用成品进行角色扮演。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孩子有了更多体验,他们会在玩积木前有个明确的目的,想做些什么,场景里应该有什么,然后再开始做;做完了就用它们来布置场景,进行角色游戏。
5 - 6岁
按逻辑建构场景
5岁左右,孩子会对数学逻辑产生很大的兴趣,包括序列、加减等等,表现在积木上就是,先有整体结构设计,然后有计划地组合,最后再加一道:景观美化。
得益于视觉空间能力的提升,孩子不再只是关注建筑外部,开始关注建筑内部。例如对建筑中的房间进行仔细、精致的布置,做些小桌子、小床等等。
孩子们喜欢一起构建一个丰富的场景,不只是看看,还能动起来。例如男孩子,最喜欢构建轨道交通题材。
每做完一组场景,孩子还会为不同建筑命名,例如这是警察局、那是超市什么的。然后几个伙伴在一起自编自导自说地演戏。
【练习重点】
墙体展现相同序列状纹饰。孩子的美感在发展,他会觉得之前的建筑在外观上不够统一、协调,于是增加策略:相同建筑物的墙体风格应该一致。
玩其他拼插类塑料积木,掌握多种空间构造策略。孩子的水管积木可以180°旋转,球体拼插积木可以360°连接;鬃毛积木的连接紧密度与捏按的力度有关,聪明棒的圆形积木可以制作成能自由活动的构件……这些有关立体几何和力学的策略都会在孩子一次次尝试中被发现。
突破旧样式,添加新元素。孩子并不喜欢做重复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变。有时是变换场景:今天做球场看台,明天做海滩;有时是改变建筑结构:时而做又高又尖的城堡,时而做扁平的加油站。多带孩子体验不同场所、看各种场景的绘本,能激发其创作。
有意识地分配及分类积木。为了更方便地拿起来就能用,孩子开始有意把积木按形状、用途等归类。例如人物一袋、方砖一袋、门窗一袋等等;建构时,他会按需拿取构件。例如这次要做火车,就不需要拿门出来,反而需要一些轮子、旗帜和警示标志等。
尝试把简单建筑画出来。这其实是锻炼孩子从三维到二维的能力。初期时,可以让孩子给建筑拍照,再让他比照着照片和实物来画,进一步提升空间理解能力。
宝宝在玩积木时,通过操作、试错等主动学习的方法,能掌握26种学习能力和众多策略。
这些统统会连接到大脑的奖赏机制,让孩子更乐于探索;大量练习使髓鞘质变厚,让孩子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积木,是不亚于拼图的婴幼儿必备教玩具!
26种学习能力
专注能力、秩序感觉能力、各种协调能力、独立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解难能力、组合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判断选择能力、逻辑能力、尝试能力、掌握能力、建构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改善能力、记忆能力、掌控能力、定位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及主动能力。
这些能力,必须经过身体实践。
【0-6岁的孩子怎么玩积木?】相关文章:
孩子玩积木玩具的好处10-02
0-6岁孩子专注力训练07-23
给孩子玩积木有哪些好处10-27
0-6岁孩子建立规则指南09-19
适合0-6岁小朋友在家玩的感统小游戏09-10
适合2岁孩子玩的游戏09-10
可以跟1岁孩子玩的游戏09-26
10岁孩子应该玩的32种游戏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