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需注意哪些事项

时间:2023-12-08 08:02:02 教育 我要投稿

  惩罚是给孩子的行为消极的回馈以减少这种行为发生的次数。使用惩罚,有几条基本原则。

惩罚孩子需注意哪些事项

  (1)越早越好。一旦发现孩子违反规则,就立刻采取行动制止。不要等到情况失去控制才作出反应。

  8岁的孪生姐妹小洁和云云互相开玩笑,做鬼脸,接着开始互相揭短,语气越来越不友好了。爸爸在一旁看报纸,扭过头来说了声:“别闹了”,就又专心读新闻。他以为孩子们闹一会儿自然会停止。谁知,没多久,两个孩子打起来了。爸爸非常生气,罚小洁和云云一个星期不许看电视。

  如果小洁爸爸在孩子开始斗嘴的时候就出面干预,放下手中报纸,走到孩子们面前,严肃地警告她们一下,或者安排孩子分头去做一件事,就不会导致最后大家的不愉快。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当行为时,及时制止,而且不能因为忙于做手中的事,心不在焉地应付一下。孩子们很擅长察言观色,他们能看出你的敷衍,不会把你的警告当真。

  惩罚应该在发现不良行为之后立刻实施,而不要拖延。家长常说:“等你爸爸回来再跟你算账。”“回头再教训你。”这样的警告往往不了了之,家长很容易过后忘了这件事。即便记得,事后惩罚孩子使孩子无法体验到他的行为的直接后果,尤其幼小的孩子可能想不起他刚才犯了什么错,因此这对行为的纠正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保持冷静、客观。有时家长的恼怒也是孩子想要的。而且对家长的情绪的惧怕或抵触,常常会使孩子忽略对违反规则本身的反思。

  柯柯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常常筋疲力尽地回到家,几乎没有力气再理会柯柯。5岁的柯柯很调皮,常常犯“错误”让父母又急又恼。最近他又出了新花样,经常去折腾爸爸的电脑,骚扰爸爸工作。为此,父母没少教训他,有一次妈妈气急了,还打过他。但对柯柯还是不起作用。

  柯柯的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可能在用“犯错”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得不到家长足够的注意比得到负面反馈还糟。也就是说,他们宁可挨骂挨打,也不愿被家长忽略。所以,当孩子发现自己做某些事准能引起父母的反应,就可能利用这一点,试图获取父母的关注。那些平时很少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尤其可能如此。柯柯父母的暴跳如雷没准正中孩子下怀,所以他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在柯柯的问题上,关键是父母无论多忙,也要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在对他进行纪律约束的同时,毫不吝啬地对其好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3)说出孩子违反了哪条规则,语言干脆、简练,不与孩子争论,避免讨价还价。

  家长在惩罚孩子时,自己必须确定孩子违反了规则,并让孩子知道因为什么错误而受到惩罚。不要唠叨,惩罚本身就有足够的说服力了。孩子可能会争辩,抗议惩罚的不公平,如果你确信没有冤枉孩子,就不要理会。在双方已经不快的情况下进行争论,往往会导致大家的情绪失控,家长在气头上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举动。关键时刻,家长必须以冷静的、无庸质疑的态度控制局面,保证自己的权威。

  孩子在受到惩罚时,有时会嘴硬:“我不在乎。”或是摆出无所谓的姿态。家长可能因此加重惩罚或改变惩罚的方式。其实,孩子这么说常常只是为了挽回面子,或试图表示自己仍能控制局面,他的内心感受则恰恰相反。家长不要被孩子的言语误导,仍应该按照自己的判断采取措施。另外,家长不要因孩子受罚时的抱怨和不满加重对他们的责罚,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允许孩子表现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嘟囔,就不要追究了。

  孩子有时会哀求父母,“我下次再不敢了,这次就算了吧。”心软的家长免不了动恻隐之心,暂且放孩子一马或减缓处罚。但是,家长的言出必行十分重要,在惩罚孩子时也应坚持原则。既然犯了错,就按规定受罚,不能含糊。改正后,另行表扬或奖励。否则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纠正,你的纪律的权威性也将不断受到孩子的挑战,因为有了一次讨价还价的成功,孩子还会用同样的方法逃避责罚。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孩子控制了局面。

  (4)采用温和的惩罚方式。温和的惩罚方式包括忽略、批评、暂时隔离等。

  批评,是一种温和的惩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语言简略,语气严肃,并配以否定的表情或手势,表示自己不喜欢这种行为。

  7岁的强强得意地向妈妈列举他在学校里给小朋友起的外号,妈妈对强强说:“你不应该给别人起外号,这是不礼貌的。”脸上是忍俊不禁的表情。强强继续给小朋友取外号。

  强强母亲的语言和表情传达的是互相矛盾的双重信息,嘴上表达的是反对、批评,但脸上掩藏不住的笑意却很容易被理解为赞赏。强强当然不会把妈妈的批评当回事,反而会因为这样做能让妈妈感到好笑而大受鼓舞。因此,言不由衷的批评软弱无力,甚至适得其反。

