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孩子易酿“杯具”

时间:2023-11-28 14:16:56 教育 我要投稿

  进入初中,焉焉的语文课对写作的要求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老师称此为Reflective Writing。前几天我读到了焉焉为学校做的一份习作,标题为《Parents Are Over Protective》(《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一看到标题,我立刻惊讶地叫出声来,“哇!这不是所谓的直升机父母?”没想到儿子在无意间触碰到了曾经风靡美国而后又被逐渐否定掉的一种教育方式:父母们像极了直升机,每分每秒都在孩子的上空盘旋,无时无刻不在守望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这种“过度保护”给孩子成长造成的不良后果,用当下网络流行语来概括即为——只有杯具(悲剧),难见洗具(喜剧)。

“过度保护”孩子易酿“杯具”

  杯具后果之一:孩子难以自我进步

  焉焉的作文不长,但我发现他用一个十二岁孩子并不犀利,却丝丝入扣的文字在表述为何孩子需要“属于孩子们的自由”。全文开头第一句是这样写的“虽然说‘父母保护孩子过度’是一个较有争议的话题,但我还是认为父母的确是在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

  接着,Ian立即进入他的第一个论点:孩子需要独立与自由才能成长。他这样写道:“虽然,大家普遍都已认识到,像我这个年纪的孩子或更年幼的都是在亲身体验和自我探索中学习新事物的,然而仍有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拉在身边,很少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这意味着孩子们不能靠自己去发现,因为可探索的领域已被父母局限。如果我们不能去探索,那父母如何可以期望我们取得最优异的表现呢?”

  读到这里,我开始有点“胆战心惊”。因为,我想到自己儿时也是最反叛父母亦步亦趋的监管。从上初中后,我即在心中认定:我的思想是独立的,我的未来是掌握在自己的追求和努力中的。那么三十年过去了,我的孩子怎么遇到的仍是老问题?是做父母的仍在“压抑”着自己孩子的思想和作为?这不竟让我想到了孙悟空,他为保护唐僧而用金箍棒划下了个“保护圈”,而做父母的很可能把孙悟空的“保护圈”变成了唐僧的紧箍咒,当孩子们的行为思想稍有偏差时,就会拉紧紧箍咒,加紧施教。

  杯具后果之二:恐惧成倍垒积

  焉焉的第二个观点是过份保护会代代相传,最后变成谬误的育儿常规。他说:“父母过分保护的另一个后果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或是未知的境况,父母和孩子都会容易紧张,会害怕尝试新事物,因此难以学习新知识。长此以往,当孩子变成父母后,他们则会承袭上一代的教养之道,久而久之这种模式则会成为理所当然的‘规矩’”。

  在“心惊胆颤”了一下之后,我又被焉焉的“大智”感动了一下。他怎么就看到了“世袭”这个问题?我们前辈犯的错,我辈还正在犯,为何?不就是焉焉讲的:久而久之不合理的也变成了规矩。

  中国的一句俗语“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口里怕化”是最能形容“直升机父母”对孩子细致到毛孔的爱护。所以,当任何可能有不确定因素的事发生时,父母已替孩子筑好围栏,再通过语言把恐惧感反复灌输给孩子。而这种恐惧则会成为孩子的“生活常识”,于是孩子们害怕的东西越来越多,顾忌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等到他们再做父母时,会很自然地重复父辈们的这份恐惧,让下一代难以逾越“雷池”,甚少能够成为开拓与创新之人。

  杯具后果之三:难以独立成人

  “如果孩子总是在家长的保护之下成长,那如何学会独立?”这是焉焉作文中最后的一个论点。他说:“独立是别人教不来的,只有靠自己的实践才能学会。如果总是有人处处为自己筑起一道防护线,那么孩子们何来机会去学习独立?这道防护线对孩子的阻碍作用可以与电脑游戏相‘媲美',过分保护同样可以让孩子无法做到自己的最完善,孩子也可能会因此变得中庸(average),甚至有时更糟。”

  看来孩子们已比父母看得更清更远更明白。为什么我们还要那么视他们为弱小?可能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如我们,没什么人生经验可谈,如果我们时常提醒,远近观察,该出手时就伸手(给予帮助),该放手时就放手(给予自由空间),孩子应该会是我们更亲的朋友,更能共同分享快乐的家人。

  做父母的,先看懂自己才能更懂孩子。孩子尚幼,但不弱小,给他们天地,他们才会成才成人!

【“过度保护”孩子易酿“杯具”】相关文章:

不要过度地保护孩子10-31

宠爱过度易造成孩子心灵空虚11-12

过度教育易导致孩子越来越笨11-24

父母过度照料孩子长大后易抑郁11-27

(优选)过度教育易导致孩子越来越笨11-28

对孩子过度保护是一种病11-02

保护过度,影响孩子一生11-26

其实家长过度的保护孩子是种伤害11-18

女性减肥过度易致不孕10-22

孩子应注意控制用眼时间 过度玩手机易近视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