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如何教育

时间:2023-11-14 11:56:15 教育 我要投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道德教育根底。道德,说到底就是对别人的责任,对公共的义务。我们自身也是“别人”中的一员,也是“公共”中的一员。我们指望别人怎样对待咱们,自己就要怎样对待他人。

孩子自私如何教育

  孩子到了3岁左右,会变得自私自利,只顾本人不顾别人是这个年龄段的特性,我认为,只要疏导切当,即使是3岁大的孩子也能够做到“为别人着想”。我的教育方法有两大准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说到底就是对他人的义务,对公共的义务。我们本身也是“别人”中的一员,也是“公共”中的一员。咱们希望别人怎样看待我们,自己就要怎样看待他人。

  我们希望公共社会、公共环境是怎么的,本人就要为这样的社会和环境贡献本人的力气。因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很容易让孩子接受的道理。了解这种对他人、对公共的义务的最好办法,是将心比心。

  你指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激励,你就会多多赞扬别人,多多激励别人,你就少了苛责和批评。我发觉,每次溪溪刚一呈现“自私自利”的苗头时,我就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情理跟她讲,她很容易听进去,而后就会体现得很好。

  当然,这中间也偶然会出现她保持不与人分享、坚持自己的意见,遇到这种状况,我会视情况或尊重她的意见,或退而求其次给她一次自由挑选的时机。

  我会偶尔容许她的“自私”,但前提是不可以障碍别人,如果超过了这条线,我就会“强制执行”。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如同还没有 “强迫” 执行过。我相信,只要我做足了沟通和讲理的工作,孩子是无须“强制”的。

  除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施行的另一个道德教育的方法是——“己所欲施于人”。之所以恳求孩子做到“己所欲施于人”,还是缘于“多替别人着想”的教育思路。兴许有人会说,己所欲,他人未必也有“欲”。

  确实如此,但我宁愿先让孩子懂得“己所欲施于人”,然后再慢慢通知她,有些时候,“己所欲未必要施与人”,孩子可根据实践情况做出判断。因为在现实中,大多孩子只晓得“己所欲”,而不懂得“己所欲,他人也有欲”。

  这样的孩子常常体现得损人利己,而灌输给孩子“己所欲施于人”的情理,孩子就有了“为别人着想”的心理,即使过一点也不是坏事,“礼多人不怪”嘛。等孩子大些后,再调整也不晚。

  理解“己所欲施于人”的道理,可以充分造就孩子的同理心、同情心、助人心。当孩子有了好吃的东西时,要想到周围的人也想吃,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大方大方;当孩子有了好玩的玩具时,要想到周围小朋友也想玩,这样孩子就不会长时间霸占。

  当孩子遇到艰难指望有人来帮她时,孩子就要想到别人遇到困难也希望有人帮,这样孩子就会变得乐于助人。每次我给溪溪买了好吃的东西,当她在津津乐道地品味时,我会对她说:“这么好吃的东西,妈妈也想吃一口。”

  溪溪一般第一反馈是“不”,我不依不饶:“好吃的东西不光你一个人想吃,爸爸妈妈也想尝尝,好吗?”这时溪溪开始动摇,有时会马上分给咱们吃,但有时还会保持说“不”。

  我会依然不依不饶,直到溪溪给我们为止。有时,我买好东西的时分故意只买一个,带回家对溪溪说:“妈妈这儿有好吃的,但只有一个,你说该给谁吃呢?”我的提问促使溪溪思索,溪溪第一个想到的是:“溪溪吃。”

  我接着问:“那妈妈呢?”“妈妈也吃。”听到溪溪这么说我心里很快乐,说明孩子已经意识到了好东西不能独吃,要分享。在吃东西之前,溪溪的心里已经想通了,而后咱们就一人一半。

  再后来,每当溪溪吃第一口好吃的东西时,我就问:“溪溪,好吃的给妈妈分享一点吧。”孩子就会很自然地给我分享。

  时间长了,女儿在吃东西上养成了“为别人着想”的习惯后,在玩玩具时,也是如此。溪溪“为别人着想”的习气一经养成之后,我每天都收获着她体贴懂事的良好行为,这些行为让我默默打动着。

【孩子自私如何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让孩子乐于分享不再自私?11-04

孩子如何教育04-13

如何教育孩子04-02

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05-28

孩子自私是谁的错?10-31

怎么解决孩子自私09-20

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04-14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04-15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04-15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