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怕水怕怪兽孩子的各种恐惧从哪里来5招教你应对

时间:2023-12-09 12:21:23 教育 我要投稿

  怕黑、怕水、怕怪兽……孩子的各种恐惧从哪里来?5招教你应对

怕黑怕水怕怪兽孩子的各种恐惧从哪里来5招教你应对

  睡前一关灯,孩子就哭;会说话的宝宝可能还会哭着喊“黑,有怪兽!”

  打雷、警笛声、吸尘器声音,甚至吹风机声音,宝宝一听到就怕,甚至被吓哭!

  要去打疫苗了,妈妈刚把袖子拉起来,宝宝就开始怕得边哭边挣扎……

  泳池边,孩子套着泳圈哭得稀里哗啦,就是不敢下水。

  带孩子在楼下玩,有不太熟的邻居打招呼,孩子会怕得躲到大人身后。

  玩积木玩得好好的,看到某种形状/颜色积木,孩子突然缩起手,不敢摸了。

  怕黑、怕噪音、怕打针、怕水、怕陌生人、甚至不知道怕什么……以上场景,你应该也遇到过吧?

  孩子恐惧的对象常常是很平常事物,很多时候大人问不出到底孩子为什么怕,怎么安抚似乎都不管用。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的“怕”莫名其妙,甚至斥责孩子“胆儿太小”,结果适得其反,宝宝的恐惧可能更严重。

  其实,孩子会恐惧,害怕是很正常的!回想一下,我们谁没有过小时候特别害怕某个事物的经历?怕黑、怕狗、怕妖怪……我有个闺蜜说,她4、5岁的时候特别怕秦始皇,只要电视里一播放跟秦始皇有关的节目,她会马上钻进床底躲起来,原因呢?至今是个谜。

  而且,孩子的恐惧绝不是“没来由”的,只不过他们年幼,表达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他们既说不清这来由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克服自己的恐惧。

  爸爸妈妈要做的,是当好宝宝的知心人和加油站,帮助宝宝用自己的力量去战胜恐惧,一味回避、斥责、过度保护都是不可取的。

  当好知心人——宝宝的恐惧从哪儿来?

  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始终坚信一点:宝宝绝不会无理取闹!只不过,这个“理”,可能他说不出来,你也还没Get到。

  恐惧也是一样。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眼光纯净,心灵敏感,想象力丰富,但逻辑分析、思考能力尚不健全,他们视角中的世界,是经过了折射、加了滤镜的,因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恐惧。

  究其原因,大致是以下几点:

  1.孩子知识、生活经验不足

  “怕”是本能反应、是自我保护

  由于婴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特点,婴幼儿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尤其是18个月以前的婴儿,还没有发展起心理表征能力,他们要通过感官的感知觉、手的操作认识事物,因此对事物的了解难免流于表面,较难发现事物背后运作的规律和逻辑。

  这种对事物的“知之甚少”往往会引发他们的警惕,如果伴随着一些不愉快的体验,让他们感觉到了威胁,就会产生恐惧,而他们又还没有学会用理性去调控自己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保护作用的。弱小的婴幼儿正是靠着这种本能的恐惧反应来规避许多可能的危险,同时也能及时向外界求援。

  比如,婴儿天生地害怕刺耳的声响;有些幼儿特别害怕进医院,害怕打针,这是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打针——治病”背后的因果关系;或者即使能理解,活在当下的他们面对针头,还是会联想到疼痛的感觉,因而引发恐惧。

  许多宝宝,还没坐进诊室已经“方”了

  2.孩子情绪敏感,想象力丰富

  这些会放大孩子的恐惧

  孩子长到2、3岁,语言逐渐丰富起来,我们常常会惊奇地发现,孩子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啊,真心给跪了!

