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享行为成长规律
2—4岁的儿童开始出现分享行为的萌芽,但是此时的儿童认知水平还很低,自我中心占主导地位,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还不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态度,为别人考虑得少,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不经同伴同意直接拿过来玩耍。
5—6岁时,儿童的“慷慨”行为飞跃发展。通常对一个4岁以下的儿童来说,分享是个很难达到的任务。
帮助孩子建立分享的规则
文明分享:告诉孩子要爱护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等物品,不能随意毁坏。若是毁坏了,就需要承担责任。
礼貌分享:当孩子想和别人分享某事物时,引导孩子使用礼貌性的话语向拥有者表示请求。比如:“我能和你一起玩这个吗?”用完之后,应该说“谢谢”。
平等分享:对于那些只愿和要好的同伴一起分享的孩子来说,应该让他们学会对其他的同伴也要做到共同分享。
轮流分享:当几个孩子同时对一件物品发生兴趣时,要让他们学会一个一个按次序来。告诉孩子要遵守规矩,懂得谦让。
给孩子树立榜样
让孩子学会大方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亲自体会这种品质带来的益处。所以,你要和孩子一起分享你的冰淇淋、把你的围巾给宝宝让他当作扮超人的披风、问问他你能不能试试他的新帽子等等。
用分享这个词来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别忘了告诉孩子,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比如感觉、想法、故事)也能够分享。最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你在给予、获取、妥协和与他人分享方面的行为。
教孩子去解决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死死地拽着小伙伴想要的玩具卡车不放,他心里想的可能是:“这个玩具要么归我,要么归他。”他可能根本就没有分享的概念。你可以鼓励孩子和小伙伴轮流玩卡车玩具(不妨给他们一个到点会响的计时器,说好每个人每次玩的时间),让他明白,分享并不是自己失去某件东西,归别人所有。
你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小朋友也会更愿意拿出他们的玩具来一起玩。
孩子在五六岁以前已经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很难理解“所有权”的概念,无法理清事物的所属关系。不懂分享是成长中的自然表现,并不代表自私,无需上升到品德层面。
当孩子不懂分享时,我们不妨看作是孩子学习新知识的信号与机会,反复强调正确的行为指示,从一些基本规则教起。但是在引导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
不要因为孩子“小气”而惩罚
如果你对孩子说他太小气,不分享就惩罚他,或者强迫他把喜欢的东西给别人,那就只会让孩子产生怨恨情绪,而不是变得慷慨大方。鼓励分享要从正面去强调,而不是一味地斥责与训诫。而且,孩子不愿意分享某些东西也不要紧。随着宝宝长大成熟,他自然会明白,与越来越重要的朋友在一起时,分享比独自拥有更快乐。
尊重孩子的东西
如果你的小家伙觉得别人不会爱惜自己的衣服、书本、玩具,他就不愿意把这些东西借给别人了,哪怕一会儿也不行。所以,当你借他的彩色铅笔时,要征求他的同意,并且给他拒绝的权利。要确保他的兄弟姐妹(如果有的话)、朋友和保姆(如果你们家有一位)也都尊重他的东西,要事先向孩子询问是否能用。在孩子同意的前提下,使用中也要好好爱惜这些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