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接种的意义?
有些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伤寒等传染病,一次得过后会获终生免疫(一生再不患此病)。这是因为人在生病时,身体内对该种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产生一种特异性免疫力,就是抗体,以后再遇到这种微生物的侵袭时,抗体就会将它消灭掉。微生物工作者把某些细菌、病毒或其毒素经过特殊处理,减低了毒性,制成了不会致病的生物制品,再接种到人体,就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获得免疫力,不再感染某些传染病,或即使得了,症状也非常轻微,愈后良好。所以预防接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接种疫苗?
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混后制剂、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孩子在一周岁以内必须依次打8次防疫针,口服3次糖丸疫苗,1岁半至2岁、4岁、6岁时仍需加强免疫。可根据实际防病工作需要,也有将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程序管理,定时、定点接种。
三、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
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应在接种前掌握儿童体质情况,如儿童有过敏史、癫痫等脑病史、或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如儿童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要接种,等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建议家长掌握一些疫苗相关的说明书,积极协助预防接种的医生给孩子进行接种。
四、接种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1、一般在接种前,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平衡膳食,还要特别注意在接种前一个星期别让孩子感冒了。另外需注意,孩子在一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
2、准备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孩子打预防针时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医生凭证接种,并在证上登记接种的疫苗名称和日期,以防止错种、重种和漏种。
3、掌握孩子的健康情况。注意近几天有无发热、拉肚子、咳嗽等,有没有接触过正患传染病的人,告诉医生以便作参考。
4、了解要接种的是什么疫苗,以及这种疫苗的作用性质。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种后出现了发高热、抽搐、尖叫等反应,或有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都要告诉医生。
5、要给孩子洗净手臂。冬天接种前最好先洗澡,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既便于挽袖子打针,也不会摩擦针眼处皮肤。
6、在接种疫苗前应保证孩子的健康饮食、休息,以免在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
7、接种前要把孩子的慢性病史、惊厥史等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能否适宜接种。
五、接种后符合护理宝宝?
1、接种完毕,应在接种场所观察15~30分钟,无反应时再离开医院。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1~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2、饮食:注意给孩子提供清淡的饮食,不要吃刺激性特别强的食物,比如辣椒、葱、姜、蒜等。海产品、鸡蛋也要尽量少吃。特别要提醒的是,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接种疫苗以后24小时之内最好不要给孩子洗澡。
3、出现硬结怎么办?
有时候孩子在注射的部位会出现一大块硬硬的肿块,这是因为疫苗本身含有吸附制剂。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为了增强疫苗的免疫源性和免疫的持久性。在接种到人体以后短时间内不太容易被组织吸收,所以在局部会起硬结。
发生硬结的情况多发生在注射三联疫苗时,也就是预防百日咳、破伤风的疫苗。如果该硬结变化不大,就应该属正常。硬结持续的时间长短与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关,最长的可以到两个月。
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硬结局部做干热敷。具体方法是:先在硬结上面放一块干毛巾,然后再拿一个小的热水袋放在干毛巾上,这样就可以促进吸收。一般每天可以做两到三次,每次10~15分钟。如果这样敷了一个月以后,孩子的硬结还不吸收的话,那就要到医院做理疗,以促进吸收。接种卡介苗后3~4周,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担忧。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侧手臂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情况,应及时向预防接种相关医务人员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
【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相关文章:
哪些儿童不宜接种疫苗?09-12
孩子接种疫苗后家长观察哪些情况?11-15
儿童需要接种哪些疫苗03-28
秋季,让孩子安全接种疫苗11-06
儿童接种疫苗有哪些误区08-21
宝宝接种疫苗有哪些禁忌10-31
宝宝免费接种的疫苗有哪些10-27
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有哪些10-27
狂犬疫苗的接种对象有哪些10-24
患慢性病儿童不宜接种疫苗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