  看见饭桌上散落的葡萄干的梗子,会联想到小鸟的脚印;

  看见圆圆的蜜瓜,就说像小太阳一样;

  几块积木就能玩一场星球大战;

  一块橡皮泥就能做出满汉全席……

  上了幼儿园,想象力更是发展到了高峰时期。在Laura E. Berk所著的《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提到:幼儿的想象丰富生动,而且不能完全区分外表和真实情况,因此在幼儿期经常会感到害怕。

  丰富的联想能力会给他们带来苦恼,一些本来很平常的小事物,会在他们的脑海中演变出可怕的模样,因此常常会受到恐惧的困扰。

  啊!这黑乎乎的东西为啥一直跟着我!

  有的爸爸妈妈们还会发现,有些宝宝怎么越大反而胆小越了?

  这背后可能是宝宝自己的“解读”开始不一样。

  比如,朋友家宝宝本来每天早上都要洗脸刷牙,有一段时间,突然特别抗拒洗脸。妈妈刨根问底,他才怯怯地说:“怕蟑螂。”

  这才明白,原来那段时间搬家,爸爸妈妈提到,家里的蟑螂都跑出来了,宝宝听了放在心上,特别害怕脸盆被蟑螂爬过,所以不想洗脸。

  3.成人不当的吓唬

  加剧了孩子的恐惧心理

  吓唬孩子真心是种育儿陋习!有的孩子一看见穿警察制服的叔叔阿姨就害怕,究其原因,却是调皮的时候,常被大人吓唬:“再不听话,外面有警察叔叔来抓你了!”

  简单粗暴的吓唬也许能在短时间内“治住”孩子,结果往往是让孩子真的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惧,即使真的遇到困难,该求助时也不敢向警察求助。

  4.分离焦虑

  也会让孩子恐惧分离、新环境

  不少孩子在经历从家里转换到幼儿园、托儿所或其他陌生环境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恐惧感。这时我们要厘清原因,这种恐惧,是来源于分离焦虑,还是来源于具体的人物、事件?

  比如,孩子怕上幼儿园。如果孩子上幼儿园之前表现出不愿意,但真的到了幼儿园,却又表现得很高兴,那么这种对幼儿园的“恐惧”可能来源于分离焦虑。这时我们就要通过给孩子提供温柔的鼓励和支持,引导他们独立。

  如果孩子是害怕“待在”幼儿园,则需要查明孩子到底是在怕什么,是怕老师,怕同学的欺负,怕幼儿园吵闹的环境?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帮孩子解决。

  恐惧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做好加油站——帮助宝宝自己战胜恐惧

  注意,是“加油站”而不是“保护伞”哦!我们要做的,不是帮助孩子逃避恐惧,为孩子排除生活中一切可怕的障碍,而是做一个智慧的引路者,一个坚实的后盾,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克服恐惧,引领孩子勇敢地去探索。

  1.充分共情孩子

  “妈妈,我好怕XX!”

  “乖,XX不可怕,没事的!”

  “妈妈,我还是好怕!”

  “乖,不用害怕!”

  “妈妈……”

  ……

  当孩子向你诉说内心的恐惧,而你用“否定恐惧”的方法去安抚,你会发现,你们的谈话陷入了一种无效循环当中。

  正如我们向朋友倾诉生活苦恼时那样,孩子寻求的未必是一种解决方法,而是一种理解,这“理解”本身,已经是一种安慰和疗愈。

  请试着蹲下来,合上眼睛,还记得自己把黑暗中的影子想象成妖怪,吓得瑟瑟发抖的童年吗?想象自己又变回了那个矮小、无助的小小孩,面对着那些强大的未知事物,“害怕”是一种多么正常的反应!

  请试着抱住孩子,轻轻抚摸他的脊背说:“嗯,宝宝觉得那个XX很可怕对吗?是的,它看起来像XX,真的有点吓人呢。”

  乖哦,饲养员蜀黍保护你!

