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熊孩子这些招数太有效了

时间:2023-12-18 14:05:56 教育 我要投稿

  有没有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总是不听话,喜欢我行我素,就爱和你逆着来。

对付熊孩子这些招数太有效了

  “宝宝不要跑太快,会摔跤的。”

  “不!”咻一声……跑了

  “宝宝不可以爬高高,很危险的。”

  “不!”砰一声……摔了

  “宝宝不可以和凉水,会拉肚子的。”

  “不!”哇一声……哭了

  那一刻,是不是很想把这个熊孩子塞回肚子“回炉重造”?

  孩子身上仿佛都有个开关,能自动过滤这些“不”,那些你说了100遍“XX不可以,后果很严重”的事情,在他那儿早就免疫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英国,他们喜欢用“terribletwos”(可怕的2岁)来形容2岁的孩子。

  之所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怕,是因为到了2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具有独立做出选择的冲动。

  他们在这时开始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非常难缠,喜欢作对,万事都有叛逆倾向。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在和丝瓜斗智斗勇的多年时间中,我总结了几个方法,感觉效果很不错,忍不住想安利给亲们。

  第一招:把“不”换成“可以”

  有一次带着丝瓜和亲戚们聚餐,堂姐好不容易把她3个多月大的女儿放婴儿车上睡着了。

  丝瓜突然走过去说要推小妹妹去逛街。在他准备动手时,我一个健步走到丝瓜身边,蹲下来对说:“丝瓜可以轻轻的推一下,等妹妹睡醒了我们再去逛呀。”

  丝瓜听完,轻轻推了下,说“妹妹睡觉觉”,然后和我回到桌子吃饭了。

  一次危机,就这样悄悄化解了。要知道,如果我张嘴说的是“不要推妹妹”,依他这段时间动不动就“暴起”的特点,肯定猛推一下车子,屁股一坐,趴在地上哇哇大哭。

  为什么小孩都不接受“不”?

  跟我做个试验:请闭上眼睛,接着,和自己默念3遍:

  “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然后,睁开眼睛,你发现眼前的是什么呢?

  这个试验,其实是心理学上非常有名的“粉红大象”实验。

  人类的大脑机制决定了,大脑会对“不”的内容更印象深刻,孩子也一样。

  而“可以”这个词,一说出来,首先就让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站在同一阵线的,是接纳自己、尊敬自己的。

  “可以”还意味着,孩子才是主动,它让孩子觉得自己拥有特权,更愿意去做。

  所以,跟孩子说“可以”吧,以一种柔软的姿态,去跟孩子表达“不”。

  第二招:A还是B?我们来做选择题

  有些家长深知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可是往往方法不太对,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

  “宝贝,我们现在洗澡好吗?”“不好。”

  “出门你想穿哪双鞋子啊?”人家喜滋滋的挑了一双拖鞋。

  虽然很心塞,但又不能怨孩子不听话,毕竟,人家只是顺着你的意思做决定而已。

  如果把征求意见的话换个说法,孩子的回答也许会不一样:

  “宝贝,你想玩积木还是洗澡呀?今天妈妈买了个小鸭子,它可以陪你洗澡哟,它还会游泳呢,潜水可厉害了。”

  “你今天想穿有毛毛的棉鞋,还是有小兔子的鞋子呢?小兔子很可爱哦,我们一起去买的呢。”

  看清楚套路了吗?

  预设一个场景,设计A或者B,着重描述想让孩子做选择的那个选项。

  第三招:给出替代方案,留个盼头

  孩子对家长的各种安排非常不满,常常明确表示“不!”

  家长也总觉得孩子“花式不听话”,于是各种明令禁止。

  不过反过来想想,即使是我们自己,被别直接说“不”的感觉很不爽。

  当跟孩子发生冲突,尝试放下一定要说服孩子的执念,尊重孩子的需求,努力寻找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你会发现,孩子其实很好商量。

  有一天,丝瓜吵着要去游乐园,那时候流感严重,我也没空,于是,跟他商量:“好啊,不过这两天妈妈要写文字,等到这周末,爸爸也不用上班了,我们再一起去好不好?我们还可以去吃蛋糕。”

  虽然丝瓜还没有什么周末的概念,但一想还有爸爸一起去,还能吃蛋糕,自然会很期待。

  当然,我们要做信守承诺的父母。

  第四招:做游戏,让指令变得更有趣

  《小猪佩奇》有一集中,猪妈妈让孩子们收拾房间,佩奇不愿意。

  机智的猪爸爸引导佩奇和乔治用组队形式比赛“看谁收拾得快!”

  对孩子们来说,大人的指令是最讨厌的,但是,换成游戏的话,一切都变得有趣生动了!

  不喜欢吃青菜?哎哟,看看谁是大老虎,谁的嘴巴最大……啊?

  不想刷牙?来!我们看牙刷怎么爬格子

  去动物园要抱?快看,这里有好多小格子,我们来学佩奇跳一跳。

  第五招:看!灰机!

  去商城,孩子看到托马斯又要买……尽管家里已经成堆。

  朋友Miya惯用的手段是:“看!灰机!”然后假装惊讶地看着其他东西,“哎呀!这是什么呀?怎么亮闪闪的?宝贝你看,它还会响呢!”

  如果孩子又要买飞机怎么办呢?

  “看!那怎么有只大象?快看看这个大象长得像什么?”

  没错!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是不稳定的,容易在外界事物影响下,改变注意的目标。

  第六招:吃点苦头

  有时候丝瓜好奇心特别强,越不让做什么越要做!

  好吧,该说的道理都已经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就让你吃吃“苦头”吧。

  刚煮好的菜急着吃?那就尝一口吧!怎么样?烫不烫?

  非要吃大人的菜?行!筷子尖蘸一丁点儿辣椒,来吃吧!

  冰箱的冰块非要碰一碰?好的,碰吧,凉吧?

  对还没有太多生活体验的孩子来说“烫”、“辣”、“冷”,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与其跟他说一堆“什么是烫?烫为什么危险?为什么你现在只能吃辅食?为什么冬天不能玩冰块?”不如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让他自己去试一试。

  当然,一定要控制好度,例如,辣椒,下手别太猛,准备好一杯凉开水,让孩子缓解一下。

  “威胁、吓唬”这招不能用

  对付熊孩子的套路,有千千万,但是,再急、再生气,也不能用威胁这一招: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我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住!

  天黑了,外面有鬼,会把孩子吃掉!

  你不好好吃饭,我明天就去告诉老师!

  你再调皮,我就把你带给老虎吃掉!

  这种威胁、吓唬的方式,虽然偶尔能起到让孩子听话的作用,但容易让孩子惶恐不安,缺乏安全感,甚至让孩子产生自卑。

  都说养育孩子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希望我们能多一点耐心,正面的引导,耐心的沟通,多鼓励,少否定。呵护好那颗最纯真的心,也让他们不可重复的童年,过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