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孩子的脾气就这么差了,长大后该怎么了得!

时间:2023-11-01 07:07:33 教育 我要投稿

  1岁孩子的脾气就这么差了,长大后该怎么了得,8-9个月大的宝宝,之前一直以来都挺乖巧,可突然有一天就脾气大增,稍不顺心就大叫大闹了。这突如其来的暴脾气常常让父母们措手不及,要管吧,不然这么小脾气就这么大,长大后怎么办?可是怎么管呢?这么小,还不会说话,和他讲道理能听得懂吗?

1岁孩子的脾气就这么差了,长大后该怎么了得!

  谈怎么管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孩子突然脾气就变大了呢?孩子到了八九个月,接近一岁的时候,是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萌芽,突然开始意识到,“自己能爬或能走,不再需要‘逆来顺受’,不再需要父母帮忙,自己可能耐了”。随着这样的自我意识增加,他们也愈发觉得自己是个“独立自由的人”,因此开始有了喜好,有了自己的想法。

  但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能力还是有局限的,于是开始体会到“能力”与“意愿”落差这个残酷现实,“我想的并不能完全得到”,于是就会出现深深的沮丧和无力感,就会有了大哭大闹这样的激烈情绪。

  我们都会希望孩子可以有主见,有想法,而“主见”的雏形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萌芽,在我们认为孩子的“无理取闹”中。孩子每一次的哭叫,其实都是他们在为自己争取利益,在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了这样一份理解,我们似乎应该对孩子第一次的“暴脾气”感到开心吧。

  如何应对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暴脾气”特别重要,它提供了父母学习成长的机会,也奠定了接下来我们和孩子设立规则的基调。一般来说,孩子越小,处理这样的发脾气似乎越简单,哄一下,抱一下,喝点奶,就能轻而易举地搞定孩子。但这样的“随意性”,父母和孩子都没有成长。

  父母没有从一开始就学习如何“温柔坚定设立规则”,没有学习如何控制自己情绪,没有学习如何给予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没有明白父母对他的期望是什么,没有明白哪些行为是可取的,没有明白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看上去是“解决”问题了,其实是在“掩盖”问题,双方都糊里糊涂,然后问题慢慢累积,直到2岁、3岁以更加激烈的形式再一次爆发,而常常这时,缺乏锻炼学习的父母就真的再也没招架之力了。

  这是我一开始想和大家分享的,认真对待孩子第一次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这时的试错成本相对低,我们是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探索,形成一套有效的方法。孩子的事,没有小事,即使再小的事,我们认真对待了,这份成长是印证在我们自己身上的。

  说完这些,那就具体分享如何有策略地管教1岁内的熊孩子。

  第一步: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底色都是通过每一次我们给予的反馈来形成的。他们哭了,我们回应了,他就知道自己如何求救;他们笑了,我们也笑了,他就知道这样做会让父母开心。这样简单的互动,让孩子慢慢形成了一套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自然,孩子第一次的发脾气,我们怎么对待就很重要。不要贴标签,从小就让孩子明白自己任何情绪都是可以被接纳,并不是只有自己开心时父母才是爱他的,这一点对于孩子的安全感形成特别重要,是孩子和父母亲密关系的基石。

  “你这个孩子怎么脾气这么差?怎么总是大吼大叫?”,这就是贴标签,我们把“人”和“事”混淆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事不对人,用陈述事实的方式回应孩子,“你很生气,因为你想要这个杯子却拿不到”,这让孩子明白,他的需求是被尊重的,他很重要,父母是理解他的。

  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我们说话的语气语调。希望孩子明白什么是“温柔地轻轻地慢慢地说”,那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演示给孩子看,我们是怎么对他说话的。

  一个大吼大叫要求孩子说话轻一点的父母,试想这样的要求孩子怎么会听进去呢?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模仿者,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你希望看到的好行为是这样的。

  第二步: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陪伴不了孩子一辈子,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的是,在我还能陪伴小D的时候,教会她更多的方法,而不只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这才是今后可以陪伴她一辈子的财富。

