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不好意思让自己的外甥女吃“吃独食“,就说到:”你们谁的棒棒冰给芳芳一半。“琪琪赶紧把自己的棒棒冰往身后一藏。于是外婆走向了一向比较听话的静静。静静的冰棒被理所当然的分去了一半。外婆表扬静静懂事,静静妈妈知道后,也自豪地说,我们家静静从来都很听话。
在这件事里,芳芳、琪琪、芳芳妈妈、静静外婆、静静妈妈都很高兴,可是有没有谁考虑过静静高不高兴呢?小孩谁不想在大夏天吃棒棒冰?谁希望被无端分走一半?可是静静不敢像琪琪一样说不。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案例中的静静一样懂事,听话,懂得为别人“考虑”,从不任性。可是通过和很多有过静静这种童年经历的人谈话,发现不敢说“不”带给他们的痛苦是巨大的。
张德芬曾在她的文章《教孩子学会说“不”》里曾经说过:现在不敢对父母说“不”的孩子,以后也不敢对别人说不。他们在外面的世界里不懂得为自己划定界限,不会说“不”,而会不断遭受别人的侵犯,容易被人左右。估计这种感觉,是所有“老好人”都有过的感觉,不断被侵犯,不断伤心,可是仍然不好意思拒绝。
除了被别人侵犯的痛苦,从小不敢说不的人还会面对情绪上的痛苦。当他们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愿意再委屈自己时,很可能采用的是爆发的方式。因为此时心里的怨恨,已经不单单对这件事了,而是将之前的所有委屈与怨恨一起发泄了出来。往往就伤害了自己原本不想伤害的人与关系。事后,又后悔自责。这样的结果,不仅不会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相反,还会损害人际关系。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来教会孩子的说“不”的技巧呢?
首先,引导孩子分清楚,自己是为什么对这件事说“不”。一般说不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不可以的事情,二是不愿意的事情,三是能力达不到的事情。当孩子如果能分清自己想说不的真正原因,并能表达出来,将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而且不至于伤害别人。
其次,告诉孩子说“不”不一定带来的就是伤害。当孩子对我们说不后,给予孩子肯定并告诉孩子这样的观点,这样也能让孩子更能接受别人的拒绝。明白这只是真实想法的表达。
最后,当然不是当所有孩子说不时,都要照做。当孩子说的不的确是非常不能被允许时,可以不接受他的行为,但是接受他的情绪。用这样的句式表达:我知道这样做让你很不开心,如果你能……就更好了。相信结果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