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蛔虫幼虫在体内游行阶段,皮肤痒可出荨麻疹,发烧、咳嗽、肺部有炎症表现;
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右上腹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幼虫带入细菌可引起多发性肝脓肿,肝压痛;
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细胞增高等。个别孩子由于幼虫到脑子中游行可引起抽风或脑膜炎。
2.蛔虫成虫在小肠中阶段可刺激肠壁,分泌毒素,排泄废物并吸取小儿的营养。
常见的症状是在脐周围阵发性肚子疼,腹部柔软,喜欢揉、不拒按;食欲不好,
有的喜欢吃不该入口的东西,如炉渣、土块、塑料袋等,我们叫这种现象为“异食癖”。
由于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等。也可以引起精神不振、易怒、夜间咬牙。
3.平时成虫在小肠定居,当环境不适合便乱窜起来,由此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如小儿在发烧时,蛔虫就可以乱窜引起严重腹痛、呕吐、吐出蛔虫,虫子多纠缠成团时,
堵住肠子上下不通,发生蛔虫性梗阻;蛔虫见孔就钻,可以钻到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
病情严重,患儿因腹痛打滚哭闹、出冷汗;如蛔虫钻到阑尾就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
右下腹剧烈疼痛。从阑尾再钻出可引起腹膜炎等危险病症。
怎样发现孩子患有蛔虫病?
1、经常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便秘或腹痛(多为肚脐周围痛)。
2、胃口不好,不想吃饭而常想吃香甜的零食,或胃口很好却身体消瘦
3、有时头痛、兴奋和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4、晚上睡觉常流口水或磨牙齿。
5、脾气急燥。
6、在小儿身上会出现“虫斑“,一般有5种:
(1)舌面出现红斑,其特征是边缘整齐,圆形,常突出舌面,红斑位置不定,数量不一。
(2)下唇粘膜出现颗粒,多为灰白色针头大小的小丘疹,数量不等。
(3)巩膜出现蓝斑,呈三角形、圆形或半月形。
(4)面部出现白斑,多为圆形,边缘整齐,中间淡白。
(5)指甲上出现“絮状白云”。这些虫斑可单独出现,也可几种相兼出现。
7、喜欢挖鼻孔。有蛔虫的孩子,不一定出现上述全部症状,但至少有2-3种以上。
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患上了本病,需去医院做粪便检查。
如果家长并不确定,只是为了日常保健,我们可以用食疗方式,这里推荐一个小宝宝能用的方法--生南瓜子保健法:
南瓜子煎服或炒熟吃,儿童一般用30-60g(1-3岁每日30克,3岁以上每日60克),于早晨空腹时服,约5-7天。
另法是以南瓜子(去壳留仁)30-60g,研碎,加开水、蜜或糖调成糊状,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