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位朋友前阵子跟我感叹,担心她的孩子期末考试又会考砸。她说她一直是新时代育儿理念的蹙拥者,她也非常认同家长要“接纳孩子”、“理解孩子”,但当孩子上学之后,却发现自己其实无法忽视孩子的成绩问题。因此朋友开始怀疑自己曾经的坚定意志,颇有些自责的味道。
自责什么呢?自责自己看重孩子的成绩,不能无条件接纳孩子。我听着总觉得有些怪怪的感觉,“无条件接纳”成了一个魔咒,箍着我的朋友让她在育儿路上举步维艰。
2、曾经有一母亲找我私聊,谈起自己的孩子,真是一把伤心泪。她的孩子成绩不好,也不愿意跟她沟通。母亲略微强势,对孩子要求颇高,孩子小的时候不敢反抗,结果青春期前期开始露出小叛逆。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下降严重,而且缺乏自我改变的动力。母亲多次与孩子谈话未果,伤心之余只得跟我叹息:“哎,我现在只能无条件接纳他。”
在接纳之前加上了“只能”,我听见的不是接纳,而是深深的无奈,无奈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期待。
3、有一次在一个妈妈群里看各位宝妈聊娃的事,结果看见一位宝妈写自己的孩子磨磨蹭蹭的,自己就上火。后来看了书,学了育儿理念,知道了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于是当孩子再度磨磨蹭蹭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要做到接纳,因为自己就是个动作不快的妈妈,那孩子磨蹭动作慢就是遗传自己,又有啥好焦虑的呢?好了,从此以后她经常会在群里一边述说着孩子“刷个牙左顾右盼还在家里溜圈儿”,一边表达着自己“平静”的心情和无条件的接纳。
然而在我眼里,事实似乎是这样:接纳不了,才一遍遍通过说、通过他人给自己点赞来强化内心摇摇欲坠的信念--我平静地接纳这个“刷牙左顾右盼还在家里溜圈儿”的行为。其实潜意识里自己都觉得荒谬。
这些个朋友们都是很爱孩子的,但是却弄错了理。
我们常常讨论的都是孩子的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成绩不好,失败的亲子关系,磨磨蹭蹭和混乱的作息安排。而我们内心的希望,则是这一切不要发生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的学业优秀、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和谐、生活作息具有规律性。这些希望,难道有错?无条件接纳什么时候成了“不要有期待”?
当我们开始否定内心对于孩子的期待时,我们已经没有在做自己,又有什么资格谈论让孩子学会成为自己?接纳从不与期待、要求相悖,也从不与追求优秀、追求卓越相悖。接纳从来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完善和改变自我,马斯洛会说那是自我实现。
学习不努力难道就能自我实现?
生活作息乱七八糟就能自我实现?
自暴自弃是为了自我实现?
当你看着孩子如上所述还“坚强”地给自己强化--我很平静地接纳孩子的这些,那你就很反人类,因为阿德勒、罗杰斯、马斯洛这些大师们的经典理论都认为--人们具有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而且生来就是希望自己越变越好。
当你看着孩子如上所述却认为“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无条件接纳他的现状”,其实你还是很反人类,因为班杜拉会告诉你--孩子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经验、是通过不断的成就行为来获得自我效能的。
所以,千万不要把压抑当做了接纳。
如果你在说服自己的时候,内心总感觉有些怪怪的,那就对了,怪怪的地方就是出路,就是光。这便是学习的过程,在没有这些育儿理念和心理学术语的日子,父母养育一个孩子非常方便。而当我们开始学习并且学习到一定的时候,混乱和矛盾必然出现,它们逼迫我们进入深度思考。
我养育孩子的初心是什么?
是希望他幸福吗?那什么是幸福?
是希望他快乐吗?怎样的人生才谈得上算是快乐?
是希望他健康?哪方面的健康?生理的?心理的?
是希望他成为自己吗?如何做才是成为自己?
......
试着去问问你的心。
最后你会发现,无论是你还是孩子还是任何什么人,要的不仅仅是“无条件接纳”,还有紧随接纳之后的自我成长。
【什么才是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相关文章:
告诉孩子什么才是重要的建议永久保存10-28
好的育儿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才是重要的!10-28
什么才是婚姻03-27
什么才是分居07-08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管用啊?10-28
什么才是正常的家庭07-23
什么才是阴桃花04-04
什么才是幸福的婚姻08-21
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04-13
梦见什么才是胎梦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