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您真的懂吗?精读3岁娃“玩”的特征

时间:2023-11-16 15:07:32 教育 我要投稿

  1岁的时候,我们说宝宝玩的方法,去了解周围环境。那时候,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宝宝的玩具。一张纸,宝宝可以撕着玩、咬着玩;一餐饭,宝宝可以把它抓在手里捏来捏去。到了2岁的时候,宝宝的玩法也有升级。她开始用玩去研究身边的东西。而到了3岁以后,宝宝的玩法又有个大大的升级。

对于孩子您真的懂吗?精读3岁娃“玩”的特征

  想象的世界

  宝宝能一个人开心的玩上半天,是因为她有一种特殊能力——和想法玩:把简单无趣的现实环境,变成丰富奇幻的想象世界。心理学家给这种玩法起了个很贴切的名字: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对成长的意义巨大,尤其是和宝宝的情商还有创造力密不可分。

  假装游戏有几个级别:

  1. 宝宝2岁的时候,就能学着爸妈的模样,把长条积木放在耳边,对着它说:“喂,喂,喂…”。这是假装游戏的第一个级别。宝宝可以用看起来有点像的东西,代替自己想象中的东西。比如,把长条积木当成手机。在这个阶段,宝宝能理解的世界还很小,仅限于自己的周围。所以,她的想象中只有一个主角,就是她自己,并且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这个时候,宝宝不太懂得怎么跟其他小朋友玩。

  2. 慢慢的,宝宝能给想象世界里增加角色。比如:把玩具娃娃当成自己的小宝宝。然后模仿着妈妈的样子喂小宝宝吃饭、喝水。这说明宝宝的世界里不再只有自己,她开始学习与人交往。你会发现,没多久宝宝就开始试着和其它孩子一起玩。

  3. 3岁以后,宝宝的想象力更加灵活丰富。宝宝能让身边的事物“万能化”:一个长条乐高玩具,这一刻被当成独木桥,下一刻就变成了牙刷,再过一会儿又变成胡萝卜。一件东西多种变化,丝毫不受任何限制。宝宝的想象,不再是简单的,形象的;而是复杂的、抽象的。这说明宝宝的思考能力又有一次飞跃。这种飞跃还有一另个侧面:宝宝的想象不仅变得丰富,还变得细节化,增加了很多故事情节。如果说2岁时,宝宝是一个没有剧本即兴发挥的演员,那3岁的宝宝就升级成自编自导的导演了。她不再编排自己,而是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在里面指挥别人。

  4. 假装游戏的最高级别,不是自己玩,而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比如我们常说的过家家。孩子们聚在一起,把身边能用的东西全用上,联合导演一场想象的大戏。

  从简单的把一个东西想象成另一个东西,到随便把一个东西抽象成任何目标;从自己做主角,到变成故事的编剧导演;从自己一个人玩,到跟小朋友一起构思想象。假装游戏的每一次升级,都代表着宝宝智力和社交能力发育的一次飞跃。

  科学家发现,假装游戏不仅仅是发育的象征,它还能促进很多重要能力的发育。比如: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和文学创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管理情绪的能力。没错,是玩在推动这些能力的发展。

  玩比学更重要

  总之,假装游戏很像一种万能的成长训练,几乎所有宝宝未来最关键的技能,它都能锻炼。好些父母抱怨,“为什么我家宝宝只喜欢玩,不喜欢学习?” 我想,他们一定是忽略了玩的意义,尤其是假装游戏的意义。童年的玩不但快乐,还是提升能力的高效方法,它是老天给孩子们的特殊礼物,因为成年人后,我们就忘了孩童时代的玩法。童年的玩,是孩子们的专利。

  在好多家长心中,上兴趣班才是学习。但实际上玩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兴趣班里学的,很多都是单方向的技能,但假装游戏却能帮孩子全面提升各种能力。学兴趣班和玩的最大区别在于:兴趣班更外在,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外家拳,一招一式学会了就能比划出来。学到了不仅有一技傍身,还能现学现卖,在人前换几声喝彩称赞;相反,玩更内化,就像练习内功心法。一开始它除了强身健体,好像没什么卵用。但等宝宝成年之后,开始在职场里比拼创造力、想象力、社交能力的时候,当年玩出来的童子功就能让孩子人前显圣、力压群芳。

  当然,练习武功要内外兼修,孩子的成长也一样。我们不能只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学”上面,还得给孩子们足够的机会玩。因为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玩是在奠定人生的基础,是人生长跑开始阶段的”热身运动“。

  3岁之后,宝宝有个特别明显的变化。宝宝和同龄孩子的互动多了,她开始喜欢和其他宝宝玩。这是宝宝接触社会的开始。它也是给社交能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但并不是所有宝宝都喜欢和别人玩。有些爸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所以他们会担心,孩子太独了,以后朋友少,在社会上吃亏怎么办?原本心理学家对这件事也很担心。但经过一些研究。他们发现——

  喜欢自己玩,很正常

  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宝宝就是喜欢独来独往,自娱自乐。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宝宝一旦和其他宝宝玩起来,所有的表现都很积极、很正常。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尊重宝宝的选择,没必为宝宝合不合群而纠结,只要她有融入群体的能力就行。

  不过有些宝宝,确实需要特殊照顾,比如:慢热型宝宝和非常躁动的宝宝。

  慢热型宝宝不敢加入其他小朋友。他们会离着其他小朋友很远,静静地观望,或者在其他小朋友身边走来走去,但就是不愿意靠近。这种宝宝有一颗非常谨慎的小心脏,她的性格有点慢热。应对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多给她支持,尤其是不要催着她去和人接近,给她时间和空间,默默陪着她,带她在附近转一转,聊一聊其他小朋友都在玩什么,耐心等待她自己去迈出第一步。

