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林文彩博士的《心理营养》,这一概念让我开始寻找自己的内心,关心孩子的成长。
作者:豪妈,80后,英语硕士,工作三年后,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目前在积极寻觅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爱分享育儿路上的点滴经验和成长感悟,愿认识更多趣味相投的妈妈。
由于小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阅读引导,我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文采也不好,但我总希望能从一些书、文章中找到自己内心成长的答案,从纠结扭曲的内心中抽身出来。我是个内心不健全的人,虽然属于偏外向性格的人,但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脾气焦躁,缺乏自信,安全感很差。
虽然这些年我一直在极力改变,但不能不承认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现在我已为人母,我就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了,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不想因为自己的种种问题影响到孩子,或者说尽量减少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孩子的影响。所以我一直在寻找安全感,寻求自我改变。
什么是安全感?孩子出生4个月到3岁左右,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想要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要和爸爸妈妈剪断心理脐带,学习独立的过程,而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安全感(《心理营养》6-7)。如何给孩子提供安全感,主要来自妈妈稳定的情绪和夫妻之间的关系。对我来说,安全感可能将是我毕生都要追求的一个心理营养,也是我最希望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父亲属于脾气比较急躁的人(除了一小部分遗传因素,更多也是受他原生家庭的影响),母亲是个脾气和善但懦弱的人,由于二人的学历差距比较大,共同语言并不多(这可能要牵扯到思想上门当户对),加上“重男轻女”的怪旧思想,记忆中他两人的“战争”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每天不断了,我到现在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父母吵架的场景。
我开始是害怕,拼命拉架,可幼小的我在高大的父母面前根本不值得一顾;后来我开始缩在一个角落,捂住耳朵;再到后来就是厌恶,看到父母打架内心的火气会一下窜上来,扔下一两句话,然后夺门而出……父母争吵的童年对我的安全感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后来无论是上学,交朋友,还是谈恋爱,不是唯唯诺诺跟随别人,就是想去拼命追求主动权,掌控别人,游走在两个极端之间。
现在,为人母的我每天都在努力探索改变自己的方法,但不可否认原生家庭的点滴会被带入到我的婚姻家庭中,有时候总是希望通过和老公的争吵,在气势上压过对方,来获得自己的安全感。
生活中的控制情绪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一点对在良好父母关系中长大的孩子可能是很难理解的。有很多妈妈和我一样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知你们是否找到了原因。我渴望改变,不仅为了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更因为这是孩子给我提供的一次可以重新弥补我儿时安全感缺失的机会。我要抓住这次机会,很好的弥补一下原生家庭的安全缺失。
说实话,生孩子之前,我的脾气要比现在暴躁的多,刚生完孩子的时候,也是迫切地希望到家人关爱和安全感,可是很可惜,那段时间除了所谓的产后抑郁症,更多的是自己的内心没得到满足,又多了一个需要我时时关心得小生命,当时的生活情形和心情可想而知。可后来随着孩子一点点的长大,我注入到注入到孩子身上的情感,慢慢得到了反馈,我开始感觉,这不仅是我孩子的童年,也是我的童年。
每当我感觉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我总会深吸一口气,背着孩子沉默几分钟,想想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不是我今天心情好时,就抱起来玩玩、亲亲;心情不好或很忙的时候,就说去去去,找你奶奶去;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找我,是因为他的安全感没得到满足。我做了一个约定,夫妻吵架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全家每人每天发脾气不能超过两次,当两次权限用完后,那无论如何今天都不能再发脾气了。
最后,我想说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孩子那么小,对物质没有那么大的需求,父母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关系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是最能给他们安全感的东西。
我在此真心希望你的孩子可以给他想要的安全感,不要像我一样带着不安一直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