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爱用“激将法”教育孩子。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不能真切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李晴常会想起妈妈对她说过的话:你还很差,怎么能放松开心呢?
李晴在政府机关上班。因为感觉领导对自己印象不好,所以变得焦虑而紧张。焦虑的结果是做事情更容易出错,而且事情好像永远也做不完,就这样她带着压抑的情绪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爱用“激将法”的父母
李晴一个人在外工作,只有过年才会回家一次,离开家的原因就是想离妈妈远点。妈妈教育她的方法是“激将法”,如果李晴做错了什么,或者即使没有做错什么,父母都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这让她变的非常不自信。
虽然她知道妈妈是太爱自己,太担心自己才这样做的,但她很不喜欢母亲这样对待自己,每当妈妈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的不好的时候,她总会默默的走开。记得小时候妈妈带着她到邻居家串门,总是会夸奖别的小孩子,还会说:“我家晴晴就是不如亮亮。”之类的话。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她还会经常会想起。她说:“在家里的时候我不敢太开心,因为太开心父母就会说我哪里不好,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等等,所以一毕业我就选择了外地,希望离家远远的。”
内心的负罪感挥之不去
她现在终于可以自己独立生活了,也终于可以脱离妈妈的“激将法”的教育方式,不过噩梦似乎依然没有结束。对于工作和生活,她不希望别人来评价自己,有的时候想离开所有的人去流浪。
在工作的时候,她总会想得很多,担心如果做不好工作,同事们会看不起她、笑话她;在休息的时候她也不能完全的放松,因为她会想起妈妈对她说过的话:你还很差,怎么能放松开心呢?所以李晴会产生强烈的自责。
最后她哭着说:“觉得自己永远不能让他们(父母)开心,永远是他们的负担,也许自己出生就是个错。也许自己一直是别人的负担,也许换个孩子父母会开心的。”
临床诊断:“激将法”的不当使用导致内心焦虑
目前李晴没有达到焦虑症的程度,但已影响到了她正常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源自父母“激将法”的教育方式,让她变得自卑。
她的自我评价也是动摇的,会被周围的人及环境过度的影响。她所有的选择和人生都与父母有关,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父母的肯定,并不能真切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孩子在小的时候往往是通过父母的“眼睛”来看待自己的,而李晴父母的“激将法”的教育方式虽然本意上是让她做的更好。但是在这种极端的要求下反而适得其反,李晴在父母的眼睛中看到的只有失败的自己,好像她做的一切都不曾让父母满意,而快乐也被父母看成了是一种自满,所以她唯一的快乐也被剥夺了,快乐的时候反而要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
生活对于李晴来说只能是一种看不到尽头的煎熬,没有希望,因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无法得到肯定。当这种不被肯定的感觉越加强烈的时候,她对否定就愈加敏感,到最后在工作上表现的谨小慎微,在生活上惶惶不可终日。
育儿建议:让孩子建立起建立良好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是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但是,自我认同本身并非天生的。刚出生的婴儿甚至连自我意识都没有,当然更不存在自我认同。意识的成熟是漫长的过程。发展心理学证明,儿童做出一个行为,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认同和肯定才会导致正向的行为累积,直至评判体系形成,自我认同才有可能出现。
鼓励和表扬是孩子向上的推动力
在4-6岁的时期,是儿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建立良好自我认同感,不仅童年会在压抑中度过,严重的可能会背负一生的失败感。
5岁的花花觉得爸爸很严厉,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格。有一次,花花因为马虎做错了一道数学题,爸爸就要求她把所有的数学题重新做十遍,为的就是让花花记住教训,避免下次再犯。还有一次,花花得了三个小红花,高高兴兴地跑回家告诉爸爸,没想到爸爸不但没有表扬她,反而说:“宁宁得了5个小红花,为什么你只得了3个?”花花觉得很难过,闷闷不乐,也越来越不愿意说话。
花花爸爸的想法并没有错,规则确实需要从小建立,学习习惯也需要从小养成。但是如何建立和养成,严厉苛责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和肯定,孩子更是如此,家长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好的推动力。当孩子的良好行为被肯定时,他们就会倾向于再次表现这些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家长的赞扬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认同和接纳,这不但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找到爱的平衡点
不要把爱当成苛责孩子的理由,爱固然重要,但爱的方式也决定着爱的结果。在溺爱及严苛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每位父母应该学习的艺术。
蹒跚学步的宝宝想拿一个10米外的玩具,妈妈读懂了他的意图,便在旁边温和地注视宝宝,并鼓励宝宝说:“宝宝,妈妈知道你能走过去拿到娃娃,你看你离娃娃越来越近了呢。”宝宝走走停停,还跌到了一次,半天才拿到娃娃。妈妈为他鼓掌欢呼,宝宝也特别开心,。
相比拿到这个娃娃的目的,孩子更重要的需要是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中他会摔跤,甚至会跌伤,从而产生受挫感,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
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爱固然重要,但爱的方式有时也决定着爱的结果。所以找到爱的平衡点才是每位父母应该学习的艺术。
专家介绍:王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擅长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及各种神经症的非药物治疗。
【“激将法”教育出焦虑孩子】相关文章:
如何教育出听话的孩子05-15
怎样教育出聪明的孩子05-17
如何让孩子远离焦虑11-03
怎么应对孩子的焦虑11-17
家庭教育请慎用激将法04-16
怎样教育出一个聪明的孩子05-19
怎么解决孩子的运动焦虑11-05
如何让孩子走出焦虑状态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