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生孩子的经历让我明白我们的孩子差距在哪

时间:2023-12-16 10:01:10 教育 我要投稿

  来到这个陌生的过度已经好些年,由于一到这里就面临了生育,所以几乎将生活之余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新生儿的抚养和孩子的教育上。

在挪威生孩子的经历让我明白我们的孩子差距在哪

  这里我想将我的经历和感受分为生育、医药和教育三个部分。

  生育

  由于挪威的医疗结构是以家庭医生为主,专科医生为附,医院为再附的结构。所以作为我这样一个新人,又是孕妇,到挪威以后首要的就是选择一个好的家庭医生。

  这不仅关系到我个人的健康,也直接关系到我面临的产检、生育和出生孩子的健康保障。所以在丈夫的建议下选择了离家步行10分钟的诊所里一位年近六十的专家医师。

  第一次产检就仅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医生会仔细了解我的个人情况:包括个人信息,是否有生育史,是否有过敏史,是否有手术史。。等详细情况。然后是简单的身体例行检查,并询问我对生育的期待和想法,这有助于帮我选择一家合适的生产医院。由于就诊前都需要提前预约时间,所以不存在排队等候长久的问题。到达诊所便直接被请进了化验室,抽血,并被要求提供尿样。整体的步骤有序却并不匆忙,而接触的医生和护士的态度和善耐心,面对我这样一个初到者,语言不通者,至少让我感觉放松,减少了初到的紧张和担忧。

  接下来就和国内一样例行产检,在怀孕20周的时候才有了第一次B超检查。这类仪器的检查是在我选择的生产医院进行的。不像国内每次产检都做很多检查,这里的产检大部分都在家庭医生处进行。直到预产期临近的那个月才又被要求去医院做胎心检查和B超。有些产妇甚至只给安排做1次B超,如果孩子母亲一切正常,就不再安排额外的检查。这也是政府将医疗资源花在刀刃上的一种体现吧。除此之外,我还发现,这里有个专门的进行各类化验的机构。所有的诊所无法进行的化验工作,全部在这里进行。这样有效的节约了购买大型检验检查设备的资金。

  在挪威一般都建议顺产,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孩子和母亲都最健康的生育方式。

  不过我属于特殊状况,胎位不正再加上孩子体型偏大,我只能接受剖腹产手术。时间选定在产检的次日。

  我从产检第一次一直到生育住院的所有费用都是国家承担,如果选择的医院离家超过一定的距离,丈夫可以住宿在医院边上的旅馆,住宿费用也是全免。

  同时,为了确保医保费用的合理使用,即使如我这样剖腹产产妇,从动手术当天到出院一共也只能住院4天。住院期间,除了丈夫,任何人不得进入病房,这是为了确保产妇得到最安静和舒适的休息。即使是丈夫也在晚上10点被要求离开,一直到次日8点才能进来探视。此期间孩子和产妇完全是医院医生和护士的责任范围。

  住院期间,医生负责检查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护士则负责照顾我们和教会我如何哺乳、照顾宝宝等事宜。一些不是母亲必要的工作则要求孩子的父亲要学会,例如给孩子洗澡和换尿布等。

  总之,在这短短4天里,几乎涵盖了所有于产妇和新生儿息息相关的事宜,我们都要尽力掌握。之前准备的待产包几乎什么都没有用上,因为医院里一应俱全。出院前一天,医生会告之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供给孩子服用的深海鱼油、奶粉和尿布。对于产妇,医生会开一些帮助宫缩,补充铁质的药物。

  出院到家后没几天,便会有专业的儿童医生来家访。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我们家庭环境的了解,对新生儿的了解。因为将来孩子的例行健康检查、打预防针都是由她负责。我当时哺乳有困难,所以儿童医生还给我介绍了经验丰富的专家,果然在她的帮助下,解决了我的问题,作为一个新手妈妈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联系,哺乳是关键不可或缺的。我至今还保留着她的联系方式,对于她的帮助也是万分的感激。

  挪威对于孩子必须且常用的食品和物品,都是很平价的。这与国家对此类物品价格的控制,以及市场上良性竞争的合理把握分不开。

  众所周知,挪威在欧洲也属于对食品的进口严格把关的国家。对于给孩子食用的产品就更加严格了。所以在市场上的婴儿奶粉几乎是被垄断的(只有一个选择),价格却是平价。举例1公斤普通奶粉100克朗,如果是相对好一些的主要提供给1-6个月新生儿的奶粉只有在药房可以买到,价格也就较普通的高50%。和国内动不动4、5百的进口奶粉相比价格亲民了许多。尿布在市场上也就2-3个品牌,没有很多的选择。价格和国内普通尿布也差不多,但质量绝对可以放心。

  在这里购买给婴儿或未成年人的物品,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绝对放心的。这都仰赖严格的监管制度。若被发现产品存在隐患,轻则停产,重则永远被驱逐出市场。所以谁家都不想身先士卒!