  2.转移注意力

  不少爸爸妈妈在宝宝特别害怕的时候,会想要他鼓起勇气去直面恐惧,其实往往会起到反效果。

  因为宝宝对一件东西非常害怕、恐惧心理“发作”的当下,其实是一种大脑中情绪警铃大作的状态,这种时候,他本来才刚刚发展起来的分析判断的理性“高地”其实也被情绪所占领了,无法正常运作。

  我们最好不要硬碰硬,应该平静地把他带离“恐怖现场”,等他冷静下来,时过境迁了之后,再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3.把恐惧“具体化”

  因为幼儿的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都无法明确表达自己怕一个事物到底是怕什么,到底是怕它的哪一部分。

  同时,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他们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必须有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作为依托,很难进行对抽象概念的判断推理。

  这就需要我们在帮助他表达恐惧、克服恐惧时,要具体化、现实化,多利用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引导他通过亲身体验去破除恐惧。

  举个例子↓

  我家宝宝从满百日开始,一直是我们自己在家用婴儿理发器给他理发,小时候他并不抗拒,但大概从2岁半开始,他变得特别抗拒理发,从围上罩衣开始就各种哭闹,死活不剪。

  我先是把理发的事暂时搁置,充分安抚,接着采取了循序渐进、多管齐下的引导他表达、克服恐惧的方法。

  1)回忆

  陪孩子看小时候的照片,我挑了他各个阶段的剪发照给他看,边看边说:“宝宝小时候每个月都剪头发,是个很帅的寸头宝宝哦,大家都夸你头发短短的最好看呢!”

  宝宝看得津津有味。

  我接着说:“去年我们回老家时,宝宝剪的就是寸头,今年我们回去,还要见好多叔叔阿姨,大家会好奇怪,宝宝的头发为什么留这么长啊?”

  2)体验

  在问完上面那个问题后,我观察宝宝并没有很抗拒的反应,接着问他:“宝宝为什么不想剪头发呢?”

  宝宝说:“怕!”

  我想了想,再问:“是怕理发器震震吗?”

  宝宝点点头。

  我拿出他最喜欢玩的电动牙刷,打开来给他摸,然后告诉他:“理发器其实和电动牙刷是一个道理,它们里面都有一个小小马达在‘滋滋滋’地震动。”他玩了一会儿,没那么害怕了。

  我再把理发器拿出来,让他摸摸,指着开关告诉他:“这里面有个小马达,我按下这个按钮,小马达就会‘呜’地一下发动起来,就跟爸爸的车车一样哦!现在我们一起玩‘呜’一下的游戏好吗?”(“呜”一下游戏,是他坐车时最喜欢和爸爸玩的游戏。)

  宝宝很高兴地把理发器拿在手里玩了起来,还在姥姥的手上推来推去。但此时,他还是不愿意剪头发。

  我不想理发!

  3)找榜样

  我再找出上个月,和宝宝一起看爸爸剪头发的照片和视频,当时,他“观摩”了爸爸在理发店剪头发的全过程(随时存照真的很有用啊)。

  我指着视频上的推子问:“看,爸爸就是用这个推子剪头发的呢,是不是跟你的理发器一样的?”

  宝宝盯着视频看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说:“不要梳子。”

  我终于明白,原来,他是怕理发器上的梳子!

  我把梳子拆掉,问:“我们来剪头发好吗?”

  宝宝终于点点头说:“轻轻剪!”

  4.利用绘本、游戏

  绘本、游戏都是很好的引导孩子克服恐惧的工具。它们起到的作用,都是帮助宝宝把不熟悉的“未知”化解为熟悉的“已知”,绘本中的主人公克服恐惧的过程,对于宝宝来说也起着很好的榜样作用。

  巧用绘本

  比如害怕刷牙的宝宝,可以和妈妈一起看《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怕黑的宝宝,可以看《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走开,绿色大怪物!》: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

  《走开,绿色大怪物!》

  不敢骑车的宝宝,可以看《鸭子骑车记》:

  《鸭子骑车记》

  大一点的宝宝,还可以看看《勇气》:

  《勇气》

  和孩子一起设计游戏

  游戏就更不用说了,教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几乎都可以用游戏来化解,恐惧也不例外。

