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具有攻击性,家长应该怎么做?

时间:2023-11-15 07:02:07 教育 我要投稿

  首先,面对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父母应该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保证自己在一个情绪平和的状态应对孩子,如果家长自己情绪失控,则很难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反而会使孩子的攻击行为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孩子具有攻击性,家长应该怎么做?

  其次,家长还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三种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有的孩子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只好表现在行为上。因此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尤其是男孩)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想要表现出攻击行为时,有所控制。

  2、社交能力

  孩子在家时,家人之间的沟通要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如果大人一说话就厉声斥责,孩子犯错了,也是暴力对待,那只会强化孩子的攻击性。同时,家长还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时的社交技巧,怎样能和小伙伴愉快相处?如果孩子能有所领悟,自然也会减少攻击性行为。

  3、自控能力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不能任意妄为。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肯定,如果孩子出现了攻击性行为,家长要及时指出来,不要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进行纵容。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一、不当社交与恶意攻击

  有一些在家里父母和孩子玩的方法,可能在家里感觉很正常,比如孩子在家里和爸爸打来打去,玩得挺开心。但是当孩子出去后,也和别人家的孩子打来打去,却发现别人的家长不能接受,这时候,孩子虽然不想伤害别人,实际上却造成伤害。因此,无意的攻击也叫攻击性行为。

  你会发现,通常孩子一岁半之前不太会攻击,但是一岁半之后就会攻击了,这是为什么?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他知道:这是我的!所以他会保护自己的东西,保护自己的空间,一旦侵犯了他的空间,他也会推开你,这就是恶意的攻击。

  为什么会有攻击性行为?

  1、生物因素:生理学家提出,神经系统对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有影响。小朋友的小脑成熟是比较晚的,传递快感的神经通路发育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感受、体验愉快快感与安全感的神经通路发育是受阻的。经过科学家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于有暴力犯罪者的这个脑电波的这个监测发现。就是这个我们大脑的颞叶与慢波活动,普通人当中只有2%有这个显现,但是在攻击性行为当中有14%。另外,攻击性行为很高的人体内的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这也是有关系的。

  2、遗传因素:科学家从1986年开始做研究,对双胞胎(专业术语叫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进行研究发现,从本质上讲幼儿的攻击行为是有差别的,小朋友之间也是有差别的,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后天环境与教育所导致的。所以说一个孩子是天使还是恶魔,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后天的教育和小朋友所处的环境。

  3、后天家庭因素:绝对权威性的父母,习惯用惩罚和高压的统治方式来管教孩子,比如遇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喜欢用打骂孩子来解决问题。这类父母过于想要控制儿童的自主性,所以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他们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了侵犯和攻击别人。思考两个问题,孩子嘴里的第一个不字是从哪里学来的?孩子第一次打人的打人动作是哪里学来的?

  过度溺爱型的父母,完全放弃了对孩子的规矩和限制,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从来不控制孩子的行为,让其为所欲为。这样一来,让孩子“利己排他”的行为自然生产。毁掉一个孩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孩子百依百顺。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说,你要厉害,你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你就打他,打不过你就咬他。这种行为等于告诉你的孩子,你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利己,要排他,所以这个小朋友从小受到这样的教育影响,很容易滋生出攻击性行为,因为他被教育的一个概念就是我的利益最重要,而父母又是支持这种行为,因此这样的孩子容易产生高度的攻击性行为。

  还有家庭氛围的不和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当中第一人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孩子最早的行为是模仿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开始的。家人不和、经常争吵或者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孩子会耳濡目染。在这种家庭环境当中,孩子看到父母的言行,会误认为这是行为准则,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别的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会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获取利益的手段,一旦这种行为获取到了利益,这种行为会被强化,孩子会延续这种行为。

  0-6岁的孩子攻击性行为最常见的具体原因

  1、需求没有被满足

  2、想要获得关注

  对策:以上两种情况的对策,孩子需要有回应,孩子需要关注和有需求时,家长应该第一时间有回应。

  3、表达喜爱

  4、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对策:这两种表达障碍带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要想宝宝想表达什么,他的需要是什么,父母往前想一步,就能够看清孩子真正想表达什么。

  5、敌意性攻击:比较少

  6、个人空间的保护:触觉敏感的孩子比较多见,如果想要和这样的孩子接触太近,孩子会出现攻击行为。

  7、个人物品(物权)的保护:这个阶段的孩子刚有物权概念,较多出现在1岁半至2岁半,这个阶段的攻击性行为要理解他。

  8、模仿与创造:孩子摔倒了,撞到桌子或者椅子,家长会说是桌子椅子的错,然后打桌子和椅子,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讲错误、将出现问题推卸到其他地方,出现问题不怪我,而是怪别人。让孩子学会推诿责任。另外也让孩子学会了出现错误用攻击性行为来代偿。你受挫了、你受委屈了,怎么补偿?就是用攻击去获得补偿。所以在家里不要给孩子做类似错误的示范。

  应对攻击性行为的4项基本原则:

  1、情绪接纳与行为划分原则

  第一时间接纳孩子愤怒的情绪,“宝宝现在是不是很生气啊?是不是因为旁边的小孩子抢了你的玩具呀?”“宝宝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呀?是不是因为……”我们需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2、温柔而坚定原则

  我们和孩子说不,说你这个行为不可以,有无数种方式。最差的一种方式是喊叫和训斥。如果嗓门高就能解决的问题的话,那么驴将会统治地球。如果教育宝宝一定要大喊大叫训斥他的话,那其他的教育手段又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应该在情绪接纳的基础上,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3、理解与回应原则

  孩子攻击性行为是需求没有被满足,所以有攻击性行为时要理解与回应孩子,而不是直接说不可以。

  4、规矩与爱原则

  给孩子立规矩,一定是建立在带着爱的前提下。请带着规矩去爱他,不要溺爱和无限爱,需要在一定规则下的爱。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同样给孩子立规矩也是带着爱的。为孩子立规矩是对孩子未来的投资。

  无论孩子是打人或是被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完全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冲突,前提首先是基于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水平,取决于孩子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能否遵循社交规则。育儿问题一直会在,我们可以选择抓住孩子关键的0-5岁,让Ta们变得更强大,强健体格、建立自信、发展社交技能,培养情商及情绪管理,这才是未雨绸缪的根本。

  优加佳宝专业致力于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专家领航,专家测评评估,为孩子量身定制的课程,定期召开教研活动针对孩子情况实时进行调整,师资定期培训提升,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专注力、学习力、情绪控制力、逻辑推理能力、交往能力等均有明显提高和改善。感觉统合,让孩子综合健康的平稳成长,家园共育的宗旨上希望家长成为学习型的的家长并免费提供父母课堂,为孩子更好的成长全方位出击。

【孩子具有攻击性,家长应该怎么做?】相关文章:

家长对孩子应该怎么做04-26

家长应该教孩子怎么做?11-01

孩子教育家长应该怎么做04-18

孩子被人欺负,家长应该怎么做?11-01

孩子出现恐惧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10-30

孩子不会交朋友,家长应该怎么做?11-05

孩子说话比同龄孩子要晚,家长应该怎么做?10-31

孩子任性不听话,家长应该怎么做?11-04

孩子总喜欢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做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