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想表达需求
在刚发展语言的阶段,孩子更习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
孩子咬你,打你,其实就是用这种方式在表达:妈妈,我想要XXX,快帮我拿过来!
闺蜜女儿刚学会说话时,很多词说不出来,一急就打她胳膊,特别使劲。边打,嘴里还啊啊的叫。
2、孩子开始感知情绪
当他困了,饿了,不开心了或很兴奋的时候,会急于通过一种方式来表达。既然说不出,那只能用肢体语言来传达生气、伤心、疼痛,甚至是极度高兴。
有次带米粒出去玩,公园里一个小男孩被石块绊倒。刚开始他没哭,四处张望找父母。等妈妈把他抱起来,安慰他的时候,情绪爆发了。
一边拍打他妈边哭:为什么你刚才不过来?我都摔倒了。
孩子有了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很容易拿父母当发泄对象。
3、孩子“自我”意识形成
在进入两岁的Terribletwo时期前,孩子的“自我”已经在慢慢形成,开始有了小个性,希望他人做的事都能让自己满意。
如果父母或其他人,没有如他的意,就会用打人来表示不满。
有次在外面吃饭,临桌有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她想吃一样东西,连说带比划的让妈妈喂给她。
妈妈边笑边逗女儿,不给你吃了,刚才已经吃过了。
我们当然能看出妈妈只是开玩笑,但小姑娘以为妈妈真不给自己吃。马上“翻脸”,啪就给了她妈一下…
孩子爸爸板着脸说不许打妈妈,小姑娘还在毫不留情的拍妈妈。直到妈妈喂她一口,才算完事。
总之,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达目的就打人!
4、孩子学会了模仿
孩子一岁多的时候,语言和感官开始迅速发展。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新奇又美妙~很多大人的行为,都喜欢模仿。
如果身边大人有打人的行为(哪怕是闹着玩),或在电视里看到类似行为,孩子都会模仿。因为他只是觉得好玩,并不知道这种行为的含义。
出现攻击性行为,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必经过程。宝贝打人,肯定有原因。
我们可以理解孩子的行为,但不能“放任”。毕竟…打上瘾了,孩子真会变成有暴力倾向的人。
那该如何引导孩子,让他明白随便打人、咬人、掐人是不对的呢?对于不到两岁的小宝宝,家长首先要:
注意亲昵的分寸
有些家长表达对孩子喜欢的方式,就是咬一下,捏一下。你还别不信,这样的家长真不少。
我的亲小姨就是,从小到大,家里的孩子让她咬了个遍…她还喜欢掐孩子的小屁股,哈哈!
印象中,我都四五岁了,她还喜欢咬我呢。
小孩子不懂事,你总这样表达亲昵,他也会认为,这是表达亲热的好方式哦。所以没事咬爸妈一口,拍打几下的。
及时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一两岁的孩子,主要靠大脑杏仁核控制情绪,前额叶皮质发育远未成熟。指望他主动明白你的感受,不可能!
被孩子咬或打了之后,一定要及时告诉他你的感受,但不能用激烈的方式。
告诉宝宝:“宝宝不能这么打妈妈,我会痛,会难过。你要什么可以跟我说,或指给我看,不能咬人。”
在这点上,祖辈家长尤其不能惯孩子毛病。经常在外面见到,孙子孙女打了老人,爷爷奶奶不仅不说,还乐呵呵的。
小时候他不懂打人的意义,可一直这样“纵容”,真有可能会变成以打人为乐的“欺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