  躁动的宝宝非常少见,他们会独自一个人,重复快速的做一两个动作。他们很可能是缺少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需要我们特殊照顾。照顾的方法,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表现,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不同的兴趣爱好,也会让宝宝表现得与众不同,不合群。比如说,一个特别喜欢画画,喜欢拼拼图,或者喜欢看书的宝宝,很可能会选择自己静静地画画、拼图、或者看书,哪怕旁边的孩子们玩得再热闹。

  孩子们就是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总能因为内心的喜好,彻底地沉静下来。这些孩子似乎有一种成年人不具备的能力——真心投入的能力。在宝宝玩的时候,你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宝宝的真心投入。

  对于宝宝是不是合群,大多数父母完全没必要担心。只要我们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相聚的机会,他们自然能学会怎么与人相处,建立友谊。

  启发宝宝怎么玩

  我们说到,假装游戏对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益。那我们能不能教孩子怎么玩假装游戏?

  答案是:我们只能启发宝宝,却没法决定他们要不要玩,要怎么玩。虽然宝宝们都有玩假装游戏的能力,但科学家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宝宝更喜欢假装游戏,而有些却不喜欢。科学家也没找到教宝宝玩假装游戏的好方法。

  其实,对宝宝的所有玩法,大人都是只有参与权,却没有主导权。因为玩是个完全由孩子主导的活动。只要家长开始主导,玩就变味了,就不好玩了,宝宝就不和我们玩。好些家长会抱怨,“我买了个很好玩的玩具,很用心地教宝宝玩,但她就是学不会,要怎么办?是不是宝宝太笨了?” 这种想法,完全是个误会。很多时候,只要我们一干预,孩子的兴趣就会转向,避开我们的干预。很可能你刚买回玩具开箱的时候,宝宝还兴高采烈,但只要你开始按部就班地给宝宝讲玩法,她就没兴趣了。对于玩,教是无效的,启发和引导才有用。

  美国有一位著名护理学家,卡洛琳。她从耶鲁大学护理学院毕业后,用25年做了一系列亲子研究。其中有一个给3岁宝宝准备的井字棋游戏(tic-tac-toe)。

  游戏的规则特别简单,宝宝和妈妈玩,一个用O子,一个用X子,轮流把棋子放到棋盘的空格里。这么简单的游戏,3岁宝宝应该一教就会,对吧?但实验的结果,有点反直觉,一些家长怎么都教不会宝宝。

  如果用成年人的方法教,宝宝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比如,宝宝没有按照要求把棋子放在棋盘上,而是放在自己的耳朵上。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说,“别放那,放这!” ,那游戏就立刻变味。接下来宝宝很快对它失去兴趣,然后母子俩再也玩不下去。那应该怎么做呢?

  成功的妈妈是这么做的:首先妈妈会观察,看宝宝对游戏的哪个部分感兴趣。比如说,宝宝对一颗棋子感兴趣。然后妈妈会根据宝宝的兴趣,借题发挥的引导。比如:妈妈教宝宝这颗棋子的名字。如果孩子能说出棋子的名字。比如,“圈圈”。好,那就递给他另一个棋子,同时轻声细语地继续引导他。每当宝宝做对的时候,妈妈还不会忘了及时的表扬。

  能教会宝宝玩这个游戏的妈妈,都特别关注宝宝的需求。她们会琢磨宝宝的每个动作是为了什么。是对棋子好奇吗?还是想把手指穿过O型的圈圈?然后,妈妈会耐心地引导宝宝的好奇心,最后学会游戏。

  爸妈可以引导、启发宝宝怎么玩,却不能教、引导和启发。玩,一定要宝宝做主才是真正的玩,如果我们想启发宝宝,务必记得顺应宝宝的想法和需求。

  给孩子更多机会玩

  宝宝玩的质量,有个判断标准。和别人一起玩,一般比自己玩好。自己玩假装游戏,一般比根据规则做游戏好。当然,这里说的玩,是刨除了画画,拼拼图这些介于玩和“学”之间的活动。要想让宝宝们玩好,我们可以这么做:

  1.多给宝宝创造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机会。比如:常带着宝宝去小区的儿童活动区;或者邀请邻居带着孩子来家里玩。

  2.给宝宝玩的环境。光有小伙伴还不行,还要有玩具和环境。创造环境需要点技巧。给孩子们放动画片,一定创造不出好环境;玩具数量不够多,孩子们容易争抢,也不是好环境;大人们在一旁指手画脚,还不是好环境。想创造好环境,我们要稍花心思琢磨一下。

  3.我们充当宝宝的玩伴。比如:和宝宝一起想象,听她的指挥,跟她一起假装。

  只要宝宝有合适的环境和玩伴,她就会自发的玩。不仅开心,还受益良多。

 

【对于孩子您真的懂吗?精读3岁娃“玩”的特征】相关文章:

女孩子性格率真的特征05-02

“唱反调”的孩子你懂吗?10-29

养生你真的懂吗?8个坏习惯养生11-15

聪明孩子的特征04-27

垃圾孩子的特征07-12

对于孩子的教育感悟02-21

“懂事”的孩子真的是好孩子吗?11-01

家长对于孩子过度关心03-02

对于早恋如何教育孩子05-30

对于叛逆的孩子怎样管教?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