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两个故事,听完你一定会耳目一新。一个6岁的小女孩和妈妈逛庙会,小女孩贪恋庙会里漂亮的糖人儿,人声熙攘,没听见妈妈说“跟着走”,就松开手,蹲在铺子前目不转睛的看。
背满年货的妈妈走出二十步才发现孩子不见了。
她嚎哭着扒开密实的人群找。
终于,妈妈在糖人摊发现了孩子,
她大老远就气急败坏喊起孩子的名字,
旋风一般跑过来,
啪!
一个结实的巴掌盖在孩子脸上,
紧接着一通当街痛骂。
孩子站在熙熙攘攘的庙会中间,
眼泪掉下来,
又怕又痛,
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了。
6岁的孩子,
不会故意走丢,也不会有意吓妈妈,
6岁孩子的理解力,
不知道走失会给妈妈造成多大的困扰,
也不能抽象理解中国的拐卖有多严重。
但就是会有很多大人会理所应当的认为,
小孩子应该为这次事件受惩罚。
妈妈看到找到的孩子,为什么反而打她?
因为她潜意识认为,
孩子丢了,给她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了惊吓,
这股惊吓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
于是她动手,打了差点走丢的孩子。
有的人认为,
这时候打孩子,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
也是关心、在乎孩子的表现。
并不会伤害到孩子的感情。
我只想说,小孩子不是大人,
感受不到很多大人觉得理所应当的道理。
她只会觉得
“我妈突然翻脸了,
天突然塌了,而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
事后妈妈也没解释,
发泄完直接拉起孩子气冲冲地走了。
孩子还沉浸在的恐怖之中,
为妈妈的阴晴不定深感疑惑和痛苦。
爱,光有意愿是不够的,
还需要足够的能力和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毋庸置疑,
但表达爱的方式让孩子不能理解。
天下谁人不爱孩子呢?
光疼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
如果妈妈能把对孩子的担忧转化为重新找到的喜悦,
如果妈妈能如实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担忧,
如果她能告诉孩子,妈妈如此着急是为什么,
如果她告知孩子,你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孩子才能不再犯同一个错误。
毕竟,
单独惩罚一个又惊又怕的孩子有什么意义?
光会爱孩子,很多时候真的没用。
当妈妈的,把自身心智提升成熟,
关键时刻和孩子换位思考,
根据孩子性格类型予以认同和赞扬,
不无缘无故误解孩子,
更不要受了气就急着往孩子身上发泄情绪,
这些技能,远比光爱孩子更重要。
人人都说小杰的爸爸是好爸爸,
如果这个“好”是效率高、会赚钱的意思。
嗯,小杰爸的性格就是整齐、忙碌、高效率。
爸爸总是痛恨孩子的磨磨蹭蹭、固执和发脾气,
他认为,这些就预示着将来行为不端。
所以,一旦小杰吃手、发脾气,
他爸爸就用有力的嗓音开始训他,
小杰一听就吓哭了。
但是,问题在于,小杰才2岁。
磨蹭、固执和乱发脾气正是2岁孩子的特点。
爸爸爱孩子没错,
但是应该把期望值降低到一个2岁孩子应该有的水平。
小杰总也达不到爸爸给他设立的高标准,
就会引发自我焦虑,
进而会影响将来的自信心。
一个每周匆忙和孩子相处短暂时间的爸爸,
相处时间却大部分都在责备孩子,
可想而知孩子会以什么为学习榜样。
总结一下,光爱孩子是不够的,
你还需要有一定的学识储备来理解孩子、教引孩子。
毛豆妈给大家的建议有两条:
1.多看一些育儿心理学的书籍。
你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大部分规律前人早就有了答案,按图索骥,见招拆招即可。
2.一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孩子发火之前先反思,如果我是一个3岁孩子,我能明白大人的意图吗?如果你能在育儿的过程中,时刻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自知和觉察,当孩子长大了,你的脾性也能修炼的温和多了。
千万别动不动就起火冒烟,孩子可是会有样学样。将来孩子是安全感十足、有气质有礼貌,还是情绪急躁爱发火,你的做法简直不要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