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当然少不了买买买,但是买什么,不买什么,绝对是个技术活。
买东西要有技术含量,日子过得才有质量
孕期跟着各路大神囤货,买回来了三种不同品牌的二十几个奶瓶,最后一个也没用上。娃两个月大的时候我打开excel算了一下那些白买的东西,忽然意识到,人生揭开了新篇章,买东西这件事从此要靠阅读量(科普+测评+过来人的经验)来支撑了。
掰着指头算一下,喝水杯子,学步鞋,太阳眼镜,防晒霜,奶粉,奶酪,尿不湿……这里面的任何一样东西,你都没法只凭颜值或价格来下单。因为选择实在太多了,不靠谱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了,会花钱,简直是这个时代对妈妈的召唤。
果壳在2012年的时候出过一本书,叫做《过日子要有技术含量》,内容是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以科普的角度写的“购物指南”,比如教你什么成分能治脱发,也教你认识塑化剂和食用胶。而今天我想聊的就是,养孩子也要有技术含量——因为不带脑子的买买买,孩子真的早晚会被我们养成一台碎钞机。
玩具:买得多并不是问题,但乱买就很可怕
其实在买玩具这件事情上,更容易体现大人的“任性”——
陪孩子少了,买个玩具吧;
孩子在商场里大闹了,买个玩具吧;
别人家有我家孩子没有,
不能忍,买个玩具吧;
这个玩具我小时候想要没得到,现在孩子能玩了,必须买,马上买,买买买……
我不赞成以上这些做法,但我也根本不相信什么孩子的玩具不能超过五个,哪个专家这么说的,出来走两步,你家孩子先做到了吗?但买得多,不代表乱买。
我的方案是,在孩子三岁以前,主动给他买玩具,买他一定感兴趣的玩具。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知道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
培养兴趣:我记得我儿子在1岁半左右的时候,忽然对卡通节目里一个跳芭蕾的女生很感兴趣,并且学会了那个女生的名字“Emma”,我就立刻上网搜寻了这个节目的背景,发现这个女孩子是澳洲一个最受幼儿欢迎的乐团组合“Wiggles”的成员,自此以后,我经常给孩子放Wiggles的节目,随后就给他买了Wiggle成员们玩的乐器的玩具版。果然,这些小吉他、小钢琴、小架子鼓……都成为了他1岁半到2岁半之间,最喜欢的玩具。
发现兴趣:等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我常常和老师聊孩子们玩的内容,或者根据教室的布置、老师拍的照片,猜测幼儿园最近的游戏主题。比如当幼儿园设立恐龙角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玩具恐龙和玩具恐龙蛋;当幼儿园设立工程角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玩具挖掘机和玩具吊车……孩子一定会有从众意识,和幼儿园的步伐一致,不管是从兴趣还是学语言的角度,买回来的玩具成功率都很高。
另外在选玩具的时候,以孩子的视角和需求出发,也很重要:
以上两个玩具收银机,左边的来自宜家,右边的来自澳洲的廉价超市k-mart。作为颜党,我毋庸置疑地觉得宜家的好看,但是最终买的是价格非常便宜的右款。原因是,右边这款带有“滴”一声的扫码功能,还有刷卡的设计,而这是孩子在看大人结账时,最想参与的两件事。
玩具买得多了以后,收纳自然成了问题。我非常不赞成找大箱子把玩具集中存放——我家的做法是,买很多很多小盒子,将玩具分类、分开存放。这样一来不会造成全部倒出来摊在客厅、玩什么都持续两分钟的混乱情形,另一方面,在轮换着玩的过程中,也会让每一个玩具都更有存在感和新鲜感。
把稳定的陪伴孩子和细心的观察孩子排在买玩具之前,“买”这件事就不会沦为对孩子的纵容和溺爱。如果大人是为了买个玩具换自己刷十分钟手机,就会很危险——等孩子长大了,换你十分钟清闲的东西只会越来越贵,直到变成无底洞。
关于穿:时尚,它可能是一种幻觉
有一阵我觉得自己品味还挺好的。比如多年没联系的大学同学,加了我的微信以后,竟花了一个下午翻遍了我近两年发的所有照片,然后存下来一张张问我,鞋子哪儿买的,包什么牌子,耳环有没有链接……恍然让我觉得自己是个fasion icon。
直到后来在网上看见了一篇小学生作文,题目就是《我的妈妈是购物狂》——“我妈天天在家收快递,她特别喜欢买衣服,邻居阿姨都说我妈妈会买、穿得漂亮,但其实她买了很多根本穿不出去的衣服,有的难看,有的尺寸不对,有的质量不好,这些大家都不知道。”