  这就是第二步的核心,很多时候我们使用了第一步,孩子平静了,家长觉得效果挺好,就停止在这里了。于是,我们就发现,孩子总是经常地大吼大叫,“屡教不改”。

  但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没有告诉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那很自然地,缺乏方法的孩子下次再遇到,就本能的使用他们最熟悉的方式,大喊大叫。这不是“屡教不改”,这是他们缺少技能。(想想,总是忍不住打骂孩子的父母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是缺少技能)。

  因此,当孩子平静后,我们可以教会孩子一点小方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许还不能说话,但都有了表达欲望,可以发一点声音,说一点火星语了。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下次如果要杯子,可以用手指给妈妈看,可以告诉妈妈,Bei bei bei。你要告诉妈妈,不然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

  根据孩子的心情,我们当场都可以带着孩子练习几次,一起用手指一指,一起发个声音表达一下,这样孩子就开始懵懵懂懂地理解了,有需求可以用手指,用嘴巴说,而不只是大哭大叫。

  孩子的大哭大叫是他们能力与意愿落差导致的无力感,这些小方法正是在帮助孩子缩小这个落差,让孩子真正感到有力量,这才是治本的关键。

  第三步:正面强化

  管理学上有句话说得好,所有被强调的才会被重复,对于育儿来说也是如此。一开始实行第二步时,我们会发现推进很慢,孩子总是忘记,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做,慢慢我们就发现,孩子经过提醒就会表达了,再过一段时间,就真的会这样表达了,自此,大哭大闹的情况就少了。

  这就是孩子内化的结果,只不过1岁不到的孩子,他的学习曲线比我们大人预期的要慢,这也是提醒我们,坚持做对的事情,千万不要比孩子更早地放弃了,静待花开的前提是需要我们的默默耕耘。

  不管是经过提醒还是孩子自发这样表达了,我们一定要非常非常及时地给予孩子回馈,第一时间就把那个杯子给到孩子,特别认真地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宝宝,你这样说,妈妈就知道你要什么了”。

  有句老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我们这样的郑重其事的正面强化,就是让孩子明白,不需要通过“哭”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个看似很简单,但是生活中,似乎很多父母只有在孩子大哭大闹时,才会真正放下手头事情,认真对待孩子。这样,自然就让孩子建立了一个不正确的认知,我哭了,全家才会来关心我。所以,正面强化,特别特别重要。

  这些做起来麻烦吗?特别麻烦,当年每次小D一哭,我第一反应都是“不要哭,干嘛哭”,今天分享的这三部曲完全是违反我本能习惯的。第一次做父母,我当年不知道多少次都在自我质问,对付这么一个小屁孩,真的有必要吗?

  现在回头来看,我可以非常坚定地告诉大家,真的有必要。得体说话,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功课,我们的大部分父辈们没有学会,所以我们从小不曾被温柔对待过,因此不自觉地我们也就沿用了之前熟悉的模式。

  麻烦,就说明了我们在离开自己的舒适圈,我们在成长。不同的是,当孩子还小,我们就愿意这样“麻烦”时,我们就比其他人赚到了那额外的几个月。这额外的几个月的每天锻炼,等到真正所谓“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到来时,我们似乎已经是见过大风大浪,宠辱不惊的人。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如何说话,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用正确的互动模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孩子仍然会熊,但是孩子对于我们的期望越来越清晰,孩子和我们的连接越来越紧密,自然就越来越能够“明事理”。

  给所有新手妈妈打气,现在苦不是真的苦,现在的慢就是将来快,不找捷径才是最快的捷径!

【1岁孩子的脾气就这么差了,长大后该怎么了得!】相关文章:

孩子脾气很怎么教育04-25

差评该怎么写09-03

松狮犬的脾气怎么样,该怎么训练?10-12

孩子脾气不好怎么教育04-25

青春期的孩子自律性差该怎么解决03-19

80后的我们结婚怎么就这么难10-11

生完孩子后严重脱发该怎么治疗10-01

孩子脾气大怎么办?10-30

孩子急脾气怎么办09-04

老公的脾气很暴躁该怎么有效的治他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