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踢皮球”。许多家长一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便将责任归咎于学校,认为是学校没把孩子教育好。一些老师在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时也常说:“如果你了解这个孩子的家长是什么人,你就知道这个孩子肯定会有什么问题。”如此一来,家庭教育埋怨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在埋怨家庭教育,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形成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关系。这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事实上,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弥补,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为孩子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获得家长的资格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成为称职的家长却需要努力学习。大多数家长都是无师自通,认为自己的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或者别人怎么教育孩子,自己就怎么教育孩子。这是不行的。因为时代变迁,家长也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长。传统理念要求我们做事专心,不能三心二意,现在很多学生却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对此,不少家长气愤不已。但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听音乐不一定影响写作业,或许还有助于孩子写作业。这就需要家长转换教育思路,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不要因为家长的思想高度,限制了孩子发展的高度。家庭是孩子成长永远的场所,家长是孩子发展永远的老师。家长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孩子,没有很高精神境界的家长,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很高精神境界的孩子。现在,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唉,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全指望孩子了。”相应地,孩子也可能想:“我就像你这样活着,怎么不行?”所以,家长需要提升自己,可能物质状况不好,但一定要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从另一个角度讲,家长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找到一本自己最喜欢读的书。母亲可能会劈头盖脸地说:“赶快写作业,作业还没写,看什么闲书?”这怎么会是闲书呢?如果一个孩子放学后,能有一本书让他如饥似渴地惦记着,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在有的家长看来,学好课内知识就够了。这是错误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认识影响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