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的行为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

时间:2023-12-08 18:15:28 教育 我要投稿

  01、幼儿园组织了迎新年的亲子活动,言宝班有一个小朋友,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很不好,稍有什么不如意就打自己的妈妈。不仅如此,还好几次动手打别的小朋友。

孩子打人的行为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

  期间,在一个蒙眼选礼物的活动中,言宝“摸”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这个小朋友立马跑过去要抢,言宝不给,就被这个孩子打了。孩子的妈妈跟我们说“对不起”,然后,言宝捡起了玩具,还有一点伤心。

  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同学家长提醒我说:“那个孩子特别喜欢打人,听说园长都找过他的家长,可他家长说,孩子打人是天性,没有办法。”

  听到这样的话,真让人吃惊,打人虽然是孩子一个阶段性的行为,可也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如果不加以阻止,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攻击性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敌意攻击,另一种就是工具性攻击。

  敌意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比如,一个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小朋友,故意采用打人这个行为,把他打哭,享受他受伤后的一些反应。

  工具性攻击只是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的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比如,孩子为了得到某一个玩具,在争夺玩具过程中打了别的小朋友。

  对于孩子的敌意性的攻击,家长还是需要去了解孩子打人的动机,并且加以阻止。

  02、解读孩子打人的动机,看到和满足孩子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孩子打人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喜欢打人,无非以下几点:

  ①自我意识萌发

  孩子2岁左右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喜欢把“我”的一切和其他分别开,只要是我不喜欢的,不愿意做的,他们可能不会说,而是直接采取“打人”的方式,来表示内心的反抗。

  言宝在两周半岁开始,如果是他不乐意做的事情,他肯定是一边打我,一边说“不”。有一次,我翻看言宝的玩具箱,有没有我丢的工具。他一边打我,一边说“不,不”。我随口吃了他盘子里的苹果,他也会打我。

  他打我,是因为想阻止我动他的东西。在他看来,那是属于他的东西,他通过打人这个行为,捍卫“我”的意识。了解到这一点后,每一次在需要动他的东西之前,我都会先询问一下。在得到他的允许之后,我才会去碰触他的东西。这样做之后,言宝打人的行为明显少了许多。

  ②交往能力差

  因为年龄小,不懂得如何去和小朋友一起交流,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打人”这个极端的方式,去引起小伙伴的注意,希望他们认可和重视自己。

  言宝班级里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家人没有时间照看,所以不到三周岁的她,就被送到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她经常会破坏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也会打人。

  有一次,言宝的额头就被她打破了,因为和她爸妈关系比较熟,晚上,我就带言宝过去问一问情况。

  小丫头低着头,委屈地说:“因为他不和我玩。”

  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就希望家长多和孩子沟通,教他们如何和别的小朋友做朋友;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又该怎么去解决。

  ③语言能力差

  因为语言能力差,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选择简单的“打人”方式去沟通,这也是孩子打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平时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高兴了也“打人”,生气了也“打人”。一开始,家人以为他喜欢动手,后来才发现,他只有着急或者激动的时候,才会发生“打人”这个行为——他其实是在用“打人”来表达自己说不出的一些话。

  ④模仿身边的人,或者是电视节目中的镜头

  因为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对很多事物缺乏辨识能力,就会模仿一些自己看到的行为或者是画面;或者是见到了身边的人打架,就开始模仿。

  所以,父母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打闹,也许你们只是无心,但是,孩子却不懂得。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普遍,就是孩子看到电视节目的暴力镜头,会去效仿里面人物的一些“打”的动作,甚至以为这些是很勇敢的行为,自己也是一个英雄。

  ⑤生理原因导致的烦躁

  孩子因为饿了、困了、累了或者是生病了,导致心情烦躁,通过“打人”这个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公众场合,因为环境改变,导致孩子不能去按时吃饭和睡觉,导致孩子脾气上涨。

  这时,就需要家长去接纳和理解,及时解决问题。

【孩子打人的行为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相关文章:

如何引导教育孩子正确的行为?11-18

孩子成长需要家长引导05-29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12-08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退缩行为12-07

孩子读报家长要正确引导11-27

孩子撒谎家长要正确引导12-02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05-26

家长要善于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12-07

要正确引导孩子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