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用吓唬的教育可以吗

时间:2023-11-05 12:40:56 教育 我要投稿

  你有没有特别害怕的东西呢?蜘蛛、蟑螂、毛毛虫?我有个朋友特别怕猫,从小怕到大。如今30多岁了,依然不敢跟猫同处一个屋檐下,猫靠太近她都能吓得汗毛都竖起。据说,她的这种恐惧源于小时候妈妈的一句话:再不睡觉绿眼睛怪兽就来抓小孩了!那么教育能吓唬孩子吗?

小孩子用吓唬的教育可以吗

  后来,她在一个亲戚家,见到了黑暗中眼睛泛着绿光的黑猫,瞬间便认定那就是抓小孩的怪兽!从此不敢接近猫,尤其害怕看到猫的眼睛。

  一句吓唬,一生的阴影。

  怪兽是怎么跑到孩子脑袋里,让他产生恐惧的呢?

  保罗·哈里斯(Paul Harris)是儿童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他在《想象的世界》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单纯想象怪物,孩子只会感到焦虑;而一旦孩子将想象带入现实,就会引发恐惧。

  举个例子:

  妈妈说「绿眼睛的怪兽要来抓小孩了」,孩子会想象出绿眼睛怪兽的样子,这让他感到焦虑。

  妈妈关了灯,离开了孩子的房间,孩子就容易把想象带入现实:他会觉得绿眼睛怪兽正在窗户外面盯着自己!

  恰巧,这个时候窗外有一只绿眼睛的猫,孩子瞬间就会被吓到!

  丰富的想象,跳跃的思维,带给孩子一个错位的世界。由此引发的无力感,会助长孩子的恐惧。

  宫崎骏的动画就常用这种现实与想象的错位来表达孩子的恐惧和无力感。

  然而,很多家长体查不到孩子的这种无助,还会有意地制造恐惧来吓唬孩子。

  比如,

  不好好拉臭臭,虫子会来咬你的屁屁!

  不好好睡觉,月亮会把你勾走!

  不听话,你妈妈就不要你了!

  这种简单粗暴的吓唬,也许能在短时间内「治住」孩子,但长远来看,却可能让孩子习得恐惧,得不偿失。

  利用无助和恐惧来迫使孩子听话,危害很大。

  通常情况下,人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大脑会下令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皮质醇能够在压力状态下,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当有猛虎从丛林里窜出来袭击武松时,如果没有皮质醇,他只会被吓得屁滚尿流、目瞪口呆动弹不得,而无法奋起与猛虎搏斗,甚至无法逃走。

  经常被吓唬的孩子,心中其实住着一只随时会对他们发动袭击的老虎!

  长期如此,孩子时刻提防那只老虎,他脆弱的压力反应系统就容易出问题。就像橡皮筋,你老抻着它,等你再松开的时候,它已经失去弹性。

  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恐惧、不安、焦虑等环境中(比如父母长期争吵,遭遇校园霸凌等)的孩子更容易疲倦,经常生病,睡眠也不好。

  而且,这些孩子在学校也不太能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都用在了警惕上),所以成绩较差。

  另外,由于这些孩子不善于积极面对新刺激,也没有什么办法来安抚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成年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和攻击性行为。

  那么,在养育中,我们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不吓唬孩子,即便是希望他避开危险

  有时候,大人也不是有意吓唬孩子,只是希望他避开危险。

  比如:放下剪刀!伤到你怎么办?你忘了上次去医院打针了吗?不听话还带你去医院,让医生给你打针!

  这样说,只会强化孩子对医院对恐惧,并不能帮他避开剪刀的潜在伤害。

  我们应教孩子避开危险的办法,而非过分强调害怕。

  比如,以科普的态度让孩子了解「刀尖」「刀刃」。

  可以让他轻触剪刀尖,感受一下。

  告诉他,被刀尖扎到,被刀刃割到、剪到会很疼,甚至会流血受伤。

  同时告诉他,妈妈不让你玩剪刀,是担心你受伤。想玩的话,我们可以约定几个小规则,比如,只能在爸爸妈妈陪伴的时候玩;起身找东西的时候,要放下剪刀等。

  千万不要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通过吓唬给孩子制造更多的心理困扰。

  接纳、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说自己害怕怪兽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这样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别怕!都是假的!」

  这种反应很正常,但这等于告诉孩子:我不想在你认为可怕的事情上提供安慰和帮助。

  那孩子说害怕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奇葩说》有一集,讨论到这个话题,黄执中给出的答案是:「当然是给孩子一个玩具熊啊,告诉他没事的,小熊会陪着你。」

  这会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即便小熊不能帮孩子摆脱恐惧,至少孩子会感觉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你会帮他想赶走恐惧的办法,而非置身事外说:怪兽不存在!

  在成人的世界里,怪兽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对于还很难分清现实和想象的孩子来说,怪兽就是他们世界的一部分。

  孩子会想:我下午还和小伙伴们一起「打怪兽」,你现在却说怪兽不存在,分明就是不理解我!

  理解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天然具备安慰和疗愈功能,即便不能帮孩子解决实际问题,但依然很有效。

  把恐惧「具象化」

  恐惧源于未知,通过具象的方式,比如给恐惧起名字,把恐惧画下来,帮孩子实实在在地认识他恐惧的东西,他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比如,有个孩子害怕被怪兽抓走,妈妈就让他画出怪兽的样子。

  结果,他把怪兽的腿都画到了纸的外面。

  孩子解释说:因为怪兽跑得太快了!

  原来,孩子怕怪兽跑太快,抓走了自己,爸爸妈妈追不上,自己就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于是,妈妈说:那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不让他跑那么快?

  孩子看到桌子上的胶水,灵机一动说:我在他的脚上涂上胶水,他就跑不动了!

  妈妈还可以启发孩子想想别的办法。

  比如,让怪兽穿上高跟鞋,甚至踩上高跷,会怎样?孩子想象怪兽站都站不稳,歪歪扭扭走路的样子,被逗得咯咯直笑,自然就不怕了。

  按照这个办法,孩子怕怪兽的眼睛,可以给它戴上「墨镜」。

  孩子害怕怪兽的大嘴和尖牙,可以给它带上「口罩」。甚至可以编出怪兽不爱刷牙,牙齿都松动了,张开嘴巴去咬人,牙齿都被硌掉了的故事。

  《魔法岁月》一书认为,幼年的孩子就像一位魔法师,他们眼中的世界也是魔幻的。

  当「妖怪」出现时,我们最好用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它,并帮助孩子以同样的方式来面对它们。

  总之,既然怪兽是想象出来的,那我们就可以让孩子通过想象把它打败。

  结语

  说到底,吓唬孩子其实是一种养育中的偷懒。

  因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能用一句「再不听话,我就……」来解决。再不听话,我就生气了;再不听话,我就告诉老师;再不听话,我就让警察把你抓走!

  《无条件养育》的作者埃尔菲·科恩(Alfie·Kohn)称之为「爱的暂停与撤回」——孩子不听话了,就暂停或收回你的爱,用吓唬或冷暴力来「控制」他。

  迫于压力,孩子可能会放弃自我意志,变成所谓的「乖孩子」。

  但这样的乖孩子,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没有了自己的声音,为满足他人的意愿、获得他人认可而看脸色行事,是你想要的吗?

  父母在养育上偷的懒,最后都会变成孩子心里的伤。

  一句吓唬,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别让孩子在恐惧的阴影里挣扎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