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大声嬉戏打闹、踩凳子甚至随地撒尿,超市中米桶当沙滩坐在其中玩得欢,搞丢近万元的耳机、肢解近两万元的珍贵手办(一种日本动漫的收藏模型),搬来井盖压住水带导致消防栓阀门受损使得闹市现“喷泉”……从网友吐槽到媒体报道,不时有各式各样的“熊孩子”被曝光,他们的破坏力不断升级,甚至有保险公司还特意推出“熊孩子险”。亲子教育专家提醒,“熊”出没,家长请反思!
有熊孩子,必有熊家长
“地铁遭遇了三拨熊孩子,各自的家长都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家的王子和公主们在拥挤的车厢里旁若无人地嬉笑打闹,大喊大叫,觉得自己的心肝宝贝活泼可爱,全然不知周围人厌恶的眼神”,在吐槽“熊孩子”的种种表现的同时,不少网友也直指“熊孩子只是现象,熊家长才是本质。”
在身为老师的萌萌妈看来,“孩子会不会变成熊孩子,还得看家长下狠心教了没。”四岁半的萌萌到人家玩,看着玩具好不肯撒手,主人都说拿走吧也不是好东西,萌萌妈硬是哄了半个多小时给哄下来不让萌萌拿走。现在萌萌有时跟着妈妈去办公室玩,看见满眼的彩笔、色纸之类的小玩意,从哪里拿玩完了再放回哪里,绝不会顺手拿回家。
身为宝宝树米卡编辑部主编的于博也有一个3岁多的孩子,在家里,于博会有意地培养孩子学习基本的礼节,“我会跟她说,请帮妈妈拿东西,告诉她公共场合不能大哭大闹”。即便如此,于博也坦言,“孩子3岁前,我曾不愿意带她去迪士尼玩,因为害怕不能很好地控制她的行为。”对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于博而言,还需解决的是如何与老人在教育理念方面达成一致,“比如老人会觉得小孩子尿急,在路边甚至地铁里随地把尿并不是什么大事。”
“管教”不是个坏词
中国儿童中心教育活动部部长王秀江说,在家庭教育领域,家长关注过多或疏于管教都会造成孩子脾气大、惹人讨厌,“有些家长觉得‘管教’是个坏词,英文单词‘discipline’在拉丁文里其实有学习和教育的含义,而对孩子而言,教育和引导是必须的”。
亲子教育专家沈佳慧认为,孩子不守规矩,绝大部分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必须修正,“中国人喜欢说一句孩子就马上听话照着做,想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孩子是要花时间去教导的,而不是随便呵斥一句,就可以让他们百依百顺。而很多行为如果不适时有效纠正,就会越来越糟糕。”
沈佳慧也希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不要缺位,“在大多数家庭中,不只是妈妈一味地努力树立好妈妈的形象,如果父爱缺失,同样会让孩子的成长受阻,懂规矩,讲礼仪,也应该从父母做起。要充分给予孩子养成好习惯和建立自信、好品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