  孩子出院回家后才是真正的考验。挪威提供给产妇的带薪产假是12个月,根据他们的法律,这12个月是孩子父母双方共同的。但孩子的父亲必须承担其中至少3个月。考虑到孩子与父亲的联系天生不如和母亲来的亲密,所以法律要求父亲也必须承担带孩子的责任,才能体会妻子生育,抚养孩子的不易,和孩子建立更亲密紧密的联系。

  就这一点,我是非常赞成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双方的,现国内很多父亲的观念是只要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孩子哪怕完全交给祖父母甚至月嫂、保姆也无所谓。这种观念是那么的自私和狭隘。

  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线就是——高头大马的奶爸一手抱着一个小娃娃,一手推着婴儿车在街上散步或者在超市购物的景象。感觉既养眼又温馨。在现今的社会,男女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已经不是男主外、女主内了。而且对孩子的爱也更能促进夫妻双方的感情,使整个家庭变得更牢固。

  中国一直有着做月子的传统。考虑到亚洲人的体质与欧洲人的不同,我并没有被要求能下床后即刻冲凉。(我隔壁床的产妇是顺产,几乎当天就去冲凉了。看得我一阵冷战)。不过包成个粽子在床上躺一个月也毕竟不是我的风格。而且在产后当天为了补充体力,已经被要求喝了冰镇的体能饮料。在医院的时候,早午餐几乎都是凉菜。(挪威人的饮食习惯是早午餐都是凉的、只有晚餐是有热菜的)所以想来洗个头洗个热水澡也就无伤大雅了。再加上宝宝在月子里即需要打预防针和检查身体,我也因为哺乳的问题需要咨询专家。所以回家后没多久便推着婴儿车出门了。

  感谢我父母们的开明和体谅,我并未若中国传统产妇般卧床不起,而且即使不出门也该干嘛干嘛,想来人还是有一定适应能力的。

  整体来说,从怀孕产检到生育再到新生儿回家这一整个过程还是有条不紊的,国家社会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资源和帮助给新生儿和他的家庭。但同时,也尽力做到不浪费一丁点社会资源,做到利用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平等周到的服务。

  医药

  说到医药制度,挪威与国内最大的区别就是医药分开。相对的,问医就诊的流程也就大不相同了。我在这里生活的经历中给我印象最深刻,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方面就是这里的医疗制度和结构。生育住院这一段经历还是其次,因为这只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不能代表全部。但是日常的医疗就关系到我们的切身体验了。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虽然这里的空气水质等环境较国内要好上许多,但孩子还是免不了要生病、感冒、发烧。于是就诊便成了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

  这里我需要介绍一下挪威医生的分类。挪威有家庭医生(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和驻院医生。

  在这里学医者最向往的工作就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注册居民。所有在挪威长期居住的居民都需要选择一位家庭医生。如果是未成年人,则可选择父母任何一方。国家会根据每位家庭医生名下注册的居民拨款,就是俗称人头费。选择这位医生的人越多,这个医生的固定收入就越高。那如何才能拥有更多的注册人员呢?那就需要医生有好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

  在挪威的孩子,有优先就医的权力。即使在繁忙的时期,一般当天预约都可以得到就诊的机会。医生对孩子也是格外的耐心和认真。我儿子每次发烧就诊,验血化验后都可以得到一个小玩具。即使是去做牙科检查,也能拿到小奖励。这自然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一种鼓励,使得孩子不再惧怕医生或打针化验。家庭医生有许多都不着白大褂,这样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和患者的距离。感觉上他不是在看病而是在帮助你早日恢复。

  挪威的就医80%以上都依赖家庭医生,也只有家庭医生有权决定你是否需要转诊去医院或者专家。国内孩子一生病即使是半夜也可以直接抱着去挂急诊。在挪威则不然。我儿子有一次高烧40度,家里老人急到不行,于是我和丈夫只能带着孩儿去挂急诊。等待近1小时后,医生的结论是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回家继续用退烧药,明天预约去看自己的医生。连验血都没有,看得我一阵傻眼,丈夫却很淡定!

  这里的急诊是给真正需要立即救治的病患安排的。而且急诊只负责治疗,不开处方。紧急救治之后还是转给家庭医生或者医院做后续的治疗。孩子发烧只要没有其他并发症,完全没有生命危险。只要运用物理治疗降温(我儿子被脱得只剩一件内衣再给了一根冰棍就是全部治疗了),等第二天看家庭医生就可以了。第二天医生确诊是细菌感染,开了青霉素服用,一般3天可以退烧。口服10天就完全康复了。

  说到看病,自然离不开买药。挪威的药品都统一在药店购买。处方药医生开好了,凭身份证去取。非处方药可以直接去药店购买。平时的常用药的购买都是自己承担。处方药则根据不同情况按比例由政府和个人承担。一般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例如抗过敏药,哮喘等处方药价格非常便宜甚至是免费。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医药制度能够确保每个人得到公平对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同时也保证了公共医疗资源的不浪费(这个对挪威政府来说至关重要)。