童言无忌,但这就是事实。所谓的衣着品味,其实很大程度就是花钱堆出来的。买得多,交得学费越多,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就是你的品味越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也许你是一个觉得时尚很重要的妈妈,但你的孩子未必这么觉得。不必因为“品味要从小培养”这种理论,就一定要让孩子穿戴的品牌或花费超过父母。大品牌确实设计的更好看,但对孩子来说,800块的鞋子不一定就比200块的更舒服,毕竟王菲家的女儿也是从小就穿迪卡侬。让孩子穿得更得体、更方便玩耍和运动,比每个人见了她/他的“用力打扮”,都不得不夸“好看”,更重要。
而且,孩子在任何年龄都有权利来为自己搭配衣服,她3岁半时会把Elsa的公主裙穿出门,不代表她20岁的时候还会这样做。“觉得自己美”比“被妈妈强势安排一切失去主见”更重要。始终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更有自信也更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
管理欲望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满足他其实是特别简单的事情——无非就是当他在超市里指着东西嚎哭的时候,花五块钱买个冰激凌,或者花十块钱买个玩具车。
要小心的是,买买买,对家长的考验就从这里真正地开始拉开了帷幕。
懒政有两种:
买!小祖宗可别再哭了!
不买!哪能养成一哭就有的臭毛病!
我从朋友处习得的方法是,从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为孩子立买东西的规矩——每次出门只能要一样东西,但允许孩子慢慢挑,自己拿主意。如果你每周计划给孩子买一个玩具,就每周带他去一次商场;如果每个月计划买一个,就每个月带他去一次商场。这是婴幼届管理欲望的初阶课程。
等孩子稍大一些,可以引入“圣诞礼物(春节礼物、儿童节礼物)”以及“生日礼物”这种特殊节日的概念,一年两到三次机会,时间间隔相对平均,让孩子可以自主选择一个价格比较贵的礼物。这让孩子习得“延迟满足”、“慎重做决定”等管理欲望的儿童界中阶课程。
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技能。毕竟我们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人生一半的时间为了买买买的钱从哪儿来而发愁,另一半的时间为了乱七八糟的感情而发愁。让欲望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其实也就是掌握了自己大部分的命运和人生,避免了很多悲剧的可能性。
当然可以为情怀和惊喜买单,除此之外,钱还可以花得更有水准
我也曾花费不菲的价格,在玩具博物馆这种地方,买限量或者几十年前的古董玩具。也曾因为自己喜欢,找海外代购买地域限定的乐高。但我清楚地知道,这些是为我自己而买的,不是为孩子。
毕竟,读的书、懂的理论再多,在太累太伤心哭成狗的时候,还是要靠火锅蛋糕一起上,再加上买包买鞋买口红,才更容易翻篇。
这和前文讲到“管理欲望”并不是双标。钱是我和孩子的爸爸努力赚到的,在能力范围能买一些让自己有幸福感的小东西,这也是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举双手赞成花心思、花可以负担的钱,偶尔给孩子制造惊喜(比如说走就走,去迪士尼)。这也将是孩子漫长人生中,熠熠闪光的精彩回忆。
除此之外,花钱买体验(去展览馆/博物馆/旅游/夏利营)、买保险(去欧美国家旅游,病一场就倾家荡产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在买房子和装修房子的时候尽可能多花心思(而不是在超市花一个小时算厕纸的单卷价格或者对着淘宝刷一下午就为了找到最便宜的同款水杯),都能让全家的生活品质,更有保障、更好。
总而言之,慎重的花钱,将买回来的东西物尽其用;努力的赚钱,偶尔买一些“心花怒放”。在买买买这件事上做个好榜样,就是给孩子的最好的“家庭理财课”~
【怎么样通过买东西来教育孩子?】相关文章:
怎么样教育孩子07-05
怎么样把孩子教育好05-01
如何通过食疗来治疗感冒09-01
如何通过喝牛奶来减肥10-18
孩子应该接受怎么样的教育05-15
怎么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05-16
发现孩子早恋怎么样教育05-29
怎么通过风水来增加自身的财运08-30
通过风水来提升自身的偏财运08-27
孩子屡教不改该怎么样教育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