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还是逃跑了,换了爸爸陪她。而在逃跑前,极大的焦虑让我做出了“妈妈就着最后一次出差,以后再也不出差了”这种愚蠢的承诺。这个承诺不仅对缓解她的情绪没有任何用处,还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加倍影响了我的工作安排以及和她之间的信任关系。
现在回头想,当时我整个状态是焦虑的。
一方面我不停反思“为什么以前我出差没事,这次却情绪这么激烈,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另一方面我不能接受把她哭着留给家里人,下意识地給自己一个目标:在出发之前哄好她。
孩子好像都有探知大人内心企图的魔力。就像晚上哄睡,但凡我要加班,试图赶紧把她哄睡,好去工作,她就总会迟迟不睡。
当我的陪伴和安慰“目的不纯”,孩子是不是也就很难真正地放松下来,完全地倾倒情绪?
说到底,安慰情绪的核心,还是那两个我们自认为已经烂熟于胸的关键词:接纳与倾听。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安慰情绪不是以止住眼泪为目的,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安慰是否有效呢?
还是回到我们养育最初的目的:我们希望培养心理健康,适应力强的孩子。那么就要让孩子学会以适当的方式释放而不是压抑情绪。而哭泣,就是人类最自然的释放情绪的方式。
恐怕很难給“安慰情绪”的效果做一个量化的标准,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不是都有过痛快地哭一场,然后如释重负的体验?
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感受。还是用《倾听孩子》中的一段描述来表达:
“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痛快地哭过之后感到轻松、被爱,满怀希望。
他们会通过某些看似微小而意义重大的行为,让我们了解他们的变化。
在对你大哭大闹之后,孩子可能会轻柔地帮你整理头发,勇敢地去和他以前害怕的孩子一起玩耍,自编几首快活的小曲,或把他之前厌恶的数学作业做完。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的哭泣。
嗯。哭吧,孩子。我和你在一起。
【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的哭泣】相关文章:
读懂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快乐04-26
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人的关爱11-14
每个孩子都该熟记的安全童谣11-30
所有哭泣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的接纳!11-03
儿童有权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04-20
孩子哭泣的时候12-05
父母要珍惜孩子的每个第一次11-28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11-24
孕期每个指标都关系胎儿健康12-12