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今天很不高兴,因为爸爸又批评他了!他想:“可恶”的爸爸为什么老是说他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呢?就这样,罗伯越想越生气——一只红色的怪物从他的嘴巴里钻了出来。
怪物掀翻了桌子,拉坏了台灯,掀倒了书架……不过,当怒不可遏的“怪物”走向玩具的时候,罗伯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失控。他慢慢地整理好了房间里的物品,然后走到楼梯口问道:“爸爸,还有甜点吃吗?”
《罗伯生气了》是一本生气的爸爸和生气的儿子之间的情绪管理故事。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和答案。
父母可从中反思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亲子间该如何建立相互信任和彼此包容的默契、怎样更好地与孩子分享情绪等问题。
罗伯最后不仅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失控,而且主动去面对和解决了自己负面情绪导致的结果——收拾整理房间,并主动去与爸爸重新建立联结。
在这一点上,孩子们比大人更容易从坏情绪中恢复过来,大人应向孩子们学习才行。要知道,想要孩子养成积极情绪,父母和家庭内部的情绪也一定要是积极的、和谐的。父母做到了,孩子也就学会了。
《菲菲生气了》——积极寻找更多情绪管理的方法
作者:(美国)莫莉·卞文/图,李坤珊译
孩子之所以发脾气、哭闹,在于他们并未掌握更恰当、更有效的方法。父母应该怎么引导呢?除了让孩子合理宣泄之外,还可与孩子讨论通过共情、转移注意、合理化等多种方式来疏导。
《菲菲生气了》,就是一个很好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小时候,每当我气极了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像是世界的中心点,是座一触即发的火山。那种想要爆发、即将爆发、又怕爆发的状态,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作者莫莉·卞在回忆自己童年经验时这么说。
基于这样的回忆,她创作出《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直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难学习的一课:如何控制及处理情绪。
《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这本图画书无论是颜色还是构思都被后人评为经典。
它的封面就是一个瞪着蓝色的大眼睛、鼻孔大张、嘴巴紧闭的小女孩,不用看书名我们马上就能猜出这个女孩生气了。
这个故事的重心与特色,是将情绪状态以直观的画面形式呈现,作为主角的孩子是整个情绪处理的主控者。
这种方法不同于常见的以文字描写来表达情绪的作品,或是以大人所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为基础,在叙述中进行教诲的童书。
作者以言简意赅的文字和极具表现力的图画,直接抓住抽象的情绪,并直观形象地将它呈现了出来。
故事中的菲菲先是以肢体动作表达愤怒,进而躲进自己的世界,宣泄悲伤、渐渐缓和、最终恢复平静。
作者对这个过程形象细腻的描画,加上对孩子心理感受贴切的了解,使得孩子们能够自然而然地认同菲菲,毫不设防地进入情节与氛围的中心,同时获得阅读的乐趣、了解情绪历程,并最终会懂得,情绪来了,我还可以独自静一静!
最后总结起来,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一般有以下四步,再次分享给每一位父母:
第一步:教孩子认识情绪
认识情绪,是学会管理情绪的前提。孩子太小,语言表达也跟不上,所以他们在情绪失控之后,往往搞不明白或者说不清自己是为何生气。
所以,大人需要通过询问,尝试对孩子的情绪进行辨识。这个过程,也会让孩子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中,其实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沟通绘本里的主角的情绪状态等方式,去帮孩子明白:她生气了,因为……/她很快乐,因为……
第二步: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有了情绪时,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停止哭泣或别的我们不喜欢的情绪表达方式,而应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并耐心倾听他们、陪伴在他们身边。
要知道,首先,哭泣本身就能起到宣泄和愈合的作用,其次,父母安静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安心,觉得自己是被爱着的,是被接纳的。
自然,孩子也就学会了接纳自己以及现状,他的负性情绪会因此消减,并且由此转化为自信。
第三步:引导孩客观认识因情绪导致的行为
孩子因为负性情绪而出现了负面行为时,家长可引导孩子区分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让孩子明白:有情绪并没有错,但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是不恰当的,是不被接受的,需要改正。
【绘本中的四部曲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相关文章:
从绘本看孩子情绪转移、能量更新的过程11-23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05-27
孩子从小读绘本和不读绘本这么大差异 孩子读绘本有什么好处10-29
父母怎样给孩子读绘本11-09
如何学会情绪管理04-19
初入学孩子英文的绘本选择11-22
给孩子读绘本的好处有哪些11-27
如何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情绪12-10
多大孩子适合看儿童绘本?08-27
家长要学会用孩子的逻辑,化解孩子的情绪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