  取消特权是另一种温和的惩罚。家长可以规定如果孩子遵守规则,就可以得到他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违反规则,就取消资格。比如,孩子按时完成规定的家务活,可以看半小时电视。如果完不成任务,就不能看电视。孩子的测验成绩如果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就取消周末去朋友家玩的资格,直到下次测验成绩提高为止。

  暂时隔离,最好用于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或危险举动的时候。暂时隔离,就是让孩子离开正在从事的活动,到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独自呆几分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有机会冷静下来,思考自己违反规定的问题。暂时隔离的地点必须安全,但枯燥无聊,能使孩子觉得被隔离实在难受,比如,卫生间。如果你把孩子送进自己房间去隔离,孩子会在里面自得其乐,隔离就完全起不到效果了。但如果你把孩子关进黑屋子,引起孩子极大的心理恐惧,也是不合适的。年幼的孩子可以放在高椅子上,呆在房间的一角。下达隔离命令时,家长最多用一句话说明孩子被隔离的理由,不要与孩子争辩,也不要喋喋不休。如果几个孩子一起打闹,也不要先去追究谁先挑的头,几个孩子同时被送到不同地点隔离。把孩子送到隔离地点后,马上离开,不要给孩子任何关注。当然,隔离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一般来说,孩子几岁,隔离几分钟。比如,3岁的孩子3分钟,7岁的孩子7分钟。放一个定时器在孩子旁边,定好时间,铃声一响,孩子就可以出来了。不要小看这几分钟。孩子一般都不愿意被社会群体排除在外,即使短短几分钟也会使他们得到教训。有许多孩子表示:“我宁可挨打,也不愿被隔离。”

  (5)对同一种行为的惩罚必须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

  如果孩子犯同样的错误,遇到你情绪不好时,就大加责罚;情绪好时,则宽容姑息,这个错误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3岁的成成喜欢在沙发上蹦,妈妈发现了,有时会立刻叫他下来并责备他,有时却不管他,有时,妈妈看到成成跳得憨态可掬的样子,又忍不住笑起来。

  成成妈妈时阴时晴的表现,使幼小的成成摸不着头脑,因而“不许在沙发上跳”的规则在他的脑子里是模糊的,更谈不上根据这条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了。成成妈妈可能自己也把不准是否可让孩子在沙发上跳,遇到家长不能确定是否有必要设定某条规则时,就暂时不要使用它。等到想清楚之后再严格执行,不要表现得摇摆不定,这让孩子无所适从,并削弱你的威信。

  10岁的阿华经常撒谎,爸爸发现后,有时会狠狠揍他,有时只轻描淡写地说他几句。阿华撒谎的毛病一直改不掉。

  时松时紧,会给孩子带来侥幸心理,“也许这次运气好,可以逃过重罚”。这样孩子不会充分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无法理解自己受惩罚的真正原因,难以学会自觉改变行为。

  8岁的小琴最喜欢到外公外婆家,因为在那里她想干什么都行。可以尽情地吃妈妈限制她吃的零食,可以看一晚上电视。如果在自己家,早就被爸爸妈妈批评了。

  家长之间的不一致,呈现给孩子双重标准。孩子容易学会钻空子,或寻求避难来对应惩罚,而不是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家长之间应及时沟通,统一意见,对孩子使用一致的规则约束。家长和老师之间也应该达成一致。对孩子最近需要重点纠正的行为,家长和老师应该互相通气,确定统一的规则,使用同样的约束策略。如果看见有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了解情况的人最好不要出面为孩子庇护。

  8岁的小竹邀请了朋友松松到家里来玩,两个孩子玩着玩着打起来了。小竹妈妈把孩子们拉开,她让小竹进卫生间隔离5分钟,对松松说了句“打架不对”,就走开了。小竹在卫生间里嘟囔着说妈妈不公平。

  同样的行为,同一个家长,有的孩子受到惩罚,有的孩子则平安无事;有的孩子受到的惩罚重,有的则轻。为什么呢?孩子的个性气质,与家长的亲密程度常常影响家长对其行为的反应。调皮、经常惹父母生气、脾气倔强的孩子容易受到家长的重罚,随和、讨人喜欢的孩子往往被家长包容。有的家长对自己家的孩子可能纵容一些,有的则正好相反,对自己的孩子毫不留情,对别人家的孩子则客气一些。其实,无论是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还是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同一场景下犯了同样的错,就应该受到同样的惩罚。

  (6)强化孩子事后出现的正确行为。

  任何惩罚都是对孩子行为的消极回馈,仅仅依靠否定来帮助孩子改变行为,效果不可能最佳。及时强化孩子纠正后的行为能够大大提高孩子转变的速率。在孩子的行为最初出现你所期望的改变时,尤其需要你的肯定和鼓励来巩固他的新行为。要知道,革除一个老习惯,学会一个新行为,是双重的进步呢。

【惩罚孩子需注意哪些事项】相关文章:

给孩子买保险需注意的事项11-07

房屋风水需注意有哪些事项08-29

选用卫生棉有哪些事项需注意?10-04

女人孕前检查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11-26

惩罚孩子的艺术09-27

梦见惩罚孩子11-28

婴儿保险有哪些给宝宝买保险需注意的事项10-31

夏季食堂饮食安全需注意事项有哪些12-04

给孩子起名要注意哪些事项?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