  比如前面理发的例子中,我就是用宝宝熟悉的游戏把理发器和发动机联系在了一起,进一步化解了宝宝的恐惧。

  比如今年夏初,天气刚热起来时,我家宝宝特别害怕穿短袖,询问了多次才知道,原来他害怕穿短袖在幼儿园被蚊子咬。

  此后,在家里每次点蚊香、给他擦驱蚊液的时候,我都会跟他玩一个“杀蚊超人”游戏。我告诉他,幼儿园里也有“杀蚊超人”在守护着他,即使被蚊子咬了,还有“不痒痒超人”来保护他,成功帮他化解了恐惧。

  再比如当我们发现孩子恐惧黑暗中的怪物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给怪物穿衣服”的游戏:

  和孩子一起想象,怪物长什么样子?可不可以给他戴上冰淇淋的帽子,加上超人的斗篷,还有雪花片的身体?和孩子一起去给恐惧的东西造型,也是很好的舒缓孩子恐惧情绪的办法。

  你为什么会动啊啊啊!

  5.给孩子时间,逐步“脱敏”

  化解孩子的恐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常常会有百般“诱导”都不成功,或者这次不怕了、下次又怕了起来的情况。

  爸爸妈妈一定要准备十足的耐心,只要宝宝有了一点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和鼓励。而且你会发现,只要给宝宝充分的时间,他也会通过假想游戏、复述的方式,自己给自己打气。

  比如,我家宝宝不敢下水游泳,我们各种方法都试遍了,他还是不肯下水,但是你可以看到,每次他都能进步一点点。上次还不愿意脱衣服,这次已经愿意脱掉长裤,穿着小裤衩坐在池边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我们没有给他施加压力,任他按自己的节奏去克服对游泳的恐惧。

  平时他也会自己念叨:“宝宝上次在游泳池没有游泳。”也会特别喜欢看《小猪佩奇》中有关游泳、海边玩耍的情节,玩积木时,也会搭一个“游泳池”,想象自己在里面游泳。

  这些行为,其实都是他自己在给自己疗愈、打气,要相信,孩子的内心是有充足的力量的,只是,他们的节奏比较慢,我们需要的就是去培养这种力量,让它足够强大。

  所以,每次他提起游泳的事时,我都不会给他压力,不会每次都强调:“为什么不敢下水呀?”而会适时鼓励:“宝宝已经敢把脚伸到水里了,进步很大!”

  妈妈!这是什么地方?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化解恐惧的方法很多,但关键要扭转的是我们自己的观念——

  适度“恐惧”可以保护孩子。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恐惧”有时充当着孩子们的保护伞,孩子们依靠着这种敏感,得以避开那些真正的危险。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让孩子勇敢,强迫孩子去克服“恐惧”,更何况很多“恐惧”随着孩子长大了、理解了,就会释然了。

  克服“恐惧”可以锻炼孩子。

  美剧《权利的游戏》里说“人唯有恐惧方能勇敢!”在一次又一次克服恐惧的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意志的胜利,慢慢变得更有自信、更勇敢。

  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克服恐惧某事或某物,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

  容忍“恐惧”还可以塑造孩子。

  即使是我们大人就真的什么都不怕了吗?我们行走世间这么久,还有很多恐惧的事情,何况是孩子呢?他也许不怕黑了,也许不怕打针了,但他长大了,乃至成人了,必然也会有自己依然恐惧的事物。学会怕的时候,依然活得生机勃勃,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性格?

【怕黑怕水怕怪兽孩子的各种恐惧从哪里来5招教你应对】相关文章:

自身恐惧:怕有了孩子就失去自由11-06

孩子怕洗头总是哭,教你轻松给孩子洗头11-11

梦见蛇怕水11-29

莫让孩子“怕”暑假12-01

怕孩子被锁车里?11-23

猫为什么怕水11-27

孩子好面子怕失败?其实他怕的是没朋友!11-01

含羞草怕水吗11-16

反绒皮鞋怕水吗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