  教育

  我家小朋友今年5岁,明年秋季就可进入小学(Barneskole)学习了。挪威义务(强制)教育13年。一般6周岁入小学学习。小学7年,初中3年,高中3年。幼儿园不是强制教育范围,家长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为孩子申请公立或私立的幼儿园(价格差距不大)。这里幼儿园的规模较国内小很多,我家小朋友所在的幼儿园一共3个班级,40个孩子。这里幼儿园只分2个年级:3岁以上和1-3岁。幼儿园里1-3岁班里1个老师照顾2个小朋友,3岁以上班里十多个小朋友3-4老师。

  挪威的小朋友1岁就可以申请入园。这也是和12个月产假相衔接的。这样就不会出现像国内需要老人或找保姆来带孩子的断层时期。

  挪威的孩子一般都很开朗,遇上陌生人也会主动打招呼,一点也不怕生。这与他们早早的就离开父母融入集体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幼儿园里每周都会安排外出活动:一般去森林野营,游乐园或者听音乐会、参观一些日常设施如消防队。这里的幼儿园由于不属于强制教育范畴,所以不会制定强制性的学习计划。完全是在轻松游戏的环境下,让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学,语言,自然常识,学习制作简单的蛋糕,匹萨以提高动手能力等。

  挪威真正的教育从小学开始,所以自然不会有什么学前教育这类班级。有的课外班也是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家长会报名学跳舞、画画等等。所以大多孩子的生活很规律:白天上幼儿园,5点左右晚餐,6点儿童节目开始,7点洗澡,8点上床睡觉。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是这个时间表。

  虽然幼儿园教育不涵盖在强制教育范畴,但是幼儿园的任教老师都需要有专业教育资格证才能做班级导师。若没有资格证则只能当助理教师。所有的学习计划都是由班导师制定和安排。幼儿园的老师也属于公务员范畴。挪威的公务员除了工作稳定之外,和普通员工相比,工资较低,福利相同。所以从事幼教的都是真正喜爱这份工作,真正疼爱孩子的人。将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家长也很放心。最有趣的是,幼儿园里老师的性别比例相对在国内很少看到男幼儿园老师的情况,这里男老师一点也不稀奇。和女老师的比例能达到1:2。这对于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启蒙教育更加有益。男老师对孩子一样的疼爱,却比女老师更大气。可以跟孩子们一起运动,也能弹吉他给孩子们唱歌。

  我家小朋友第一年入园由于语言不通,几乎没有朋友,也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第二年却有了显著的变化。这得益于老师与我们家长的及时沟通。通过和老师的沟通,老师了解了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也沟通了孩子存在的问题。老师针对性的制定了教育计划。这里面也有来自于社会的介入。我孩子4岁进行例行健康检查的时候,医生发现他的语言能力(挪威语水平)滞后于同龄的孩子。于是政府发信给他所在的幼儿园,告知老师孩子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经费给幼儿园用于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随着语言水平的快速提高,小朋友现在不仅乐于前去幼儿园,还交到了不少朋友。在外也大胆与人交往沟通,不再闭塞在只能有家人的小范围里。在与老师的接触沟通中,老师不仅针对孩子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对我们家长也给出了意见:考虑到我家小朋友当时入园的语言水平是从零开始,能在1年里提高到当时的程度已经很不错了。还有在家还是需要继续运用母语中文,这不会对孩子的挪威语提高产生影响。这些都间接消除了我们做家长的担心情绪。

  对于即将要入学的孩子,幼儿园在最后一年会针对性的带他们去参观小学,甚至在学校里听课。让孩子们慢慢了解上学的意义,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据我的了解,小学阶段的学习还是比较轻松的,孩子们一般下午2点左右就能放学。对于1-4年级小学生放学后无处去的状况,挪威有个叫SFO的组织,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个有老师照看,做作业,学习,玩耍的地方。直到孩子的父母下班回家,再将孩子接走。这个服务不属于义务范畴,所以要参加的孩子,父母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

  总之,孩子的身心健康,安全和教育是挪威社会关注的一个重中之重。所有的相关规定和流程都是以对孩子有益为目标的。

  而且在教育方面,他们走的是层层递进的教育模式。小学阶段较轻松,中学开始有了一定的压力和竞争,最紧张和需要自我鞭策努力的是高中和大学阶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也能渐渐接受和适应一定的压力和存在的竞争。在我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也发现严格和鼓励的结合非常重要。不能一味的对孩子严格要求,也不能一味的让他觉得他永远是对的。严格遵守规则的教育是必须的,鼓励孩子放松发展和进步也是必要的。

  在挪威更多的是鼓励教育(拇指教育)。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德育培养,对所处的这个社会环境正面的熏陶。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拥有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相较于优异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

【在挪威生孩子的经历让我明白我们的孩子差距在哪】相关文章:

同样是带孩子,你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11-02

最佳分娩姿势的生孩子,疼痛经历11-17

备孕生孩子要经历哪些磨难11-01

生孩子前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有哪些10-21

“择优”生孩子11-07

梦见生孩子11-30

管教孩子跟与孩子合作的差距11-02

梦见姐姐生孩子10-29

梦见结婚生孩子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