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的催命符:他还是个孩子

时间:2023-11-20 18:40:18 教育 我要投稿

  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和教育家,他曾说过一句关于儿童教育的话: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还是个孩子

  我最初读到他的著作《爱弥儿》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我在想,太小的小朋友该怎么去教育他拥有自己的正确的思想呢?

  中国很多父母都呈现一种包办行为,从出生到成家立业事无巨细,期间有很多的纵容和溺爱,又该怎么看待?

  即便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包办行为,那周边环境的耳濡目染又该怎么去纠正?

  我认为能直接体现一个未成年是否拥有正确的思想,就是通过观察他日常行为中的修养。

  成绩不好不能否认这个孩子品行不好,相反,即便成绩优异,也不能确定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今年的5月有一个“男孩书店大声念书被提醒,怒斥女店员”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事情发生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五棵松店内,这个男孩旁若无人地大声念英文,后来书店的一位女店员上去温和且礼貌地给予提醒,称他小声一点,这样如此大声会影响到别人。

  不料,这个男孩非但不听,还气势汹汹地呵斥女店员道:我一点也不大声,你算什么,敢来说我,我从小到大都没人敢这么说我,信不信我抽你,投诉你!

  期间女店员一直保持着自己良好的素养,微笑耐心的解释着,但是这名男孩一直拿手对着女店员指指点点扬言要抽死她,直到后来看到一个戴口罩的疑似孩子家长的女性过来,跟工作人员说,“他还是个孩子,你别搭理他,你忙你的吧”,后来这名女性就把男孩拉走了。

  这段视频流传到网上,大众网友纷纷纷纷称道:请记住,你不教育你的孩子,总有一天,这个社会会替你教育你的孩子;也有网友批评道:这样的孩子念的书再多,对社会都没有益处,品德决定一切,家长再不掌好舵,前途很危险。

  这个例子就能说明我们先前所表达的,热爱学习的优点无法代表具备品德,同时也意味着他缺失了本应具备的修养。

  现在仅仅因为年龄可以被“宽恕”、“包容”,假如以后有更大更坏的思想,那周围的人该用什么态度去接纳,法律又该用什么尺度去衡量?

  查理德菲尔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所谓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简而言之,世界在用我们的价值观对待我们自己,小时候没有教育好的修养,长大了会以各种方式,一点一点的让你吃到苦头。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应当都听过,孟子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由他母亲抚养长大。孟子的母亲没念过什么书,但是很有见地。她教育孟子的事迹流传后世,《三字经》里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句子。

  起初,孟子的家临近一座坟场。孟子童年时代经常看到有人来送葬办丧事,日子久了,慢慢地学了不少葬礼祭奠的规矩,有时候还拿把小铲子挖坑填土树立“墓碑”玩儿。

  孟妈妈看见孟轲天天搞这些东西,觉得这样下去孩子不会学好,就带着孟子搬家了。他们的新家旁边是一所集市,天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小孟轲每天在集市上闲逛,时间长了,还叫了一群小伙伴,玩经商做买卖的游戏。孟妈妈看了,觉得小孩子学着吆喝叫卖、交易赚钱也不合适,便又带着孟子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公办的学堂附近。这里进出的人们学问渊博,又懂得礼数。孟轲耳濡目染了一段时间,就自己在家里翻书认字,学习礼仪。

  孟母这才满意了,她觉得小孩子以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只有知书达礼,才能做个有涵养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周围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人的成长以及品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同孟母所想,我们首先在乎的不应当是孩子今后的事业发展,而是他的修养。这关乎的是他以后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是有害的蛀虫。

  如同德谟克利特所说,“有修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具有价值”,我希望我们都能够看到“修养”这一词的价值。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轰动一时的一则新闻:“一个孩子浇了商场的一架钢琴,被索赔20万”。当时,已经不是这个小朋友第一次做出用水“清洗”钢琴的行为了,在此之前的两次,孩子的父母非但没有指责,反而还夸赞他:

  “宝宝做得真棒,把钢琴洗得干干净净。”

  如果不是这一次被索赔20万,我想,孩子的父母恐怕还是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这对孩子一次次的纵容,就变成了他犯错的底气。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一句话,我想我们都可以反思: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而很多父母的行为和环境的影响表明,他们却是近乎无底限的包容。而包容的后果就是,从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发展到破财消灾,或者锒铛入狱,比如演员狄莺的儿子孙安佐。

  往往将孩子推向深渊的根源不是别人,恰恰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是保命符,也宛如一道催命符。

  《三字经》开头几句是这样的:“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刚生下来,是一张没有染色的纯真的白纸,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不同,才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而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生活让他们自己画上名为修养和思想的颜色。

  最后送给大家电影《小孩不笨》里一句可爱又纯真的话:“在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好小孩和坏小孩,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这个好孩子。”

  希望我们都是被唤醒的那个好孩子。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还是个孩子】相关文章:

他还是个孩子,不是培养熊孩子的借口!11-01

孩子发脾气应该阻止还是由着他11-09

家里一个孩子好还是两个孩子好11-09

孩子会说善意的谎言,我们应该为他高兴还是制止?10-31

如何给孩子一个适宜他睡觉的环境11-09

孩子这四个表现说明他冷了11-18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作文09-20

你是在爱孩子还是在利用孩子?11-20

孩子让他早点睡11-12

孩子12岁前,父母要让他明白五个道理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