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9岁的涛涛
9岁的涛涛在学校闯祸了!
在食堂排队的时候,涛涛感觉有人在背后打了他的背一拳,于是不由分说回头就将排在他后面的女生一脚踢翻在地。
上课的时候因为不守纪律,下课被叫到老师办公室,当老师准备打电话通知家长来一趟学校时,涛涛崩溃了,冲上去抢夺老师的手机并推搡老师。
最后因为这次事件涛涛停课了,老师要求家长带涛涛去看医生。
案例二:5岁的轩轩
5岁的轩轩已经换了3个幼儿园,老师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喜欢他。
因为他总是抢玩具,打架,搞破坏,而且屡教不改,最后没有办法,老师只能不断向家长建议换个环境,换个环境试试看。
孩子带着父母的爱和期待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份人际关系就是母婴关系(也就是直接代养人,包括爸爸,爷爷奶奶等)。
良好的母婴关系直接奠定了孩子健康的心理情绪基础,而这份健康的基础得到发展和完善的教练场就是“家庭互动现场”。
当孩子3、4岁去上幼儿园了,家庭教育是否合适的考核期就开始了。
当孩子出现适应性问题的时候,家长们和家庭成员需要反观一下家庭互动模式有没有问题。其实很大一部分的适应性问题都和家庭互动模式有关。
而导致孩子出现问题,通常都是孩子的规则感与情绪问题没有处理得当。下面,针对这2个问题,给大家一些较有效的处理方式。
规则感问题
规则感问题:过分溺爱延伸的无情与愤怒,当惩罚只是说说看,孩子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咨询开始前的三分钟我出去了一下,回来以后,我发现我的小来访者,几乎把我的沙盘室拆了,地上,架子上掉落的玩具和沙子。
他的监护人坐在等待区玩着手机,我要求我的小来访者将沙盘室打扫干净,并且约定如果下次再这样我们就要暂停一次。
监护人跟我强调,道理他都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在家里犯了错都会认错,但是他的家庭里没有合理的惩罚。
在这件事中,家长应该反思:当家长们犹豫要不要处理孩子的行为的时候,需要把他的行为放到大环境里用第三人的角度看一下。
孩子的行为能不能被其他人接受,这时候你会更清晰的知道,有些行为需要严厉制止并给于恰当的惩罚。
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当情绪不被接纳,阻塞的情绪会化作乌云,随时会下起情绪暴雨。
他在家的时候总是笑呵呵的玩自己的,可是到了学校总会因为一些小事情打架,觉得同学欺负他,老师针对他,他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可是到了学校会骂老师,骂同学。
爸爸工作忙,主要是妈妈照顾他,妈妈脾气不好,他做错了,少不了一顿打,他总是认错,挨打,如此重复。
所以他害怕,他害怕犯错,害怕老师凶,害怕挨打,于是他要反抗,他要爆发,他的同学和老师,成了“冷弹”。
家长反思:每个人都有情绪,都需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犯错,家长可以表达生气,不满,失望,只是凡事有度,切记过分发泄。
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大部分是在和家长的互动中学习到的。允许孩子合理发泄情绪,承认孩子的情绪,这很重要。
学校是家庭教育的“考场”。
当孩子在学校出现状况,不能适应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在家庭互动中我们教会了孩子怎样的应对方式,这样的方式是否积极健康,有利于孩子成长。
当孩子在学校“受挫”或许就是我们改反思家庭教育模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