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2岁半过了,没有老人带,想要送去小托班,可现在大小便还不太会自理,送不送呢,好纠结!我家嘟嘟九月就可以上小班了,可是遇到生人就会躲在大人后面,真担心他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为什么孩子会有“入园焦虑”?
为什么孩子之前明明很向往上幼儿园,该做的入园准备我都提前做了,到了幼儿园还是大哭?不少父母感到困惑。
其实,尽管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与幼儿园有关的绘本也讲了不少,但它能做的都只是帮助孩子熟悉新环境,却并不能消除亲子分离造成的焦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以寻求安全感。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入园带给孩子的挑战是双重的:陌生环境+亲子分离。
孩子入园前,整天和亲人在一起,孩子的一个暗示,家长马上领会它的意思,进入幼儿园以后,突然和亲人分离,再也不能随时钻进爸妈的怀抱,加上老师、小朋友、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想想看,这样的巨大的变化,会造成怎样的心理压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哭闹、焦躁,甚至强烈抗拒上学,都是正常的,这也并不代表你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好,也不代表孩子的性格有问题。
而不同孩子“入园焦虑”的表现可能不同的:
有的孩子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
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
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孩子的“分离焦虑”要持续一至两周,甚至可延长到一两个月之久。
孩子这些负面情绪如果能够及时宣泄,能帮他们更好地度过“入园焦虑期”,反而是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更应该注意,因为不哭闹并不代表没有负面情绪。
“分离焦虑”虽无法避免,但大部分宝宝会逐渐感受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离开父母的不愉快体验也会慢慢被冲淡。因此,给孩子做入园准备,能帮助孩子在幼儿园更自信更快地适融入集体。包括:
宝宝的心理准备1客观地为孩子讲解幼儿园
很多孩子向往幼儿园,父母对宝宝讲时,要实事求是,告诉宝宝幼儿园好玩,但也要遵守规矩,不要夸大幼儿园有多好多好,免得孩子在入园后,心理落差大,反而认为家长骗他,不愿去幼儿园。
2熟悉环境
如果有机会,家长应该和宝宝一起,到幼儿园走一走,有些幼儿园允许参观,妈妈可以陪着宝宝玩玩户外游乐设施,可以领着宝宝参观比如厕所、洗手池、卧室、游戏室等生活区域,加深宝宝对幼儿园的熟悉程度和好感。
3减少宝宝对家长的依恋感
入园之前,可以刻意在家中给宝宝一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减轻宝宝对成人的依恋感。
4多结识新朋友
多带宝宝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宝宝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
记得当年小柚子的幼儿园老师在入学前的家长会上,还建议在孩子正式入园前,家长最好能够帮助孩子认识一两个同班同学,一起玩几次,这样宝宝入园后看到熟悉的同伴,他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训练宝宝的自理能力
对刚进幼儿园的孩子,老师会教给他们一些生活自理的技能,对于能力较差的孩子,老师也会给予帮助。但如果入园前孩子就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那么,他在幼儿园里跟大家一起学的时候会学得更快、更顺利,相信这也会增加他的自信心的,对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大有好处。
相反,因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感到陌生甚至害怕,如果再碰到好多事情不会做,特别是看到别人会做,而且很快就做好,而自己却怎么也做不好时,他就会产生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强烈时,他就会产生退缩心理,他就会不愿意上幼儿园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上幼儿园并没有使他感到愉快。
因此,在入园前的几个月里,就要放一放手,让宝宝学学生活自理了。
学习自己吃饭
幼儿园老师虽然会在刚入园时喂宝宝,但毕竟孩子多,老师少,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宝宝就要自己学会自己吃饭,并要吃饱。
学会自己穿衣服
训练宝宝自己解扣子、扣扣子的能力,因为学校孩子多,老师少,如果宝宝自己不会穿衣服,只能等老师来穿,很容易受凉。
学习自己喝水
为宝宝准备一个塑料杯,里面倒上一点点水,宝宝渴了的时候,就让他用杯子喝。
学会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