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以为是的唠叨其实会害了孩子

时间:2023-12-18 13:26:09 教育 我要投稿

  你身边一定不缺这样的妈妈。她们爱孩子胜过自己,孩子的一切都要操心,每天心里想的,嘴里说的,手上做的无一不是为了孩子。可面对妈妈如此无微不至的爱,大部分孩子却并不领情,因为他们的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爱唠叨。

你自以为是的唠叨其实会害了孩子

  曾经的我们最烦大人唠叨。每次老妈一开启碎碎念模式,我们就会在心里嘀咕,“以后等我有了孩子,才不像你这么唠叨呢。”可如今咱真的当了妈,却也经常被唐僧附体。碰上宝宝不耐烦,我们还会语重心长地说,“妈妈是关心你才跟你说这么多,换成别人我才懒得说呢!”那表情、那语气,和老妈当年一样一样的。

  可是唠叨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还是我们自欺欺人呢?

  唠叨不是关心,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回想一下,宝宝做每件事,我们是不是都要给出很多意见,指手画脚一番?

  宝宝玩积木,本来就是创意无限。可大人非得规定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

  宝宝刚开始接触绘本,培养兴趣最重要。可大人非得坚持书要正着拿,页得一页一页翻。规矩这么多,宝宝兴致都没了。

  宝宝想自己倒牛奶,明明是好事一桩,可大人偏要先打击一番,“你自己倒会洒出来的,还是妈妈给你倒吧。”实在拗不过宝宝,只好多提醒几句,“要小心一点哦,两只手拿稳了,慢慢地倒。”果不其然牛奶洒了,不是可以顺便教他擦桌子吗?可大人非得再批评两句,以显示自己料事如神,“说了不让你自己倒,看,真的弄洒了吧,以后还听不听妈妈的话了?”

  扪心自问,这些唠叨到底是关心,还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呢?诚然,对这个世界而言,我们比他们懂的更多,也经历的更多;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给他们帮助和指导既无可厚非,也十分必要。但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凡事都得按大人的标准和喜好来,就不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而是在限制他们发展。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一己之见,而是父母的信任和尝试的机会。如果连我们都不相信他们能够做好,他们又何来的自信和勇气呢?所以,少给点意见,多留点空间,孩子自会成长地比你想象的更出色。

  唠叨是苛求完美,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为人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就用完美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怎么这么不小心,饭菜都洒到桌子上了,多脏呀。”

  “玩具玩好怎么又不收拾呢,丢得满地都是,每次都要妈妈帮你收拾。”

  “和你说了多少遍了,回到家要先洗手,衣服不要随地乱扔,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作业做完了吗?没做完怎么坐这儿看电视呀,还不赶紧去做。”

  所以在妈妈看来,孩子吃饭不能掉饭菜,玩具玩好要立马收拾,回家后要马上洗手,换下来的衣服要随手叠好,在家里要永远保持学习状态,作业做完还要检查、复习,时刻不能松懈。要想让妈妈满意、不唠叨,还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啊。请问这么苛刻的要求,妈妈您小时候做到了吗?

  其实不是孩子不够好,而是妈妈眼里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这样的唠叨不止不能让孩子进步,还给他们贴上了各种负面标签,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人都是不完美的,妈妈要做的应该是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紧咬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毕竟都是亲生的,不是吗?)。对孩子少一点苛求,多一点鼓励,他们会绽放地更努力。

  唠叨是让孩子关上耳朵最有效的办法

  妈妈们最爱说的一句开场白就是,“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比如孩子回家后没洗手就直接拿东西吃,妈妈通常会这样开始唠叨,“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回家以后先洗手,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知道手上有多少细菌吗,万一病从口入怎么办……(此处省略200字)”要是由这件事再扯到其他事情上,那可惨咯,没个一时半会儿根本停不下来。

  那妈妈说了这么多,孩子到底听进去多少呢?呵呵,估计也就最开始那几句吧。原因很简单,妈妈这样没完没了地唠叨,信息量太大了,孩子根本抓不住重点,说了什么早就忘了。而且妈妈的唠叨里有太多的埋怨和指责,负能量满满,真正有用的话又没几句,孩子自然会有厌烦、抵触的情绪。既然不能让妈妈少说两句,索性就关上耳朵,充耳不闻咯。

  讲真,如果唠叨有用的话,孩子早就变听话了。既然没用,那我们是不是该换个策略呢,简单来说就是少废话,讲重点,就事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