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食导致缺铁
整天喝牛奶、喝酸奶、吃奶油蛋糕,午餐、晚餐之后还要消灭一个冰淇淋,像这样成天和“奶”打交道的孩子不在少数,这样的后果就是很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其实,牛奶中铁的含量非常少。一般而言,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而幼儿每天需要的铁含量为12毫克。因此,即使孩子每天被灌饱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还是远不能满足对铁正常需求量。
对于这类富贵贫血患儿,应该纠正其偏食的不良习惯,特别要鼓励孩子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菠菜、豆制品、黑木耳、动物的心和肝以及牛肉等。
● 不能只有“高蛋白”
现在不少孩子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不缺,可却因为新鲜蔬菜和水果吃得不够,而缺少叶酸,骨髓里的红细胞就不能发育成熟,导致释放到血液中的红细胞存活寿命短,因而发生营养性巨幼贫血。
儿童饮食高蛋白未必就等于营养好,营养好应该是指各种杂食营养摄入均衡、适量。平时应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全麦面包等粗粮以及新鲜水果等。
● 警惕胃病引起贫血
成人患有胃病,不少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而幽门螺杆菌可通过亲密接触传染给孩子,使儿童小小年纪也染上胃病。比如:成人通过嚼食来喂孩子,人为制造病菌传播机会;一瓶饮料。成人喝过了。让孩子接着喝。种种不卫生饮食习惯,让幽门螺杆菌“有机可乘”。
医生建议,生活中要严格讲究饮食卫生,特别是有胃病家族史的家庭,更应该实行分餐制,这样可以减少胃病的发生。孩子没有胃病,吸收好,就可减少贫血发生概率。同时,户外游戏后,应用肥皂及时洗手;不能喝生水,不能生吃没有洗干净的蔬菜,以防“病从口入”。
● 做到饮食平衡
如何治疗和预防儿童贫血?专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帮孩子把好嘴巴关,鼓励孩子多吃青菜、瘦猪肉、牛羊肉等含铁丰富的食品,引导孩子少吃洋快餐和速食方便面,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食补好于药补,建议多吃青菜、瘦肉和坚果类食物如核桃、花生、杏仁等。贫血严重的,一定要通过医院专业医生诊治,确定是否用药。
★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食疗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岁以下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比较高。患儿通常表现为面色发白或发黄,身体不够健壮,注意力不够集中,易乏力、疲倦,精神不佳,抗病能力差。
为什么小儿容易患缺铁性贫血呢?这是因为一岁以下的小儿生长发育很快,铁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多,而作为小儿主要食物的人奶或牛乳,含铁量又很低,远不能满足需要。此外,婴儿由粪便及皮肤损失的铁也较儿童和成人多。
那么,怎样预防呢?方法很简单,只要及时而合理地添加适合的辅助食品,即可收到预防的效果。
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如肝泥就很便于儿童食用。
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所以它仍不失为婴幼儿补充铁的来源之一。
黄豆及其制品: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
芝麻酱: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佳的婴儿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
★ 盲目补铁有碍儿童成长
印度尼西亚学者研究发现,当儿童食物中已含有足够量的铁时,如再补铁则会阻碍儿童生长。他们让47名中产阶级层家庭的儿童服用樱桃汁4个月,其中24名儿童所饮果汁中不含铁,而且这47名城市儿童的饮食中并不缺铁。结果表明,未补铁的儿童体重增长速度比补铁儿童快50%。由此可见,对儿童补铁绝对无害的观念未必正确。
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儿童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使患儿肤色苍白、疲乏无力、感情冷漠,严重的影响智力与神经发育。我国城乡缺铁性贫血患者比较多,于是儿童食品中的铁强化食品也应运而生,而且种类不断增多。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年轻的父母都注重儿童身心保健,往往不惜花钱购买铁强化食品或铁剂药品让儿童食用,以防患缺铁性贫血。但上述现象说明,儿童也不宜盲目补铁。专家认为,健康的儿童无需额外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